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牛根生徹底退出,蒙牛進入中糧時代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財經

牛根生與蒙牛之間的故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11月30日晚間,蒙牛乳業公告董事變更信息,牛根生因退休並擬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原因,以辭任非執行董事的方式徹底退出,自12月1日生效。這也意味着牛根生自此徹底退出了蒙牛。

公告中,將牛根生的辭任理由歸結為“退休並擬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原因”。

牛根生是蒙牛的創立者和早期的靈魂人物,但他成為“乳業大王”卻要談到伊利。

1978年,牛根生參加工作,從養牛工、洗瓶工做起,直至擔任伊利集團董事、生產經營副總裁,10年間(1987年—1997年)將伊利打造成“中國冰淇淋第一品牌”。

1999年,41歲的牛根生從伊利副總裁的位置離職,創立蒙牛。彼時蒙牛“一無市場,二無工廠,三無奶源”,但7年間創造了年均增長158%的“蒙牛速度”,不久便成為了中國乳業的巨頭之一。

“三無”説到底還是沒錢,於是牛根生在呼和浩特四處放風,讓親友、合作商都來投資,原始股給他們只幾元一股,於是,兩個月募集了1400萬元。

錢有了,產品怎麼賣出去?在伊利長期積累的營銷經驗正好用上。《新京報》曾報道,牛根生用350萬元買斷了呼和浩特3個月的路邊燈箱廣告。當時,燈箱上的廣告語是“蒙牛乳業——創內蒙乳業第二品牌”。兩個月後的某天深夜,一羣人把蒙牛豎在路邊的燈箱廣告給砸了。此事公安偵查無果,但砸牌事件登上了內蒙古新聞的頭條。一夜之間,蒙牛的品牌知名度暴漲。

這些只是牛根生生意經的冰山一角,他曾經有句名言:蒙牛集團有一個飛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長,就是在高速中毀滅。如果達不到環繞速度,那麼只能掉下來;只有超越環繞速度,企業才能永續發展。

2004年,牛根生創業的第五年,蒙牛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當時國內上市最快的企業。也是在同一年,牛根生做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他宣佈捐出全部個人所持股份設立了“蒙牛專項基金”,成為“中國捐獻股份第一人”,這也為牛根生現在離任投身慈善工作埋下了伏筆。

在蒙牛創立10年後的2009年,中糧集團宣佈聯手厚朴基金投資61億港幣收購蒙牛20%的股權,成為蒙牛的第一大股東。

兩年後,牛根生真正離開蒙牛董事會主席的位置。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業發佈公告稱,創始人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一職,時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接替其為董事會新主席。公告同時披露,牛根生今後將主要投入慈善工作,但保留蒙牛乳業非執行董事一職。

此後的10年,除了慈善工作,牛根生以投資人的角色,涉足了烘焙、零售、教育、高新技術等領域的項目。天眼查APP的工商信息顯示,目前牛根生仍然持股的企業,包括內蒙古馨牛畜牧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地球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贏鏈(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武漢東翼今天商貿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涉及供應鏈服務、便利店、教育培訓等行業。

這個階段,蒙牛則完成了對現代牧業、中國聖牧、妙可藍多、貝拉米等多個公司的收購,銷售額也由2011年的373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760億元,並提出未來3年銷售額破千億元的目標。

此次董事會重組,牛根生辭去了在蒙牛的最後職務,徹底退出蒙牛。辭任原因為“退休並擬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原因”。

隨着牛根生徹底退出,蒙牛將正式進入中糧時代。從最新的蒙牛董事會成員來看,三名執行董事盧敏放(總裁)、王燕、張平全部來自中糧蒙牛系。

編輯丨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