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在能源排放清潔化、動力系統電氣化、產業發展智能化的大趨勢下,以內燃機為代表的傳統行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不過,在時代的變革中,業界對於內燃機的未來並不擔心。
“節能減排、綠色製造、循環經濟是內燃機發展總體趨勢。提高內燃機熱效率、燃料多元化是內燃機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低碳化、電氣化、智能化、輕量化,將是內燃機在綠色製造、循環經濟的重要目標。”11月26日,在山東濰坊舉行的內燃機行業高質量發展暨華豐股份跨越百年峯會上,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秘書長邢敏如是判斷。
從行業的持續性來看,保持內燃機的強大生命力,離不開技術創新。在華豐股份創新發展論壇上,專家坦言,當前新型材料、超低摩擦、多元燃料、智能控制、能量回收等先進技術的採用將為內燃機注入新的活力,激發了行業發展新的潛能。此外,內燃機將與新能源融合發展。
當然,這種潛能也直接給產業鏈上的企業,帶來眾多機遇。在11月26日的活動上,華豐股份(605100,SH)董事長兼總經理徐華東表示,在內燃機技術創新中,存在大量的商業機會,尤其是在細分行業,我們要在這個過程中抓住細分行業的關鍵領域、關鍵零部件上的機會,爭取在某些關鍵零部件,尤其是新能源關鍵零部件上,成為某個全球細分行業的冠軍。
政策變化激發行業新潛能
“內燃機發展已有一百多年,目前仍是各類機械的主動力並佔據着較大的市場份額,這既是內燃機技術不斷髮展完善的結果,也是內燃機滿足社會需求,實現自身價值的體現。”邢敏的表態,在肯定內燃機地位的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這個行業的長久生命力。
來自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中國內燃機工業發展的態勢非常穩定,2019年中國內燃機產量7610萬台,總功率突破26.7億千瓦,產品進出口額278億美元,成為世界內燃機生產和消費大國。目前,我國內燃機全行業從業人員近40萬人,行業產銷量居世界首位。
事實上,作為交通運輸、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漁業船舶和國防裝備的主導動力設備,內燃機是當今熱效率最高、應用最廣的動力機械,是汽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船舶、發電機組等設備的關鍵動力源——“心臟”部分。
不過,在能源排放清潔化、動力系統電氣化、產業發展智能化的大趨勢下,以內燃機為代表的傳統行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此,市場也在引發新能源會不會消滅傳統能源的討論。
“現在社會上在不斷推動新能源,但新能源消滅不了傳統能源,傳統能源阻止不了新能源。”10月31日,在濟南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內燃機大會首場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譚旭光判斷:未來客户的多元需求,會帶來多元動力的發展。
在本次峯會上,天納克全球執行副總裁兼空氣淨化業務全球總裁過鵬先生表示,“內燃機隨着排放法規的不斷提升和實施,內燃機基本接近於零碳,關鍵是如何使成本降下來,性能更優越,這些工作做好後,內燃機和新能源絕對是共存的關係”。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李駿教授坦言,未來內燃機的發展方向是能夠找到低碳化的技術和生存之道。
然而,這並不是説內燃機就可以原地踏步。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今世界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是大勢所趨,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減少石油資源消耗、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能源多樣化是內燃機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法規、政策的變化,也在推動另外一些變化,比如內燃機上的排放要求也在提高。”在華豐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徐華東看來,這些變化也在推動行業技術的變化,隨着技術的變化,內燃機、內燃動力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華豐股份在2020年半年報中就提到,隨着我國“穩增長、調結構”、“一帶一路”倡議、“製造強國”戰略的實施,物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以及治超新政的進一步實施,藍天保衞戰等環保政策趨嚴,未來市場對大功率高性能重卡的需求將逐漸提高,從而帶動我國大功率發動機及其零部件行業的發展。
資本助力產業創新升級
當然,在時代的變革中,內燃機產業的發展,也需要有一個規劃指明方向,相比於漫無目的的競爭,有的放矢的創新,顯然更能帶動產業的升級。
2020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編制之年,也是我國內燃機產業由大變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目前,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已完成了《內燃機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的編制,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每年仍有8000萬台新品內燃機作為國民經濟剛性需求,“節能減排”仍是內燃機行業的重點工作。
