一季度增量資金不足,僅少數人規模逆勢增長成為贏家。
隨着一季報披露完畢,公募最新規模變化也隨之浮出水面。
股票型基金方面,去年年末2.55萬億,今年一季度末2.68萬億,新增了1300億。其中,約有830億來自指數股票型基金,剩下的470億則來自主動管理股票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方面,去年年末4.97萬億,今年一季度末4.93萬億,反而縮水了400億。
兩者對比後不難看出,除了ETF繼續穩步增長外,增量資金極為有限。
當市場沒有增量資金的情況下,就會出現所謂的“結構性行情”,即只有少數行業板塊的股票價格出現明顯上漲,而其他行業板塊的股票價格則出現相對較弱的表現甚至是下跌。
反映到一季度的A股市場,便出現了大家所看到的一幕:搭乘AI賽道的東風,TMT成為了市場中的一股清流。計算機、傳媒、通信、電子行業一季度漲幅分別達到了36%、34%、29%、15%,領漲全市場其他行業。
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另一些板塊則成為了“被抽血”的對象。其中,新能源成為了“重災區”,醫藥也受到了波及。最終,全行業變成了一場零和博弈的遊戲。
在這場遊戲中,只有少數人規模逆勢增長成為了贏家。
01 新鋭基金經理突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要基金業績好,就能帶來規模的顯著增長,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從一季度漲幅靠前的基金規模變動來看,絕大多數產品的規模增長並不顯著。
來源:iFinD,數據截至2023.3.31
這一幕,與去年煤炭板塊一騎絕塵時的情況頗為類似,反映了大家對於短期漲幅過快板塊的擔憂,對於波動大的板塊更偏向於謹慎。
不過,在上述榜單中,我們還是能看到一些新氣象。比如部分新生代基金經理逐漸嶄露頭角,業績遙遙領先,規模也有着顯著增長。其中,招商基金的翟相棟、國新國證基金的張洪磊,是最為突出的兩個人。
作為新生代基金經理,專注投資TMT的翟相棟在接管“招商優勢企業”後,獲得了不錯的業績回報。截至一季度末,“招商優勢企業”回報率達到35.6%,淨值也創出了歷史新高,而這主要得益於他任職後的那次調倉換股。
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在2022年4月擔任“招商優勢企業”基金經理後,翟相棟將投資的重心轉移到了TMT上。
2022年中報時,電子行業佔基金淨值比例為45.99%;到2022年年報時,這一比例已經上升至67.05%。
根據2023年一季報顯示,翟相棟進一步加大了對TMT行業的配置力度,換成了“攻擊性”更強的投資組合。今年一季度,“招商優勢企業”前十持倉個股的平均漲幅接近55%,成功捕獲兩隻翻倍個股。而該基金去年四季度前十持倉個股,在今年一季度的平均漲幅僅有13%。
正是得益於翟相棟一季度敏鋭的判斷與較強的執行力,“招商優勢企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超額回報。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來自於他在TMT行業多年的深耕。自2015年進入行業後,翟相棟便從事TMT行業的研究工作,至今已有八年。直到去年4月接手“招商優勢企業”,翟相棟才踏上了基金經理的職業生涯之旅。
不只是翟相棟,來自國新國證基金的張洪磊,也是一名“新兵”。
公開資料顯示,張洪磊歷任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董事會辦公室員工、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汽車行業分析師、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大機械組組長、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部研究員、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專户投資部投資經理助理、投資經理,2019年9月任職基金經理,開始管理他的首隻基金——國新國證新鋭。
儘管張洪磊是一名新人,但“國新國證新鋭”卻是一隻老基金。因歷史業績不佳,該基金規模曾幾度跌破清盤線。
在張洪磊接手後,逐漸實現了“舊貌換新顏”。尤其是從2022年末至今,其着重配置的計算機板塊,帶動基金淨值從2022年末的低點反彈超過50%。今年一季度,“國新國證新鋭”的淨值漲幅超過40%,在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排名中名列前茅。成績的背後,來自張洪磊對於行情的判斷和果斷決絕的執行力。
