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馬化騰今年首次接受深度專訪,因為這件事

重磅!馬化騰今年首次接受深度專訪,因為這件事

“機會就像河渠裏的泥鰍,處處可見,但不易抓獲。”30多年過去了,馬化騰對中學老師的這句話記憶猶新。成長於深圳這座使命之城、創新之城,他從一個只會寫軟件的工程師,被感召到去創業,進而成就了一番事業。

22年前,騰訊誕生於華強北一個小樓房裏,曾經步履維艱,憑着對用户負責的心態、不服輸的拼勁,最終破繭成蝶,崛起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科技與文化公司之一,領跑數字經濟。

騰訊的發展史,就是特區奇蹟、中國奇蹟的鮮明註腳。

重磅!馬化騰今年首次接受深度專訪,因為這件事

馬化騰。南方日報記者 肖雄 攝

日前,作為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入選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

“深圳之‘特’,關鍵在於創新、開放、務實。沒有改革開放,沒有深圳,就不會有今天的騰訊。”馬化騰坦言。他期待,深圳利用“先行一步”的優勢,秉承敢想敢幹的特區精神,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打造雙循環的“樞紐節點”,在大變局中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深圳模式”,繼續為中國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闖出一條符合國情、面向未來的發展道路。

在新的市場環境中,沒有任何“躺贏”的機會。對於騰訊,馬化騰透露,目前更要學會冷靜和專注,做好自己的事,真正做到“向下紮根,向上升級,普惠發展”,讓科技創新不斷驅動公司發展。

重磅!馬化騰今年首次接受深度專訪,因為這件事

20多年前的馬化騰一定不會料到,自己能在深圳大學校園的北面建一座騰訊大廈,從位於頂層的辦公室可以天天俯瞰校園。

深圳之“特”:

“特”在創新開放務實

南方日報、南方+客户端: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尖兵 。您如何評價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的發展?您認為深圳有什麼特質?

馬化騰:四十年來,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到GDP總量排名全國第三的現代化大都市,遠遠超出了我們當初的想象。“深圳奇蹟”離不開四十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更離不開改革開放帶來的創新活力。

1984年,我跟隨父母搬到深圳,在這裏學習、工作、生活了36年,可以説是深圳發展的見證者、建設者,也是受益者。剛到深圳時,當時全國有名的“深圳速度”的體現——國貿大廈就在我家附近,蛇口街頭豎立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這種敢試敢闖、不言放棄的拼勁給創業者很多鼓勵。

深圳特區的“特”,我覺得關鍵在於:創新、開放、務實。

創新是深圳的基因。我從一個只會寫軟件的工程師,被感召到去創業,這和整個深圳的環境是完全分不開的。不僅因為移民城市先天具有創新性,也因為深圳通過大量制度創新推動企業家創新,自由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個體充分發揮出創新活力。

重磅!馬化騰今年首次接受深度專訪,因為這件事

2004年前,馬化騰在位於賽格科技創業園的辦公室中工作。

深圳人心態都很開放,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來了就是深圳人”的觀念深入人心。多年來,深圳的開放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從加工貿易到自主創新,深圳抓住了世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逐漸集聚起全球人才和各種創新要素。

深圳還有個特質是務實。大家都相信付出就會有收穫,深圳的企業家大多數都是務實低調,説得到的就要盡力做得到,各個領域都能通過實幹闖出一批優秀企業。

企業成長:

趕上了“天時地利人和”

南方日報、南方+客户端:您和騰訊都是在深圳成長起來的。前段時間,您被表彰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

馬化騰:這份榮譽不單單屬於我個人,也是給予騰訊的每一個員工和深圳科技產業的每一位建設者。騰訊生於深圳,長於深圳,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天時”、深圳特區的“地利”、團隊及合作伙伴的“人和”。可以説,沒有改革開放,沒有深圳,就不會有今天的騰訊。作為深圳創業創新大潮中的一員,我能深切地感受到,正是那股“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拼勁和闖勁,讓深圳奇蹟成為現實。

上世紀80年代,我們在深圳上中學時,校園裏就流行一個詞叫“時不我待”,老師用迫切的口吻告訴我們,如今是百年一遇的大時代,機會就像河渠裏的泥鰍,處處可見,但不易抓獲。

