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熱搜!昔日獨角獸子公司被執行146萬?啥情況!劉姝威曾發文:救救柔宇

本文轉自:證券時報網

柔宇科技再一次受到市場關注。

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消息,4月11日,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新增一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146萬餘元,執行法院為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劉自鴻,由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近日被各種傳聞纏身的柔宇科技,迎來了創業十年最大的挑戰。曾經頂着深圳明星創業公司光環的百億估值獨角獸公司,近期頻頻成為輿論的焦點。而深度參與其中投資的多家創投機構負責人也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公司更多信息,順豐控股4月18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順豐控股未參與柔宇科技戰略投資。

深陷欠薪裁員多種風波

柔宇科技成立於2012年,是由海歸博士團隊創立的高科技企業,在美國硅谷、中國深圳及香港同步運營。2014年8月,柔宇科技造出厚度僅0.01毫米,捲曲半徑可達1毫米的柔性屏幕。彼時,柔性屏這一概念成了資本競逐的對象,在後續的近十年期間,共進行8輪融資,獲得股權投資約61.97億元,一批國內外風險投資機構和投資人爭相投資。根據其官網披露的信息,主要的投資人如下圖所示。

又上熱搜!昔日獨角獸子公司被執行146萬?啥情況!劉姝威曾發文:救救柔宇

但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柔宇科技就被曝出大規模欠薪,2022年清明假期前,柔宇科技欠薪問題登上熱搜榜,並傳出柔宇科技全員放長假的消息。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目前柔性遇到的問題可能會更多,包括產線停止無法持續後續訂單,供應商欠款等等問題。

柔宇科技也曾在2020年底披露了招股書,計劃登陸科創板,並選擇了選擇滿足當時版本《科創屬性評價指引》第一條第一款“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但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企業八年來累計虧損逼近32億元。2021年2月,柔宇科技撤回招股書,上市宣告中止。

柔宇一直採用To C和To B並行的商業模式,有投資機構人士表示,在尋求商業化落地場景方面柔宇沒有能找到一個很好的突破口,而記者查閲資料獲悉柔宇科技最新公佈的一筆大額訂單來自深圳中智衞安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智衞安”),它將向柔宇科技批量採購柔性顯示屏、柔性傳感器及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用於公司全線商用機器人產品,自2022年起連續3年採購金額累計約30億元。而記者致電該公司詢問產品交付及合作進展,對方表示暫時不便回覆。

今年1月,青島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公佈青島市2022年重點項目名單的通知》,其中,2022年青島市全市重點準備項目116個,總投資2886.5億元,柔宇第6代全柔性彩色AMOLED顯示屏生產線項目位列其中,責任單位為城陽區政府。

這是2年前柔宇科技宣佈與青島科技局、青島上合示範區、青島城市建設投資集團、青島財通集團合作,投資160億元,共同建設第二代柔性屏生產線,打造國內一流的柔性屏生產基地。

劉姝威發文“救救柔宇”

就在上週,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劉姝威,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上連發兩篇文章為柔宇科技發聲,希望(外界)拯救柔宇科技,尋找戰略投資者共同解決問題,而她也是柔宇科技的獨立董事。劉姝威列舉了自2012年公司成立以來的研發成果、當前技術在業界的實力和資金情況,並提出了目前公司存在的困難以及拯救建議。

文中披露了柔宇科技自創立以來資金情況。資金來源方面,從2012年5月創立至2021年9月近十年期間,共進行8輪融資,獲得股權投資約61.97億元;債權融資約36.53億元;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17.17億元。現金流入合計116.28億元。資金使用方面,2016年10月開建、2018年6月6日投產的龍崗坪地工業園, 建設項目(含設備/建築物/土地)投資支出佔總現金流入的65.7%;創立十年,柔宇科技的研發和生產運營支出總額佔總現金流入的16.3%;累計支出員工薪酬福利總額佔總現金流入的14.2%。

劉姝威指出,現在柔宇的技術,甚至連“韓國都將與之類似的技術列為下一代國家級研究項目,由三星主導承接開發”, 由於資金短缺,柔宇科技目前“柔性屏產線無法正常運轉,無法完成法國空中客車等產品訂單,也無法進行持續的研發工作”。而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也有投資機構做了同樣的陳述,由於是新的技術路線,需要耗費大量的研發投入和生產迭代,且市場培育也同樣需要花費時間。

簡而言之,就是柔宇有非常領先的技術,但沒錢繼續研發了。這並非劉姝威第一次為柔宇站台,早在去年11月,她就曾經在朋友圈發聲。

針對劉姝威的發聲市場看法不盡相同。資本市場研究人士熊錦秋認為,柔宇科技畢竟是作為一家公司而存在,追求經營收入、利潤是其天職,讓各級政府幫助解決柔宇科技的資金短缺問題,或面臨再次虧損的問題。

他表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各方主體應各歸其位、各盡其責。要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政府要在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等方面,進一步強化工作力度,至於資本、資金等資源配置,應由市場來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不宜過度插手。尤其是高科技創新領域,具有迭代快、突變型等特點,靠政府計劃或投入很難跟上創新步伐,成功概率或許並不高。

編輯:葉舒筠

a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78 字。

轉載請註明: 又上熱搜!昔日獨角獸子公司被執行146萬?啥情況!劉姝威曾發文:救救柔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