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日晚間,抖音稱已在法院向騰訊提起反壟斷訴訟,騰訊方也不甘示弱,表示將起訴字節跳動。
字節跳動與騰訊的訴訟爭端,將公眾的目光聚焦在反壟斷議題之上,也引發了關於 “平台經濟反壟斷”“用户數據主權” 的熱烈討論。
國家數據監管政策的收緊
最新消息是,2 月 7 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指南明確,對於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應當根據《反壟斷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作出決定。對不予禁止的經營者集中,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決定附加以下類型的限制性條件,包括:剝離有形資產,剝離知識產權、技術、數據等無形資產或者剝離相關權益等結構性條件等。
平台經濟反壟斷和數據監管政策的收緊相伴而行。
早些時候,2020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完善平台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2020 年 10 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長會議提請了審議《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的提案,這將成為中國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的基本法。這一草案的懲罰力度與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不相上下,彰顯了官方對於數據監管的決心。
在數據監管這個問題上,海外發達國家的監管措施相對來説比國內成熟,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規範互聯網平台在數據收集、使用和保留等方面的行為。
例如,歐盟在 2016 年通過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之後又先後出台《數字服務法案》和《數字市場法案》。歐盟重視個人信息保護和數字經濟的立法,很大一個原因是歐盟本土的數字經濟平台稀缺,而谷歌、臉書和推特等美國科技巨頭壟斷了歐洲的數字市場,歐盟希望能夠通過立法的方式增強中小平台在數字市場的競爭力。
其中,歐盟的《數字市場法案》具有反托拉斯法的性質,大型平台應允許其商業用户在這些平台以外的平台進行推廣和簽訂合同、禁止限制消費者前往第三方平台、禁止將自身產品排在第三方平台之前,達到為中小平台打造更為公平的數字經濟競爭環境的目的。
相比較而言,目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和數據監管機制正在完善中,目前還不足以適應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個人信息泄露、平台違規收集和處理用户數據的現象還廣泛存在着,大型互聯網平台利用海量數據形成壟斷等現象更是被業界詬病。
對數據主權的討論正在升温
近年來,隨着數字經濟的發展,數據越來越成為一項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成為信息時代的 “石油”,互聯網巨頭們通過收集用户的數據,在此基礎上精準推送符合用户口味的內容及廣告。
也正是如此,互聯網巨頭們也在展開着對數據資源的爭奪,對數據資源的爭奪戰正在升温,近日的 “頭騰之爭” 便是其中一例。
在這一次字節跳動對騰訊的詰難中,有一個要點是對用户數據權利的質疑。字節跳動方稱:確實有部分專家和法院支持騰訊關於個人信息屬於騰訊商業資源的主張,其本質是,他們認為,騰訊對用户個人信息數據的權利高過用户本人。對此,字節跳動認為:“用户對自己的數據具有絕對的、可完全控制的權利,應該遠遠高於平台的權利,用户數據不應該成為騰訊公司的 ‘私產’。”
然而,數據主權應該歸屬於互聯網平台,還是應該歸屬於生產數據的用户?這一問題仍具爭議,也被掌握着數據資源的互聯網平台有意或無意地繞開、忽視。
過去,得益於國內 “寬鬆” 的數據監管政策,互聯網平台才得以低成本地收集和使用用户數據,並賺取鉅額利潤。
如今,不僅僅互聯網巨頭之間對數據主權的爭奪愈演愈烈,用户的數據意識也在覺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產生的數據正在為科技公司持續創造價值,並且是免費的。
萬維網的發明者 Tim Berners-Lee 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已經 65 歲高齡的 Tim Berners-Lee 近期的創業行動在科技界激起了不小的水花。
他不希望科技公司在技術的武裝下擁有數據使用的特權,希望為普通人構建了一個數據保險箱,賦予每個人保護自己數據的能力。
他和一位創業者合辦了一家名叫 Inrupt 的公司。目前,Inrupt 還獲得了兩千萬美金的風險投資。
2020 年 11 月,Inrupt 上線了其數據保險箱服務。Inrupt 的數據保險箱運行在系統層之上,控制所有用户產生的數據,用户有權對數據進行控制,並且當商業公司想要使用數據時,需要徵得用户的同意。當商業公司想要使用數據,需要向保險箱的主人提供足夠詳細的用途説明及數據處理辦法説明,用户通過這些信息決定是否授權。
Tim Berners 的數據保險箱能否改變未來商業公司使用個人數據的方式還未可知,但是他的確在科技界樹立了一個數據使用的風向標。
作為信息時代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正在加速被納入監管。未來,每個人都將更加重視個人數據的主權,對科技企業的數據收集和處理行為的監管也將更加嚴格。
用户的個人數據該屬於誰?未來,這一問題將被提上議程,成為科技巨頭們不得不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