1993年我們大學畢業時,深圳的創業氛圍已經非常濃厚,產業上也慢慢闖出了一條路來。深圳是中國首批接入互聯網服務的城市,這讓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有機會使用互聯網,為我們開啓了一扇新的大門。這種時代浪潮和深圳“拓荒牛”的精神,讓我們很早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深圳政府對於創新的呵護、對創業企業的扶持,對我們來説至關重要。我們創業之初,國外風險投資機構都扎堆北京,基本不來深圳。這種情況下,政府主動搭台引進投資者非常重要,否則這裏的創投生態形成不了。騰訊正是在1999年第一屆深圳高交會上,拿到了關鍵的一筆風險投資,這讓我們得以在市場中存活下來。

重磅!馬化騰今年首次接受深度專訪,因為這件事

2000年10月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戴着紅色圍巾的胖圓企鵝形象已與日後無異。

騰訊過去22年在深圳走過的道路,讓我們更加相信,只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將特區精神不斷傳承下去,深圳就會生生不息,深圳的企業就能發展壯大。

站在新時代更高的起點上,騰訊和深圳的一大批創新型企業一樣,要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通過“創新實幹、開放進取”,努力創造更多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這是我們對過去四十年最好的傳承和紀念,也是我們對新時代和新機遇的最好回應。

深化改革:

補長短板+融入全球

南方日報、南方+客户端:改革永遠在路上,當前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肩負重任的深圳如何繼續做好“特”字文章,有哪些值得進一步提升的地方?

馬化騰:今天,特區的“特”,未必在於特殊政策,更在於特殊的城市特質。對於深圳來説,它不單單是經濟特區,更面臨着粵港澳大灣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的重大機遇。特別是,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這讓我們對深圳的未來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也許需要同時做好兩件事。

首先,在新形勢和大變局中,重新認識自己,看到“短板”所在,看清成長的空間。在“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大家都期待深圳利用“先行一步”的優勢,秉承敢想敢幹的特區精神,繼續為中國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闖出一條符合國情、面向未來的發展道路。我們看到,在醫療、教育、金融、法治等方面,深圳與國際先進城市仍有差距;在基礎科研、技術攻關、超大型城市管理治理等方面,深圳已經下決心下功夫,未來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其次,深圳並非單打獨鬥,可以依託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打造產學研融合的創新生態,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成為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節點”,在大變局中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深圳模式”。

建言灣區:

首要打好“科技創新”這副牌

南方日報、南方+客户端:新形勢下,粵港澳三地怎樣更好實現優勢互補,攜手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騰訊怎樣繼續出力?

馬化騰:過去幾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並從戰略規劃一步步走向政策落地。我們看到,隨着高鐵的延伸、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深中通道等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已經逐漸成為大家生活和工作都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整體,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正朝着“世界級灣區”的方向邁進。

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手握着幾副好牌,首要是打好“科技創新”這副牌。這裏集聚的高科技產業鏈比較完整,各個城市之間的互補優勢明顯。如果城際交通更便利,城市治理和服務協同程度更高,吸引人才的能力更強,大灣區軟件、硬件、服務三位一體的產業優勢,可能會更充分發揮出來,並形成創新合力和全球競爭力,在“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重磅!馬化騰今年首次接受深度專訪,因為這件事

2004年6月16日,騰訊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當然,粵港澳三地人才、資金、科研成果等要素,還有待更好地流動起來。在藉助數字工具提升灣區協同治理水平方面,“數字廣東”過去兩年做了不少有意義的探索,例如在今年疫情防控中,粵澳健康碼轉碼互認,為恢復兩地人員的自由往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過去幾年,我們也努力推動灣區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交流。2017年起,騰訊啓動“粵港澳青年交流計劃”等多元化的青年項目,希望促進大灣區年輕人合作創新、全方位發展。我們需要利用整個大灣區的優勢來築巢引鳳,放開胸懷吸納全球優秀人才,這是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財富。

騰訊謀略:

