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雨辰
6月6日晚間,兩大光伏龍頭隆基綠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分別發佈擴產公告。
其中,隆基綠能計劃投建年產20GW單晶硅棒、24GW單晶電池及配套項目,總投資超125億元;通威股份擬則計劃投建年產25GW太陽能電池暨20GW光伏組件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05億元。
隆基綠能表示,上述項目的實施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硅棒和高效電池產能規模,優化公司產能佈局和配比,提高公司一體化產業鏈競爭優勢。通威股份也表示,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此舉實為順應行業發展趨勢。
光伏板塊繼續走低
通威股份作為光伏產業的龍頭之一,其業務同時涉足農業和新能源光伏產業兩大板塊,當前市值約1419億元;隆基綠能則專注於單晶光伏技術,是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產品製造商,當前市值約為2085億元。
兩大千億市值龍頭同時加碼光伏產業,無疑是一個利好信號,然而二級市場卻並不買賬,光伏板塊繼續走低。
圖片來源:Choice (光伏板塊)
截至6月7日收盤,通威股份下跌1.90%,報收31.51元/股;隆基綠能下跌0.58%,報收27.50元/股。
通威股份也在公告中提示,受政策調整、電站業主融資狀況、電網消納水平、土地供應等因素影響,可能會導致光伏市場需求變化,產品價格發生大幅波動,導致項目收益不達預期。
6月7日,通威股份相關人士告訴時代財經,此次擴產計劃是圍繞公司此前發佈的2024-2026年產能發展規劃來逐步推進的。提及當前低迷的股價,該人士表示:“短期走勢跟很多因素有關,包括資金、情緒及市場對於板塊的一些擔憂,與公司生產經營情況並沒有太大關係。”
對於光伏板塊的持續低迷,業內分析,一方面市場情緒暫時偏弱,導致投資者對整個行業的短期前景感到擔憂;另一方面,或與行業內的產能過剩問題有關。
“行業洗牌”下的排位賽
近期,在整個新能源領域,“產能過剩”的聲音不絕於耳,光伏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細分行業之一。
隆基綠能在最近的機構調研中提到,光伏產業鏈中部分環節已經出現階段性過剩,疊加越來越多的跨界資本和企業湧入光伏行業,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既如此,“行業龍頭為什麼要在明顯產能過剩的情況下選擇擴產?”股吧中不乏此類疑問。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或是光伏“行業洗牌”下的排位賽。
百孚盈川光伏分析師韓心闊告訴時代財經,隨着光伏產業一體化趨勢逐步加強,產業鏈各個環節產能迅速擴張,對於龍頭企業來講,目前最簡單的發展方式就是擴展市場佔有率。在此背景下的一些大規模擴產行為基本上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是為了鞏固其市場地位。
近期舉行的2023上海SNEC光伏展充分展現出光伏行業技術更新之快,而在技術更新的過程中,伴隨而來的是新一輪行業洗牌。頭部企業憑藉技術和渠道優勢強者恆強,而對於新入行的企業而言,未來擴張的可能性則相對較小。
據首創證券研報,隆基綠能當前產能持續擴張,一體化水平進一步提高。2022年,公司單晶硅片/電池/組件產能分別為133/50/85GW,同比增長26.67%/35.14%/41.67%,2023年產能建設目標單晶硅片/電池/組件年產能達到190/110/130GW,出貨量分別達到130/85/85GW(含自用)。
另據通威股份官網,根據公司產能規劃,2024-2026年,通威太陽能電池將形成130-150GW產能,與此同時,預計2023年底組件產能將達到80GW。根據經營計劃,2023年公司將力爭實現組件業務出貨35GW。
天合光能(688599.SH)相關人士此前對時代財經表示:“光伏產業中,優勢產能不會過剩。”
百孚盈川的觀點也認為,當前光伏行業的發展空間仍舊非常大,現在所謂的過剩,只是整個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的過剩,而不是終端沒有需求。
“在技術更新的過程中,總會有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且更新穎的產品出現,這些產能只要持續進步,就可以保持盈利。”韓心闊如是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