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經濟學家:中國需要在內需增長與對外出口之間尋找到合適的平衡點

  作者:讓.馬克.丹尼爾  Jean Marc Daniel   法國經濟學家,ESCP商學院教授

  “雙循環”的政策,一方面,旨在保證中國國內市場活力,繁榮國內經濟,刺激國內消費增長;另一方面,着力於兼顧中國市場的開放性,繼續履行中國世貿承諾。

  就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而言,這顯然是一個明智的決策。換言之,現階段要想繁榮中國經濟,需藉助中國現有人口優勢和經濟強勁活力,進而拉動國內消費,刺激中國經濟整體增長。此外,針對日益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國國內穩健的需求也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加強力的支持和保障。

  針對政策本身而言,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首先,目前中國預算赤字和結構性赤字均存在,而國內赤字的存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經濟現象。因此,對國家現行財政政策的執行狀況以及公共領域具體情況進行考量就變得非常重要。

  此外,在雙循環的新格局下,人民幣的貨幣地位也會隨之提高。在美元的壟斷地位備受爭議的國際背景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經濟體,其通行貨幣——人民幣在國際範圍內進一步提升貨幣地位出現了新可能。

  由此來看,不管是實踐層面,還是政治層面,“雙循環”都是非常有遠見的決策。在實施過程中,必須重視兩個關鍵要素:調整國家財政政策、採用靈活的貨幣政策。

  “雙循環”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將緩解目前中國在發展中面對的兩個問題。過去幾年,美國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但是近年來,美國在不斷變更其海外供應商。美國總統特朗普肆意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行徑更是進一步論證了這一事實。實際上,且不談美國政府推行何種經濟政策,美國國內眾多企業也已經或開始轉向其他國家作為海外供應商,比如越南,印度尼西亞等,這些都是中國在亞洲的競爭者。面對這樣的變化,中國轉向國內市場,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無疑來説均是非常明智的。

  第二個方面,相較之國際市場而言,中國國內市場的可控性更強,國內財政政策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境外經濟放緩帶來的衝擊,轉向國內市場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更穩健的環境。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消費需求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會拉動國家進口量的增長,進而可能會給進出口收支平衡帶來影響。現階段,中國需要在內需增長與對外出口之間尋找到合適的平衡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9 字。

轉載請註明: 法國經濟學家:中國需要在內需增長與對外出口之間尋找到合適的平衡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