去年四季度,他通過在前期漲幅相對較小、仍在底部區域的計算機行業尋找投資標的,積極尋找預期差;今年一季度,他又成功把握住虹軟科技、亞信安全、寶蘭德、新開普、華興源創等個股的階段性行情,增厚了基金收益。
除了翟相棟和張洪磊外,泰達宏利的孫碩、萬家基金的耿嘉洲、嘉實基金的李濤等人,也因把握住AI行情且規模增長較為明顯,從新生代基金經理中脱穎而出。
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投資一定要立足於時代,每一個時代都有主導的行業,這些行業就是時代的阿爾法。同時,要讓自己的能力圈和時代相匹配,只有在能力圈的機會才會下重手,也只有下重手才可能對組合帶來更高的收益。
02 怕高的都是苦命人
與前面提到的主動管理基金一樣,一季度漲幅過快的ETF也未能獲得更多增量資金的關注。
在一季度漲幅靠前的ETF中,規模增長最多的是“華夏中證動漫遊戲ETF”,僅增長了7.49億元。
來源:iFinD,數據截至2023.3.31
其中的原因,既有來自大家對於板塊短期漲幅過快的擔憂,更反映出投資者偏向於短期博弈的心理,而ETF便成為了很多資金短期博弈的工具。
ETF作為一種便捷的投資工具,可以起到一攬子投資和配置的作用,能夠協助參與行業紅利機會;同時,ETF具備交易成本低、效率高、透明度高、交易便捷等產品特徵,也可以追求有效分散個股風險;此外,ETF可以在股票賬户進行交易,方便盤中把握交易機會。
一般而言,觀察ETF,流動性是遴選的最重要指標。充足的流動性,意味着投資者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實現在ETF的買進和賣出。
就像大家口渴時挑選礦泉水,其實口味的差異沒有那麼大,可能先入為主會形成一定的品牌依賴,但能否便捷買到,會成為影響最終購買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追蹤同一指數的眾多ETF中,資金往往會選擇規模更大的。因此便會看到,同樣是投向動漫遊戲領域,去年四季度規模最大的“華夏中證動漫遊戲ETF”在今年一季度獲得的增量資金是最多的。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雲計算、大數據、軟件ETF上。
既然更多的增量資金沒有進入漲幅過快的ETF,那麼數百億的資金究竟去了哪裏?答案是:創業板、半導體芯片、科創板、恆生互聯網科技、酒、納斯達克等方向。
來源:iFinD,數據截至2023.3.31
寬基指數方面,除了“易方達創業板ETF”在一季度規模增加了130億外,“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的規模也增加了52億。
行業指數方面,“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鵬華中證酒ETF”、“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的規模,也分別增加了54億、33億、30億、24億。
此外,在跨境ETF方面,“華夏恆生互聯網科技業ETF”和“廣發納斯達克100ETF”在規模上也有顯著提升。
“華夏恆生互聯網科技業ETF”作為一款逆勢發行的產品,一路走來實屬不易。因為彼時的指數恰好處在調整期,較此前的高點已跌去20%,加之期間一些熱門股跌幅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發行。
但指數的下跌,似乎並未澆滅資金入場的熱情。其份額從成立之初的14.56億份,到2023年一季度末,已增至352.14億份,增長了23倍。
來源:基金報告
而“廣發納斯達克100ETF”(159941),則藉助美股十年牛市,實現了業績和規模的“雙升”。成立至今,漲幅超過170%,最新規模也接近150億元。
從持有人結構來看,截至2022年末,“廣發納斯達克100ETF”的機構持有比例接近80%。
來源:iFinD,數據截至2022.12.31
作為一家綜合實力突出的資產管理公司,廣發基金也是業內較完備的指數產品提供商之一。自2019年起便推出了“EASY ETF”指數品牌,目前指數產品佈局齊全、品類多樣,涵蓋寬基、行業主題、境外指數等多個品種。此前,廣發基金連續兩年獲得“金基金•被動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獎,這一殊榮的背後,正是源於機構投資者的認可。
