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移動支付又來巨頭!華為拿下支付牌照,要搶支付“生意”?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財經

移動支付江湖,一直不缺大的“玩家”。5年前曾帶着HuaweiPay佈局支付市場的華為,如今從硬件設備提供商又增加了一個身份——支付牌照持有者。

據企查查顯示,第三方支付公司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下稱“訊聯智付”)已發生工商變更,股東上海沃芮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沃芮歐”)退出,新增股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持股100%。華為也由此將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移動支付與智能手機相伴相生,與其把機會讓給別人,不如自己動手。”有業內人士曾如此評價。不僅如此,支付牌照也是建立金融生態的基礎,目前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也在金融領域有所佈局。

訊聯智付“易主”,華為將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據企查查信息,第三方支付公司訊聯智付已“易主”,股東由沃芮歐變更為華為。

綜合央行官網及工商信息,訊聯智付成立於2013年6月,註冊資本2億元。公司於2014年7月獲得支付牌照,2019年續展時,不再包含“數字電視支付”業務。目前,訊聯智付業務範圍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業務,牌照有效期至2024年7月。

訊聯智付的法定代表人為王關榮,歷任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上海農商銀行總行副行長,2014年12月至今任證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證通股份”)總裁,證通股份有着“證監會版銀聯”之稱。

華為本次股權收購的交易對手沃芮歐,就是在證通股份旗下。再向前回溯,這張支付牌照最早屬於中興。

資料顯示,迅聯智付早期曾由中興100%控股,訊聯智付2015年底推出的首個移動支付產品即命名為“中興付”,用户可在中興手機上下載電子銀行卡、公交卡等,用“中興付”代替錢包使用,同時還有繳水電費、餐飲、團購以及理財等功能。

但該產品推出不到一年時間,中興便開始逐漸退出了訊聯智付。2016年5月,中興與沃芮歐簽署協議,以3.85億元轉讓訊聯智付90%股權。2018年1月,中興徹底退出訊聯智付,沃芮歐全資持有訊聯智付。

華為的支付佈局路

事實上,華為早就涉足過支付領域。

2016年,二維碼支付還未成為現象級支付方式時,曾與手機Pay正面交鋒。彼時,HuaweiPay、ApplePay、三星Pay、小米Pay等陸續推出,幾乎成了手機標配,初期也掀起了一輪綁卡高潮。不過,基於NFC技術的各種手機Pay沒有實現爆發,目前“掃一掃”仍是主流。

業內人士分析稱,由於覆蓋率及收銀員培訓等各方面原因,不少Pay產品的使用率並不高。 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談到手機Pay時也表示,主要還有推廣場景及背後分潤模式的問題,在開始推的時候特別複雜。

從企業佈局角度而言,業內人士表示,手機Pay屬於銀聯雲閃付產品在手機終端的應用,支付通道和賬户資金分別由銀聯和銀行把控,手機廠商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硬件設備提供商,對其金融佈局意義有限。

獲得支付牌照後的想象空間相對更大。多位受訪者都表示,持牌經營是金融業務的基本原則,有支付牌照後能規避相關業務潛在的合規風險。“起碼自己內部的商業不用再找外部支付機構合作了,而且有很多有價值的地方,比如數字人民幣、合規、金融產業發展等。”

華為還是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官宣”合作相對較早的機構。2019年11月,央行副行長範一飛一行到華為深圳總部調研,數研所與華為簽署關於金融科技研究的合作備忘錄。

有支付機構人士近期對記者提到,有地產公司擁有支付牌照,因為交易額大,旗下支付公司幾乎可以“躺着賺錢”。對此,王蓬博表示,地產旗下支付公司除了繳費估計還有一部分擔保交易,華為其實一直在利用手機硬件對應的C端流量挖潛,比如在視頻裏做信息流廣告等,本身就是支付可以應用的地方。

巨頭紛紛出手支付牌照:與其把機會讓給別人,不如自己動手

貝殼財經記者對比央行發佈的2016年和2020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看到,2020年移動支付業務1232.20億筆,金額432.16萬億元,分別是2016年的4.79倍、2.74倍。

面對移動支付這個大蛋糕,很多巨頭企業早就摩拳擦掌。截至目前,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美團、國美、美的、滴滴等都已將支付牌照收入囊中。同為手機廠商的小米,也已擁有一張支付牌照。“移動支付與智能手機相伴相生,與其把機會讓給別人,不如自己動手。”有業內人士曾如此評價。

比支付更大的金融市場是理財和融資,以支付積累的用户信息和交易數據為基礎,能夠向個人徵信、消費信貸、理財產品銷售、小微企業貸等互聯網金融領域延伸。目前,小米除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外,還擁有銀行、消費金融、網絡小貸等在內的多張金融牌照。

國內另兩大手機廠商OPPO和vivo也已佈局金融領域。vivo和OPPO共同持有一張網絡小貸牌照;貸款產品方面,vivo推出了“借錢”和“維惠貸”,OPPO上線了獨立APP“歡太金融”。

業內人士也提醒,企業獲得支付牌照之後最為主要的問題還是如何培養用户的使用習慣,引導用户使用自己的支付產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