事實上,“十四五”也被認為是我國內燃機產業由大變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當然,這個行業也正式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高效、低碳、零環境影響”是內燃機行業的發展方向;提高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內燃機熱效率、燃料多元化是內燃機技術創新的必經途徑;低碳化、電氣化、智能化、輕量化是內燃機實現綠色製造和智能製造的重要標誌。
在有了明確方向之後,企業無疑就是這個產業升級的主力。不過,就像其他產業的發展一樣,內燃機產業鏈的升級,同樣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當然,有產業積澱和技術創新的企業,顯然更加受資本的青睞。
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的華豐股份,顯然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從登陸資本市場時間來看,今年8月份才完成上市的華豐股份,顯然只是一個資本市場新軍,但從發展歷程來看,這家成立於2004年的企業,前身是創始於1920年的濰縣華豐機器廠,該廠是中國較早生產柴油發動機的廠家之一。
作為中國率先生產柴油發動機的企業之一,華豐股份的業務從單一的中小功率非道路用柴油發動機和智能化發電機組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向上遊延伸柴油發動機核心零部件業務,向下遊拓展通信基站發電機組等電源設施綜合運維服務業務,公司目前三大業務互為支撐、協同發展,推動公司業務持續穩定發展。
今年8月11日,華豐股份成功登陸上交所主板,在資本市場上又開啓了新的征程。華豐IPO募投項目之一是投資規模約6億元的發動機核心零部件智能製造項目,該項目建成達產後,具備年產10萬台套缸體、缸蓋的生產能力。
對於募投項目產生的影響,華豐股份稱,公司董事會已對本次募投項目的可行性進行了充分論證,募投項目符合行業發展趨勢及本公司未來整體戰略發展方向,項目建成後將緩解公司產能瓶頸、完善產品結構、提升研發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
產業鏈細分領域大有可為
作為一個有着上百年曆史的行業,我國內燃機行業已有3000餘家制造企業,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內燃機行業已經沒有進步的空間。
目前本行業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在技術、創新、服務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國內企業正通過技術提升和管理創新縮小同世界先進企業製造水平的差距。本次峯會論壇上,陽光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博士表示。
這種差距的存在,也正是國內內燃機產業鏈的一個空間。在徐華東看來,在政策、技術、集中度等發生變化的同時,市場的需求是沒有變化的,無非是由哪種形式來提供,所以在市場供應時,企業更需要思考怎樣才能抓住屬於自己的東西。
作為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秘書長,邢敏認為,“高效、低碳、零環境影響”已成為內燃機發展重要方向。提高內燃機熱效率、燃料多元化是內燃機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低碳化、電氣化、智能化、輕量化是綠色製造、循環經濟的重要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從行業集中度來看,我國車用柴油發動機生產企業集中度較高,2018年前10名商用車柴油廠商市場份額約為80%,其中前3名為濰柴控股50.08萬台、廣西玉柴銷售33.99萬台、江鈴控股26.89萬台。
“不管是新能源,還是內燃機工業,圍繞大企業的展開合作模式並沒有改變,就像手機一樣,所有的零部件自己都不生產,企業本身只是設計,這種合作方式是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的。”徐華東表示。
事實上,政策層面也在鼓勵中小企業的精細化發展。2013年,工信部在《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引導中小企 業專注核心業務,提高專業化生產、服務和協作配套的能力,為大企業、大項目和產業鏈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產品和配套服務;引導中小企業精細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以美譽度高、性價比好、品質精良的產品和服務在細分市場中佔據優勢。
華豐股份在招股説明書中提到,隨着國家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一帶一路”推進,預計國內柴油機市場將保持平穩發展,但節能減排將是內燃機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公司柴油發動機業務專注於非道路領域,通過積極提升產品技術性能和加大市場開拓力度,並採取差異化競爭戰略,在細分市場仍保持了較好的競爭優勢。
“在內燃機技術創新中,存在大量的商業機會,尤其是在細分行業。”在徐華東看來,我們要在這個過程中抓住細分行業的關鍵領域、關鍵零部件上的機會,爭取在某些關鍵零部件,尤其是新能源關鍵零部件上,成為某個全球細分行業的冠軍。文/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