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英才雜誌
行業內最晚上市,卻成長為業內A股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企業,大參林(603233.SH)在醫藥連鎖行業中脱穎而出,令同儕眼紅。
疫情期間,人們去醫院受到諸多限制,連鎖藥店反而受益,大參林股價年初至今連創新高,收穫了一波超53%的漲幅。
這一上漲邏輯看似牽強,但其背後,醫藥分離、處方外流的趨勢已然形成,正是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美國誕生了西維斯和沃爾格林兩大世界連鎖藥店巨頭。
相比美國和日本等成熟的發達國家,我國醫藥連鎖行業還有廣闊空間。A股市場共有四家連鎖藥店企業,市值由大到小分別是大參林、益豐藥房(603939.SH)、老百姓(603883.SH)和一心堂(002727.SZ)。
最晚上市,市值行業最高,大參林有何獨特之處?
盈利最強
對比來看,A股4家藥店連鎖企業中,大參林的年度淨利潤率先達到7億元級別,比第二名的一心堂超出一個億。
而四家企業在2019年營業收入均超過百億級別,收入規模相差不大;而ROE和毛利率方面,大森林要明顯高出一籌,其淨資產收益率是唯一超過20%的企業,毛利率也接近40%。
數據來源:同花順、企業2019財報
分析來看,大參林的產品銷售結構是其高盈利的主要原因。資料顯示,大參林專注於中西成藥、蔘茸滋補藥材及中藥飲片、保健品、醫療器械及其他商品的直營連鎖零售業務。
翻閲四家公司2019年財報可以發現,藥店連鎖企業銷售非藥品的毛利率均要高於藥品的銷售毛利率。大參林的銷售結構中,蔘茸滋補藥材收入為13.4億元,毛利率為41%;非藥品收入18.19億元,率高達54%。
上述兩項收入分別佔其年度總營收的12.32%、16.71%,合計佔比為29.03%;而這兩項的利潤佔比分別為13.27%、23.58%,合計佔比為36.85%。也就是説,非藥品貢獻了不到三成的收入,利潤卻接近4成。
連鎖藥店的盈利模式是賺取藥品的價差,憑藉大規模集採降低採購成本,而經營效率高的企業則能夠獲得成本及費用之外的利潤。
除了公立醫院,基層醫療機構,連鎖藥店是人們購買藥品的第三個渠道。而這一渠道的生意毛利率也比較穩定,翻閲四家上市公司的年報,其藥品銷售的毛利率基本在35%-39%之間。
所以在藥品銷售之外,拓展豐富的醫藥周邊產品或非醫藥產品,成為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大參林產品銷售結構,數據來源:2019企業財報
以世界藥店巨頭沃爾格林為例,從1901年芝加哥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小店開始,經歷了百年滄桑,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和藥品零售企業之一。
沃爾格林不僅出售處方藥、非處方藥,還銷售日常生活用品如新鮮食物、個人護理、美妝等,並通過藥店、郵件、電話和線上等方式為顧客提供服務,顧客甚至還可以沖洗照片。
可以説美國日本的藥店連鎖企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零售綜合體。相比世界巨頭,我國的藥店連鎖企業主要收入還依靠藥品銷售,未來的商業模式創新還需要行業共同努力。
資本暗戰
美國醫藥分離、處方外流的制度基礎,奠定了兩大連鎖藥店巨頭的崛起。我國處方外流的趨勢日漸明顯,而疫情疊加下,處方外流的趨勢更加確定。
但也應看到,隨着各大企業跑馬圈地趨緩,行業增速已經開始回落。2019年,全國零售藥店總體銷售規模達到4008億元,同比增速下降至4.3%的低水平。藥品市場規模基本維持7.5%的正常增長水平,但包括保健品、醫療器械和日用品在內的非藥品類市場規模比2018年下降了5%。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四大上市藥房企業2019年營收淨利均呈現超過兩位數的增長,可見行業優勝劣汰,逐步向頭部企業聚集。
4家上市醫藥連鎖企業2019業績增長情況
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藥品零售百強企業年銷售額佔藥品零售市場總額40%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率達50%以上。可以預見,行業強者恆強,洗牌重組將成為一大趨勢。
傳統藥房企業激烈廝殺,而這背後,資本和互聯網勢力也瞄準了這一市場。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高瓴資本旗下的高濟醫療異軍突起,強勢入場藥房併購圈,到2018年底,僅用了一年半時間,就整合了約300億元規模的盤子,更是一舉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藥房連鎖。各路資本的瘋狂入局,湧現了不同派系的連鎖藥房,如阿里系、基石系、高瓴系,以及以廣藥等為代表的工業企業系等。
除了面對資本和互聯網勢力的衝擊外,“4 7帶量採購”正不斷在全國各地擴容,注射劑、醫療器械等產品也將陸續進入“4 7帶量採購”計劃中。由於許多藥品斷崖式下跌,帶量採購對製藥企業來説堪稱是“斷魂刀”。
隨着帶量採購的全面鋪開,招標品種在醫院藥店之間的鉅額價差驅動部分藥品購買者回流醫院端,特別是中老年人羣,根據中康CMH數據顯示,56歲以上人羣在購藥者中的佔比明顯下滑。
中康監測的CMH數據顯示,全國藥店訂單數2019年共計60.4億張,相較2018年下滑0.5%,如何吸引客流已成為零售藥店經營的核心命題。
各大藥店企業也在紛紛搭建自己的O2O平台,財報顯示,大參林2019年加大O2O、B2B電子商務平台建設的投入,自有B2B電子商務平台已經成功上線,同時組建了電子商務運營團隊。
報告期內,線上銷售同比增長151.87%。與此同時,和阿里、京東等平台進行合作,通過手機APP、微信商城、天貓、會員中心及線下零售藥店等多渠道的推廣平台業務下,開展“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等新型零售模式。
雖然長期來看,處方外流的市場空間巨大,但短期來看,藥店企業之間經營模式差異並不明顯,同時還要遭到資本大鱷和互聯網企業巨頭的衝擊,修煉內容、重新經營模式將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