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謝碧鷺
報告期內,金張科技的營業收入在不斷增長,但是其應收賬款的增速遠遠超過了營收增速,影響到其“造血”能力,為其帶來不小風險。更令人不解的是,其營收和採購方面的數據均存在勾稽異常的情況,需要公司進一步解釋。
近日,太湖金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張科技”)發佈了招股説明書,欲衝刺創業板。此次上市,金張科技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770.62萬股,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1.1億股。其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新型顯示配套功能材料產業化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不過《紅週刊》記者發現,金張科技目前應收賬款增速過快為其帶來不小風險,更為重要的是,報告期內金張科技營收及採購數據的財務勾稽關係皆存在異常,這些疑點從其披露的招股書中,無法找到合理解釋,恐怕需要公司進一步做出説明。
應收賬款增長速度過快
據招股書介紹,金張科技主要從事新型顯示、大規模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領域用功能膜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核心業務是光學功能膜材料。報告期內,該業務的營收佔比均在九成以上,而本次擬募資的2.64億元中,也有2.19億元是用於新型顯示配套功能材料產業化項目。可見該公司未來着重發展的仍然是光學功能膜材料業務,其主營業務相對比較單一。
事實上,目前大客户對金張科技資金佔用情況也愈加明顯。報告期內,其營業收入分別為3.12億元、4.19億元、4.85億元和7977.37萬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其營業收入分別增長了34.37%和15.8%。但與此同時其應收賬款也不斷增加,報告期內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2923.13萬元、7124.73萬元、9767.8萬元和1.03億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增速分別為143.74%和37.1%。
其應收賬款增速遠遠超過其營業收入的增速,過高的應收賬款説明下游客户對其資金的佔用越來越嚴重,這無疑會影響其流動性。實際上,這一影響目前已經有所顯現。
數據顯示,金張科技的“造血”能力並不穩定,報告期內,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2997.73萬元、-731.13萬元、9177.37萬元和-883.71萬元,這意味着其營業收入的增加,並沒有完全轉化成“真金白銀”流入公司賬户,相反在個別年份還存在“失血”的情況。而這與其應收賬款的不斷增加不無關係。
應收賬款的不斷增加,同時也使得其應收賬款週轉率也越來越差,2017年時其應收賬款週轉率為4.63次,2018年下滑至3.98次,2019年雖回升至4.33次,但2020年1至3月則下滑至0.73次,整體下降趨勢明顯。
而應收賬款給其帶來的另一個影響是壞賬準備的不斷增加。報告期內,其應收賬款所計提的壞賬準備分別為245.71萬元、439.08萬元、577.91萬元和607.15萬元,壞賬損失的計提對公司利潤的侵蝕亦不可低估。其應收賬款的快速增加着實為其帶來了不小的風險。
營業收入存疑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據《紅週刊》記者計算,報告期內金張科技的營業收入和現金流及經營性債權之間的財務勾稽關係也存在令人不解的地方。
據招股書顯示,金張科技2020年1至3月的營業總收入為7977.37萬元,其產品所適用的增值税税率為13%,由此可以計算出當期金張科技的含税營收為9014.43萬元。理論上,其營業收入要麼以現金的方式收回,要麼形成經營性債權,那麼金張科技這兩部分財務數據的變化情況又如何呢?
