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週刊網站12月29日發表題為《新研究計算中美貿易戰的成本》的文章稱,美髮動對華貿易戰損人害己。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和中國“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最初兩年階段即將結束,現在是評估中美貿易戰經濟結果的好時機。
正如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的那樣,貿易戰嚴重損害了美國的經濟。這兩個超級大國從2018年初開始以關税相互攻擊,使經濟學家獲得了新冠疫情之前約兩年的完整數據。在那一時期,美國對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税從3%激增至約19%,而中國對自美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税從8%增至約21%。這對世界上最大的雙邊貿易關係之一造成了巨大沖擊。
普林斯頓大學的巴勃羅·法伊格爾鮑姆和哥倫比亞大學的阿米特·坎德爾瓦估計,從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佔份額來看,與1930年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關税相比,這些關税對貿易的影響更大。斯穆特-霍利關税曾導致了一連串的國際報復,並可能導致了大蕭條的狀況更加惡化。好在中美貿易戰沒有引發這樣的災難。
在貿易戰爆發之初,一種常見的假設是,雙方都將承擔關税的代價:中國供應商對其商品的定價會低一點,而美國進口商支付的費用會高一點。然而,包括現在供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吉塔·戈皮納特在內的經濟學家開展的早期研究發現,美國進口商實際上承擔了90%以上的美國關税成本。顯而易見的解釋是,它們別無選擇,只能依賴中國供應商,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而且無法通過談判降低價格。此外,消費者支付的價格幾乎沒有變化,這意味着零售商通過降低利潤承擔了成本。
戈皮納特及其同事寫道,這不可能持久:在某個時刻,美國進口商會把更高的成本轉嫁給客户。一些經濟學家指出,美國目前的通脹水平飆升意味着這種情況正在發生。在一定程度上,他們是對的——關税可能導致通脹,就連美國財長耶倫也承認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