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曾經只有在歐洲
才能看到的場景,
來自太平洋的海風吹來,
偌大的碼頭竟空無一人。
目之所及,
只有無人駕駛的碼頭導引車在穿梭,
機器人自動拆集裝箱鎖墊,
把一個個集裝箱從船上運到堆點,
整整齊齊地排列好,
整個過程流暢、輕柔、毫無刮擦和碰撞。
這是一個創造了世界奇蹟的碼頭
它並不在歐洲地界
而是坐落在山東青島,
它是全球作業效率領先的
全自動化碼頭,
是一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有着“中國製造”烙印的碼頭,
並且六度刷新
全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的世界紀錄。
很多來往這裏的集卡車司機
並不都知道這座碼頭“閃光點”,
他們只知道這裏作業效率奇高,
對於拿“計件”工資的他們,
這意味着能比以前賺更多的錢。
集卡車從無人閘口進入碼頭,
司機只需要刷一下卡,
接下來所有流程全部由機器完成,
整個過程只要十三分鐘左右,
而傳統碼頭通常需要最少半個小時。
要知道,即使是國外的自動化碼頭,
陸側裝卸社會集卡還沒實現自動化。
這表明,
世界港口智能化發展
從此有了“中國方案”。
鮮少有人知道,
建成這座碼頭,
是一支無經驗、無資料、無外援的團隊
他們歷經3年半的嘔心瀝血
完成了國外最少需要8-10年
才能完成的任務
而這支團隊的帶頭人張連鋼,
其實當初並不敢接下這個工程,
畢竟,那時他剛做過肺癌手術。
中國人能不能幹得成?
7年前,
自動化碼頭還被西方公司壟斷,
中國雖是港口大國,
在這個領域卻是一片空白,
甚至全亞洲都是零。
外方不提供任何數據、技術參考,
也禁止拍照攝像,生怕技術泄漏。
時光上溯到1993年,
荷蘭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自動化碼頭,
隨後荷蘭、德國等國
陸續建設30多座自動化碼頭。
可被譽為“港口科技王冠上的明珠”的
全自動化碼頭,
因為建設難度大、成本高、收益慢
被稱為“貴族碼頭”
是一個高投入低產出的“奢侈品”。
如何提高全自動化碼頭的效率,
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性難題。
作業效率高於人工碼頭的自動化碼頭,
全世界都沒有。
因此在中國,
全自動化碼頭的計劃,
遲遲未能提上日程。
“建設一個同等規模的碼頭,自動化碼頭的造價要比人工碼頭高一倍甚至兩倍。大約有人工碼頭的80%的效率。行業裏頭稱它為‘貴族碼頭’。”——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帶頭人張連鋼
2001年,
山東港口青島港的殷健
偶然看到國外自動化碼頭的視頻。
他當時就很羨慕,
他多麼希望有一天,
中國也有這樣的全自動化碼頭。
世界十大港口中國有7個,
吞吐量很高,但並不先進,
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全球有30多個
卻沒有一個屬於中國。
後來成為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
黨委書記的殷健説,
作為港口人,
他對此感覺很慚愧。
2013年,
隨着中國新舊動能轉換和港口轉型升級,
作為我國港口集裝箱行業前列的
青島港集團提出建設全自動化碼頭。
難以接受的重擔
有了目標
接下來的問題是,
誰來負責這個難度前所未有的項目?
