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90歲的投資傳奇BobFarrell仍然是華爾街屈指可數的預言家,特別是在預測股市大勢方面,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Bob Farrell 曾經作為首席股票市場分析師和高級投資顧問在美林證券工作了45年時間,以技術分析聞名於世。而其最為人熟知的10大投資法則,在互聯網泡沫時期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到了2001-2003年,逐漸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20多年後,在美國通脹“高燒不退”、美聯儲激進加息以及美國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顯得特別有參考價值。
明天全球市場就將進入6月,而在宏觀層面上,有一件大事即將發生――美聯儲自2018年之後再次縮表。根據美聯儲5月會議公佈的計劃,縮表將於6月1日正式開始,這次縮表的節奏是上一輪的兩倍,但市場似乎大多數時間都過於在意加息,相較之下,其實縮表的不確定性更讓人擔憂,其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具體來看,6月1日起,美聯儲將開始以每月475億美元(其中300億美元國債,175億美元MBS)的步伐縮表,將在三個月內逐步提高縮表上限至每月950億美元(其中600億美元國債,350億美元MBS,目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近9萬億美元)。
根據美聯儲紀要,本次縮表的方式“縮表”是被動進行的,而非主動賣出,主要還是到期不續做,資產自動被贖回。具體操作上,美聯儲為每月停止再投資的債券設定了一個上限,只有超過上限的到期證券才會被續做,其餘的將被贖回。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保留了主動縮減的選項,“在資產負債表縮減工作順利進行之後,委員會考慮出售MBS是合適的”。
那麼本輪縮表將給市場帶來哪些影響,是否引發市場流動性風險呢?
市場預期並不充分
中金宏觀認為,這一輪美聯儲開啓緊縮週期以來,市場對加息的預期已經比較充分,對“縮表”的關注似乎還不夠。加息與“縮表”的本質區別在於,前者是價格工具,後者是數量工具,數量緊縮對流動性的影響更直接。此外,“縮表”還會導致儲備金規模下降,基礎貨幣下降,對廣義貨幣M2增長也會形成抑制。
過去兩年,M2高增對美國經濟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如果下半年M2增速因為“縮表”而下降過快,也會對經濟活動帶來額外的下行壓力。因此,無論是從流動性還是從經濟增長的角度看,“縮表”的影響都值得關注。
此外,最新美聯儲紀要還提到,“一些與會者表示,在資產負債表縮減工作順利進行之後,委員會考慮出售MBS是合適的,因為這將使長期的SOMA投資組合主要由美國國債組成”。
以史為鑑:相對於金融市場 縮表“殺傷力”更大
自20世紀以來,美聯儲共經歷了7次縮表,分別是1920-1921年、1929-1931年、1947-1951年、1957-1965年、1978-1979年、2000-2001年和2017-2019年。縮表出現的頻率顯然要遠低於加息,例如:20世紀70年代以後僅進行過兩次縮表,而加息週期則出現了多達6次。
此外,在多數時候,縮表前後往往都有較為重大的政經事件發生,1930年的美歐貿易戰,1960年的美元危機,1978年後的石油危機,2000年的科技互聯網泡沫破裂,2018年的貿易摩擦,幾乎都發生在美聯儲縮表週期中。
而眼下,美聯儲在俄烏衝突、高通脹時代背景下即將開啓的本輪縮表週期,無論是規模還是速度,都將是空前的,這無疑更加需要投資者保持高度警惕。
對市場影響幾何?
物產中大(600704)首席經濟學家景川表示,不同於加息,美聯儲的縮表對經濟以及市場的影響更為顯著。由於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經濟復甦的主要驅動來自美國政府的貨幣財政化,一旦縮表,則會導致基礎貨幣對信用貨幣的邊際收縮作用放大,與此同時,也必然會造成貨幣迴流美國,全球金融風險則會出現暴露的狀況。
因此,在美聯儲縮表後,全球市場的壓力難以避免,工業品面臨壓力。“如果縮表力度過大,則會導致超額流動性背景下的經濟泡沫被刺破,經濟衰退的概率也隨之加大,顯然對於資本市場產生利空作用。”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華玲認為,本次縮表發生流動性衝擊概率或不大。其依據在於當前市場流動性還比較充裕,美聯儲每日逆回購量仍高達1.75萬億美元,意味着金融體系內流動性處於過剩狀態。因此縮表的影響將體現為美債利率上升。根據中金公司(601995)研究所測算,如果按照美聯儲會議紀要中的表述,3個月內達到每月950億美元的縮表上限,那麼至年底縮表規模大約在6700億美元左右,對應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升20個基點。
本文源自同花順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