把應用創新的“地基”打得更深更牢靠

南方日報、南方+客户端:您曾説過:“騰訊從來沒有哪一天可以高枕無憂,每一個時刻都可能是最危險的時刻。”“我們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一直以來,騰訊都有很強的憂患意識。

馬化騰:互聯網行業瞬息萬變,新公司層出不窮,新產品快速迭代。中國互聯網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不少公司從國內市場競爭中脱穎而出,“走出去”也有很強的競爭力。

騰訊的成長並非一路坦途。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調整,以應對外界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演進,大家説騰訊通過微信拿到了一張 “船票”,我當時説這只是一張“站台票”,未來充滿未知,只能在憂患中生存。如今,面對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演進,騰訊再次進行戰略升級和架構調整。在新的市場環境中,沒有任何“躺贏”的機會。身在戰車,就要隨時準備面對新的挑戰。

重磅!馬化騰今年首次接受深度專訪,因為這件事

2013年騰訊合作伙伴大會圍繞“開放”與“變革”這一主題展開。

目前,騰訊更要學會冷靜和專注,做好自己的事,真正做到“向下紮根,向上升級,普惠發展”。向下紮根,就要營造良好的環境,滋養技術研發和前沿探索,把應用創新的“地基”打得更深更牢靠。向上升級,就要扮演好“數字化助手”的角色,通過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助力中國消費與產業雙升級,並藉助C2B能力,更好地打通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大循環。普惠發展,就要與產業夥伴共同發展包容普惠的數字生態,努力讓每一個普通用户分享數字紅利,讓更多人成為新一輪全球科技與產業革命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過去幾年,騰訊不斷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快前沿領域探索,希望讓科技創新驅動公司未來發展。騰訊從2019年開始推出了“科學探索獎”,希望為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青年科學家提供雪中送炭的幫助。 作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騰訊還通過每年的科學WE大會等活動,探索關係人類命運的重要科學問題,並希望讓科學家走到聚光燈下,成為更多年輕人追逐的職業方向。

分享心得:

在跨界的地方尋找機會

南方日報、南方+客户端:從一名普通創業者起步,帶領騰訊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科技與文化公司之一,如今您既是世界500強企業的領軍人,也可以説是騰訊的頭號產品經理。您有哪些心得想與當下的年輕人、創業者分享?

馬化騰:22年前,騰訊在華強北一個雜亂的樓房裏誕生,經歷了一個個挫折,一度連服務器都買不起,也曾擔心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去,但我們看到自己做的QQ,對用户是有價值的,就想再堅持一下。正是憑藉對用户負責的心態、不服輸的拼勁,我們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今天的環境和形勢,與我們當年創業時已有很大不同,但是好產品可以創造價值,這一點並沒有改變。年輕人仍然可以從身邊對社會有用有價值的小產品、小項目做起,為社會生活解決一些小而具體的“痛點”,不斷創造價值。這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是,新技術層出不窮,今天有越來越多的跨界領域出現。我們要學會在跨界的地方尋找機會。當年做QQ,後來做微信,我們都是在通信和互聯網兩個領域之間抓住了一個跨界的點。最後,年輕人創業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騰訊是由五個創業者一起做起來的,協同互補才更有力量。

重磅!馬化騰今年首次接受深度專訪,因為這件事

【策劃】姚燕永 謝思佳

【統籌】趙楊 胡良光 張由瓊

【文字】胡良光

【攝影】肖雄 朱洪波 (部分為受訪者供圖)

【海報】吳穎嵐 潘潔

【更多精彩】 

招行原行長馬蔚華這樣談對深圳的感情,專訪中分享招行成功“六字訣”

從500元起步到企業進入“世界100強”,王文銀解讀在深圳成功“密碼”

這位深圳建市“元老”曾發誓:寶安一日不富一日堅守,死了也要埋在這

深圳為什麼最適合創業?深圳“40年40人”獲得者奧比中光CEO這樣説

珠海特區拓荒牛“梁膽大”:只要有利國家、人民,我就敢做!



【作者】 胡良光;肖雄;趙楊;朱洪波;張由瓊;吳穎嵐;潘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96 字。

轉載請註明: 重磅!馬化騰今年首次接受深度專訪,因為這件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