近年來,以公募FOF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正在加大對ETF的配置力度,市場開始出現ETF頻現FOF基金持倉的情況,而“廣發納斯達克100ETF”便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03 野百合也有春天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在基金一季報中,我們還發現部分基金經理沒有重倉AI,個人管理規模依然獲得了不錯的增長。他們中,既有在去年“風火輪”行情中表現穩健的,也有近年來在醫藥主題輪動方面做的不錯的,還有在量化投資方面業績突出的。
(1)穩健派
既然是穩健派,顧名思義,他們在2022年的表現不一定是最好,但卻是表現相對穩健的一撥人。也正是這份穩健,使得更多人願意將資金託付給他們。特別是在增量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他們的個人管理規模依然獲得了10億元以上的正增長。其中,華商基金表現最為突出,包攬了前兩名。
來源:iFinD,數據截至2023.3.31
排在首位的周海棟,僅今年一季度,個人管理規模就增加了127億元。
與大部分基金經理不同,周海棟有着豐富的實業經歷,期間培養了具有成長特徵的醫藥、電子、計算機等行業的研究能力。進入金融行業後,他又相繼覆蓋化工、有色、煤炭、交通運輸、農林漁牧等週期特徵明顯的行業,培養了週期股研究能力,長期一線的投研經驗,又能幫助他全面地挖掘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和制定投資策略。
實業與投資的結合,讓他形成了“一手週期、一手成長”的能力圈。在面對“風火輪”行情時,通過均衡配置,達到熨平波動的效果。
排名第二的餘懿,其投資風格同樣注重平衡穩健。在關注成長和價值的平衡、行業配置的平衡、風險和收益的平衡、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的平衡之外,還專注價值成長策略,並且適當兼顧逆向和景氣帶來的投資機遇。
今年一季度,餘懿減持了一些漲幅較大的計算機個股,在保持以成長風格為主的基礎上,確保行業配置更加均衡。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位外,英大基金的張媛、景順長城基金的鮑無可、銀華基金的王海峯等人,同樣依靠着穩健的操作,獲得資金的認可。
(2)醫藥派
如果説,穩健派是依靠均衡策略把握行業輪動的機會,那麼投向單一賽道的醫藥派,則只能在醫藥行業中慧眼識珠了。
眾所周知,整個醫藥板塊自2021年高位見頂後,便沒有了趨勢性機會。想要在醫藥板塊上賺到錢,唯有把握住階段性機會,鵬華基金的金笑非便是其中的一位。
去年四季度對醫藥全面翻多後,金笑非對所管理的“鵬華醫藥科技”做了很大的調倉,看好創新藥、中藥、消費醫療方向,其中創新藥是主體持倉。大幅調倉之下,該基金在去年四季度最終收穫了6.93%的業績回報。
進入今年一季度後,醫藥板塊大幅波動,特別是創新藥板塊受到海外利率影響,波動較大。金笑非果斷在下跌中逐步加倉,同時把上漲較多的中藥板塊做了的一定兑現。最終,“鵬華醫藥科技”在獲得季度業績增長的同時,規模也獲得了顯著增長,在一季度醫藥主動權益基金規模增長排名中,名列前茅。
金笑非個人的管理規模,也從去年四季度的31.48億元,增長至今年一季度的48.27億元。
(3)量化派
事實上,在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規模增長排名中,主動管理基金之外的量化基金,也出盡了風頭。
憑藉“國金量化多因子”、“國金量化精選”等產品規模的飆升,國金基金的馬芳一躍躋身百億基金經理之列。
來源:iFinD,數據截至2023.3.31
與大部分科班出身的量化基金同步,2016年加入國金基金之前,馬芳一直在IT相關公司從業,2020年開始管理公募產品,如今已是國金基金量化事業部的副總。
作為一家券商系的公募基金,國金基金成立以來一直沒有出過太有名的基金經理,直到馬芳異軍突起,讓外界看到了國金基金在量化方面的堅持和成果。
另一位因公募量化火爆,個人管理規模顯著增長的,是來自招商基金的王平。作為主動量化投資的老將,王平早在2006年便加入招商基金,2010年開始管理基金,是“招商中證白酒指數”的第一任基金經理。後來政策推動指增基金髮行後,他就將重心放在了主動量化和指數增強策略。
今年一季度,他所管理的“招商量化精選股票”規模也增長了近10個億,其個人的管理規模也接近百億。
來源:iFinD,數據截至2023.3.31
如果不是該基金在一季度採取限購措施,王平或許也已步入百億基金經理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