在港口碼頭的業務操作、
設備、技術、管理、自動化控制方面
具備豐富經驗的張連鋼
被大家寄予厚望。
可沒想到的是,
但當領導問張連鋼
要不要做項目負責人時,
連接兩次,張連鋼並沒有答應。
原來他曾被診斷出肺癌,
經歷了一次大手術後,
他的身體狀態已大不如前,
他怕自己身體狀態
無法支撐完成這個重大項目。
但他又不甘心放棄,
畢竟,建成一座中國人自己的
全自動化碼頭也是他多年的夙願。
看到他猶豫不決,
領導第三次問他時,
他一咬牙,豁出去,答應了。
只因他至今記得36年前
在大學宿舍看的那場比賽:
中國女排斬獲世界冠軍。
這一幕深深烙印在他腦海裏,
他始終記着:
“振興中華,匹夫有責”。
“那會兒好像是一種熱血上來了,我要接這個。等出了門想想,這個從哪下手啊?”——張連鋼
匆忙接受了任命,
他內心卻十分忐忑。
由於怕家人擔心,
他隱瞞家人,
偷偷籌備工作、組建團隊。
很快
一個來自各領域的精英組成的
8人團隊建成了。
大家帶着興奮勁準備開始工作
卻突然發現,無從下手。
團隊成員裏沒人見過自動化碼頭,
更不用説具體參數和工作機制。
這成為了建造全自動碼頭
第一隻攔路虎。
“腦袋是空白的。這個碼頭的佈局結構是個什麼樣,要採用哪些設備,設計怎樣的流程,整個碼頭的這些數據從哪裏來,我們其實心裏都是沒有底、沒有數。”——張連鋼
不蒸饅頭,爭口氣
經過一番研討
全團隊決定到國外考察。
他們提前準備了很多問題,
誰知道到了國外,
一切卻完全出乎他們的預料。
我們去現場前“沒收”手機,怕我們拍照。而且全程不能下車,不准我們下車細看,有的時候連現場都去不了,只能在接待大廳遠遠看一眼。
——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工程技術部副經理 張衞
外方接待很熱情,
但是一談到專業技術問題
立馬閉口不提。
幾番走馬觀花式的考察下來,
他們看到的只有碼頭的外部輪廓
沒有具體尺寸數據,
內在關係關聯更無從考究。
那時候,世界上所有的自動化碼頭,
都是由國外固定的幾家公司設計建設的。
於是青島港集團的部分股東建議,
由國外公司整體承包建設。
但國外公司的條件可不讓人好受,
建設時間不確定,
建設質量不保證,
所有技術不公開,
對一切溝通條款都不接受。
按照這樣的方案
中國人就失去了碼頭的話語權。
關鍵核心技術
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
團隊覺得跟國外合作
風險一點不會降低,
而投資成本則一定會增加,
他們不願處於被動,
最終決定:不採用國外方案,
他們一定要自主建設
屬於中國人的全自動碼頭!
給中國港口人爭口氣!
可現實是殘酷的,
阻力並不只來自於外部,
集團股東之間也產生了很大分歧。
一部分股東覺得,
如果用國外的公司,
雖然建設成本高,
但至少可以保證碼頭能夠使用;
國內團隊自主設計的風險太大,
很有可能碼頭建不出來,
幾十億投資全打了水漂。
起初股東專門
請國外的評估人員來“挑刺”,
一次次地來審核他們的設計方案
目的就是想讓團隊放棄
自主建設這條道路,
重新引進國外技術。
國外專家不止一次地來告訴我們,説你們如果要是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一個高水平的自動化碼頭,那成功的可能性基本就是零。
——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副總經理 李永翠
拼了命都不一定能幹好
面對無經驗、無資料、無外援的
“三無”境地,
張連鋼和團隊成員開始了艱難探索。
“這個東西就很像一棵倒置的樹,就越分越細。我們最困難、最糾結、心裏最發毛的,就是一直沒有找到這個節點到那兒是最末梢,越來探究發現它越深。那個最痛苦我們可能就面臨最崩潰那個階段。”——張連鋼
那是張連鋼最煎熬的一段日子。
無數的問題從各個小組向他湧來,
往往上一波問題還沒解決,
就又要面臨新的問題。
在巨大的壓力下,
他的健康亮起了警燈。
一天早上,
他發現自己身上長滿紅斑,
前胸到腿上全都是紫癜。
到醫院,醫生診斷,
這是疲勞導致的免疫力低下。
“這種崩潰的狀態,不是我以前有可以類比的,我從來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這種東西對我來講是某種折磨。”——張連鋼
這時,
張連鋼妻子王曉燕也發現了不對勁,
在她多次追問下,
張連鋼不得不“交待”了實情。
王曉燕心中充滿了擔憂,
想起丈夫手術後難受的經歷,
另外一方面她也深深明白,
這是丈夫無法割捨的心願。
她最終決定,支持丈夫。
妻子的理解讓張連鋼少了顧慮
他的“張氏牛脾氣”又湧了上來:
“拼了命都不一定能幹好
不拼命肯定幹不好!”
他調整狀態後,
帶領團隊上下開了3000多次討論會
翻爛了一本又一本專業書籍。
10個月後,
碼頭的平面佈局逐漸清晰,
感覺曙光乍現
當大家正要鬆口氣的時候,
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
一個更大的挑戰正橫亙在他們的前面。
自動導引車的智能控制系統,
是整個碼頭的“大腦”,
當時能開發該系統的公司,
全世界僅有一家。
起初,
團隊決定導引車用中國研發的,
控制系統用國外的。
但是國外公司提出
必須要將車和系統捆綁銷售。
最早外方報價整個系統是六百萬歐元,
等到正式報價時,
突變成了2000萬美元,
加上車,總共接近8000萬美元!
由於技術不開放,
購買國外系統後無法自行優化改進。
最終,團隊再一次決定放棄國外方案。
可自己研發究竟能不能成功?
