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銀行淨值化理財產品佔比已超七成 投資者教育應更接地氣
伴隨上市銀行2020年年報陸續披露,有關去年各家銀行理財產品的相關數據逐漸浮出水面。已披露的年報數據顯示,各上市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的進度不一,股份制銀行在淨值化轉型上凸顯優勢。
《證券日報》記者在走訪中獲悉,儘管很多銀行非常重視投資者教育工作,但多數投資者對淨值型理財產品仍不理解,接受程度較低。同時,部分銀行理財經理的業務能力薄弱,營銷時只關注“產品業績基準”和“風險等級”,對淨值型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產品收益如何構成等方面理解的不夠深入。
銀行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加速
去年,在淨值化轉型方面,不同類型的銀行出現較大分化。股份制銀行中,已有多家銀行取得淨值化規模佔比超七成的佳績;國有大行也緊跟其後,部分銀行淨值型產品規模佔比已超五成。
其中,光大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2020年期末餘額5035.52億元,在非保本理財產品中佔比60.21%;浦發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餘額9928.06億元,新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在個人理財中的佔比提升30個百分點,達到67%。中信銀行淨值型產品規模7228.24億元,佔比70%;平安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規模4635.28億元,較2019年年末增長80.2%,佔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的比例由2019年年末的43.6%提升至71.5%。
在國有大行中,截至2020年期末,交通銀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平均餘額為5727.63億元,較2019年增長108.62%;佔集團表外理財比重為52.36%,同比提升21.72個百分點。工商銀行年報顯示,該行積極推進理財產品淨值轉型,符合資管新規產品和投資規模雙雙突破萬億元。郵儲銀行年報顯示,2020年,該行理財業務管理資產總規模已突破萬億元;個人理財淨值型產品佔比54.83%,較2019年年末提升22.66個百分點;淨值化率由資管新規前的不足2%提高至55.31%。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172家銀行發行20595款淨值型理財產品,淨值型產品發行數量佔比從年初的27%左右提升至年末的50%左右,漲幅近1倍。
推廣淨值化理財產品“打鐵還需自身硬”
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進程不斷加快,但仍面臨銀行客户羣體風險偏好較保守、對淨值型理財產品接受度不高以及銀行理財經理自身業務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
“因此,在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過程中,投資者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應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投資理念,只要產品的提供方盡到了相應責任,理財產品產生的風險和收益都該由投資者自己承擔。要讓投資者明白,今後沒有保本的理財產品了,也不存在只有收益、沒有風險的理財產品。其次,要儘量採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讓投資者更容易明白和接受。“投資者教育的方式、方法,要與投資者的水平相匹配。”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積極開展投資者宣傳教育系列活動、結合線上線下多渠道進行普及教育外,還要持續優化信息披露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機制。此外,還要落實投資者畫像和評級工作。
多家銀行也在年報中指出,做好投資者教育是淨值型理財產品發展的關鍵之步,銀行正在加大淨值型理財的宣傳和普及。
招商銀行在年報中稱,為了幫助客户更好地理解理財產品,已開展淨值型理財的基本概念釐清、相關政策法規解讀、產品路演直播、一分鐘瞭解理財小視頻等系列投資者教育活動,並通過月度投資策略點評、季度產品運作報告和不定期市場波動點評、產品策略回顧報告等形式,向客户普及金融知識。
郵儲銀行也積極落實資管新規等監管要求,有序推進理財業務轉型。持續發行客羣專屬和淨值型理財產品,致力於滿足客户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落實銷售適當性管理要求,持續做好客户全流程服務和投資者教育工作。
銀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淨值型理財產品不如預期收益型產品簡單易懂,因此要加大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宣傳和普及,通過現場諮詢、理財知識培訓等方式增加投資者的投資知識,方便理解理財產品説明書、資金投向、收益測算等相關知識。同時,提高投資者風險意識,降低投資者對理財產品“剛性兑付”的依賴性。
目前,對非標資產的存量化解仍是部分銀行繼續解決的一大難題。明明建議,對於剩餘期限較短的非標產品,可以發行符合資管新規的專項產品進行對接;對於符合非標轉標條件的資產,可通過發行ABS、ABN等方式轉成標準化資產;對於剩餘期限較長的非標產品,可以通過要求融資人提前還款、資產轉讓、資產回表等方式進行處理;部分股權類資產,符合條件的,可考慮通過資產轉讓等方式處理。
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結構和投向會出現怎樣的變化?董希淼認為,“今後投資權益類資產會上升,這是監管部門鼓勵的。銀行理財產品目前以現金管理類、固收類產品為主,今後權益類產品會提升,但需要一個過程。既要看銀行投研能力的上升情況,也要從客户需求出發,看客户需求的滿足程度和客户投資理念的轉變情況,這個過程不僅僅取決於銀行。”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