具體來看,2020年1至3月金張科技“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6789.02萬元,此外當期金張科技的預收款項減少了30.98萬元,考慮這部分金額的影響之後,當期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金額大約為6820萬元,比含税營收大約少2200萬元,這意味着當期其經營性債權應當有同等規模的增加。
截至2020年3月末,金張科技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應收款項融資和應收賬款所計提的壞賬準備分別為0元、1.03億元、1077.64萬元和607.15萬元,同類項目合計較2019年末僅增加了510萬元,這跟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金額並不相符,大概存在1690萬元的差距,也就是説當期金張科技大概有1690萬元的含税營收既沒有現金流、也沒有經營性債權的支持。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2018年和2019年,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和2019年金張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9億元和4.85億元,根據其所適用的增值税税率分別計算(2018年適用税率自5月1日起,由17%下調至16%;2019年使用税率自4月1日起,由16%下調至13%),2018年和2019年金張科技的含税營收分別為4.87億元和5.52億元。
再來看當期現金流及經營性債權的變化,2018年和2019年金張科技“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3.48億元和4.1億元,2018年預收款項金額變動較小忽略不計,2019年則減少了420萬元,扣除該因素影響後,2018年和2019年金張科技與經營相關的現金流入金額分別約為3.48億元和4.14億元。因此,理論上其經營性債權新增金額應該分別為1.39億元和1.38億元。
那麼實際情況又如何呢?截至2018年末和2019年末,其經營性債權相較於年初分別增加了4350萬元和2800萬元,跟理論上的金額分別相差了9500多萬元和1.1億元。出現如此鉅額的差異,具體是什麼原因,需要公司進一步解釋。
採購數據異常
此外,據《紅週刊》記者核算,報告期內金張科技的採購數據與現金流及經營性債務之間的財務勾稽關係也存在異常情況。
據招股書顯示,金張科技2020年1至3月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6843.62萬元,佔全部採購金額的79.73%,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金張科技的採購總額為8583.49萬元。按照其所適用的13%的增值税税率來計算,金張科技當期的含税採購額大致為9700萬元。理論上,企業的含税採購應當體現為相關現金流的流出和相關經營性債務的增減,那麼金張科技當期與採購相關的財務數據變化情況如何呢?
在合併現金流量表中,2020年1至3月金張科技“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7974.46萬元,而預付款項僅減少了5萬元,可以忽略不計,將該現金支出和含税採購相比,要少大約1700萬元,理論上,當期金張科技的經營性債務應當有同等規模的增加。
在資產負債表中,截至2020年3月末,金張科技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分別為892.75萬元和7987.49萬元,同類項目合計較2020年初減少了約200萬元。很明顯,這跟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金額並不相符,在一增一減之下,二者之間的差距被拉大到了1900萬元,也就是説當期金張科技大概有1900萬元的含税採購既沒有相關現金流,也沒有經營性債務的支持,似乎含有“水分”。
以同樣的邏輯去核算金張科技2018年和2019年與採購相關的數據,亦得到同樣的結果。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金張科技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2.48億元,佔全部採購金額的67.53%,由此可以核算出當期公司採購總額為3.68億元;2019年其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2.16億元,佔全部採購額的65.96%,由此可以計算出當期公司採購總額為3.28億元。按照我們上文所提到的相關增值税税率變化,可計算出2018年和2019年金張科技的含税營收分別為4.28億元和3.73億元。
而2018年和2019年其“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分別為3.34億元和2.78億元,再考慮到當期預付款項的變化(2018年金張科技預付款項減少了172.3萬元、2019年增加了11.54萬元),可以計算出該公司當期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流大致為3.36億元和2.78億元,相較於含税採購而言,分別要少約9200萬元和9500多萬元,按照財務勾稽關係,當期金張科技的經營性債務應當有同等規模的增加。
但《紅週刊》記者根據資產負債表中的相關數據計算,2018年和2019年金張科技的經營性債務相對於上年年末分別僅增加了約1250萬元和740萬元,這跟理論上應該要增加的金額相差甚遠,大概存在7950萬元和8830萬元的差距。也就是説,2018年和2019年金張科技分別有7950萬元和8830萬元的含税採購既沒有相關現金流,也沒有經營性債務的支持。
連續兩年又一期,金張科技的營收和採購方面的數據在財務勾稽關係上均存在疑點,對於一家衝刺IPO的公司來説,需要將這些問題解釋清楚,才更利於其清清白白上市。
(本文刊發於9月19日《紅週刊》)
(文章提及個股僅做舉例,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