誰的心裏也沒有底。
負責這項技術研發的是李永翠,
她是核心團隊裏唯一一名女性。
現實的殘酷,
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我們辛辛苦苦開發了半年。然後測試的時候發現有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就相當於我們之前的方案被否定了。一大半的工作都需要重新做,覺得特別特別崩潰。”——李永翠
李永翠和團隊只得重新開始設計。
他們放棄休息時間連軸轉
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
寫下了幾十萬字的分析報告。
終於,
2016年初系統進入仿真測試階段,
可是他們又遇到了致命的問題:
兩輛引導車如果互相等待,
會導致停產。
面對又一次的失敗,
李永翠感到十分絕望,
眼看着時間節點一點點臨近,
她被巨大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
在工作中崩潰過好幾次,
感到焦慮、絕望,身心疲憊,
經常到家就哭。
這個平日裏外人眼中堅強的“女漢子”
第一次想到放棄,
她開始陷入內心的掙扎。
張連鋼把一切都看在眼裏,
他給大家鼓勁。“我就説做不出來的話,我們就跳海,排隊跳海,我是組長,我第一個跳。”——張連鋼
受到張連鋼不惜一切的勇氣鼓舞,
李永翠決定背水一戰。
她駐紮到上海廠商,
4個月後,
6輛導引車終於順利運行。
曙光在即
難關闖了一關又一關。
當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的建設
進入收尾階段,
準備進行實船測試時,
他們又遇到了一個大麻煩:
找不到測試船。
當時大家一聽説他們是
中國自主建設的
全自動化碼頭時,
大多數船公司都怕工作效率太低,
不願意靠他們的碼頭。
為了能找到一條測試船,
他們一次次去跟船公司做工作,
又一次次被拒之門外。
正當他們一籌莫展時,
終於有一輛內貿船鬆口。
可當船公司同意靠泊之後,
貨主們卻不幹了。
一些貨主認為船期沒有保證,
所以紛紛退艙。
本來計劃裝運的1500個集裝箱,
最終只剩900來個了。
不僅如此,
船長還給總部發了一封郵件,
提出要在青島提前供足3天伙食。
面對如此尷尬的局面,
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
用“彪悍的戰績”予以回應——
全船僅用7個小時就完成了所有裝卸!
當船長收到消息,
作業結束時,
都難以置信,
他甚至立馬發了一條朋友圈説:
這就是中國速度!
這是船長髮自內心的驚歎,
但是,他們的成果
依然沒有獲得國外專家的肯定。
一些專家指出,
歐美自動化碼頭的開港單機效率,
始終沒有突破每小時20自然箱,
儘管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的
首條測試船成績不錯,
但開港效率依然不可能超過西方同行。
結果
事實再一次逆轉了這些專家的論斷!
2017年5月11日,
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
首船的裝貨速率達每小時26.1個自然箱,
這是世界上其他全自動碼頭
在穩定條件下都做不出來的,
與人工碼頭相比,
作業效率提升30%,
在場所有國外專家都驚呆了!
2020年12月17日凌晨,
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全自動化
集裝箱碼頭在貨輪裝卸作業中,
橋吊單機作業效率達到
每小時47.6自然箱,
第6次刷新了
自動化碼頭裝卸的世界紀錄。
忠孝兩難全
這一路,挺難的。
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一筆辛酸賬,
殷健最虧欠的人是父母,
因為妻子生病,
殷健要一邊忙工作一邊照顧她。
實在沒時間照顧父母,
父母悄悄把房子賣了,
自己搬去養老院。
誰不希望歲月靜好,
誰不願意闔家團圓。
可重任在肩,
“連鋼創新團隊”只能
為港舍家、心存虧欠。
在時代楷模發佈廳的錄製現場,
他們的家人有一些話,憋了很久:
“我的大兒子真的很苦,但他從來不跟他們説他不好的事情。照顧他卧病在牀的妻子整整12年。我知道他心裏有很大的心結,我現在特別希望他能找個空曠沒人的地方,好好的大哭一場,把自己的心結打開。我們二老在這裏過得很好,你就好好的,注意自己身體,把心放寬。”——殷健父母
或許,
他們錯過了和家人的美好時光,
但是他們和家人收穫的,
是來自國家的崇高致敬。
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
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
“時代楷模”稱號,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蔣建國,
為他們頒發獎牌和證書。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犧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為。
從港口大國到港口強國,
一代代港口人
趕超世界、為國爭光。
十四五規劃即將開局,
科技自立自強
被列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連鋼創新團隊”的奮鬥歷程,
成為了當代港口人自主創新的樣本,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這是張連鋼最喜歡的一首歌,
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是“英雄”,
只想帶着真心,全力以赴追夢。
你叫他們大國工匠也好,
中國自主創新的脊樑也好,
可我知道,在世界港口業的舞台,
他們的名字,
叫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