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糖行情突襲A股 甜味劑市場兩極分化明顯
財聯社(濟南,記者 方彥博)訊,赤蘚糖醇生產企業保齡寶(002286.SZ)連續2個交易日漲停板,讓代糖概念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但代糖板塊的火爆卻難掩各股之間明顯的兩級分化。
有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隨着消費者對低糖、低卡的追捧,代糖類產品的終端需求不斷增長,但這一趨勢集中體現在了天然甜味劑赤蘚糖醇的身上,產品搶手的同時價格也不斷走高,而安賽蜜、三氯蔗糖及木糖醇等其他功能性糖醇卻需求平平,產品價格也相對滯漲。
截至12日,除保齡寶連續兩天漲停外,另兩家赤蘚糖醇相關企業豐原藥業(000153.SZ)和華康股份(605077.SH)也在近2個交易日的漲幅分別達8.2%和7.8%,同屬代糖概念,金禾實業(002597.SZ)卻在3個交易日內下跌10%。
寡頭壟斷合成甜味劑市場 主要產品盈利收窄
2019年,國家衞健委發佈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倡到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於25g。目前,中國的人均攝入約50g,減糖形勢迫在眉睫,而甜味又是人們最喜好的基本味感,代糖的消費潛力巨大。
代糖可以根據來源,分為人工合成甜味劑和天然甜味劑,又可以根據甜度,分為高倍甜味劑和低倍甜味劑。資料顯示,目前市場主流的甜味劑已從此前的糖精鈉、甜蜜素、阿斯巴甜等,逐步發展至目前的三氯蔗糖和安賽蜜。2019年,在全球人工合成甜味劑市場中,三氯蔗糖以24%的佔比位列第一。
三氯蔗糖和安賽蜜都屬於化學合成高倍甜味劑,具有口味純正、安全性相對較高以及熱量低等優點,且由於屬高倍甜味劑,三氯蔗糖的甜度是白砂糖的600倍,超過阿斯巴甜的甜價比也是三氯蔗糖坐上人工甜味劑市場頭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合成甜味劑市場已被寡頭壟斷,A股上市公司金禾實業是全球三氯蔗糖和安賽蜜的最主要生產企業。公司擁有安賽蜜產能1.2萬噸/年,全球市佔率超過65%,新建的5000噸/年的三氯蔗糖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建設,並開始試生產,全面投產後,三氯蔗糖產能將達8000噸/年,全球市佔率也將超過60%,成為全球人工合成甜味劑的絕對龍頭。
“雖然金禾實業憑藉其龍頭地位掌握了一定的產品定價權,但由於需求端的平淡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產品盈利出現下滑。”前述分析人士介紹。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三氯蔗糖市場均價穩定在20萬元/噸左右,而原材料氯化亞碸價格從年初的1700元/噸上漲至目前3600元/噸左右,原材料DMF價格從年初的0.8萬元/噸上漲至目前超過1.1萬元/噸。安賽蜜方面,今年一季度的市場均價約5.9萬元/噸,較去年四季度價格小幅下滑。而安賽蜜原材料硫磺一季度市場均價較去年四季度上漲約100元/噸。導致三氯蔗糖和安賽蜜的盈利空間雙雙收窄。
天然甜味劑行情不一 赤蘚糖醇爆發增長
與合成甜味劑不同,天然甜味劑市場中各產品的市場表現不一,差別較大。
其中,以0熱量、0糖、高耐受度、抗齲齒為標籤的赤蘚糖醇大受追捧。卓創資訊分析師趙雪嬌向記者介紹,目前赤蘚糖醇的火爆讓價格再度走高,目前最高報價3.8萬元/噸,較上週最高價格每噸又上漲了2000元。
保齡寶在12日發佈的公告中表示,“受市場對代糖產品需求旺盛影響,公司赤蘚糖醇產品出現供需兩旺,公司按照市場及供需情況,對赤蘚糖醇產品進行適當提價。”由此可見赤蘚糖醇市場的火爆局面。
除保齡寶外,擬上市公司三元生物擁有赤蘚糖醇產能6萬噸及在建產能5萬噸。豐原藥業和華康股份均有在建的赤蘚糖醇產線,設計年產能均為3萬噸。此外,山東省日前公佈的2021年度重大儲備類項目中,日照樸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建設年產10萬噸赤蘚糖醇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
木糖醇方面,卓創資訊分析師趙雪嬌向記者介紹,由於我國木糖醇7成以上用於出口,受到去年公共衞生事件的影響,海外需求一直沒有完全恢復,木糖醇價格也持續走低。目前,市場木糖醇價格已跌至2萬元/噸左右,個別大客户的拿貨價甚至可以到1.8萬元/噸。同時,由於短期內需求的恢復跡象不明顯,預計今年全年木糖醇市場都會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A股市場中,華康生物是全球主要的木糖醇生產企業,2018年公司木糖醇產量約佔同期國內木糖醇產量的48%,佔同期全球木糖醇產量的18.9%。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20億元,同比下降12.66%。但受到成本下降和出口退税率上升等因素影響,公司歸母淨利潤3.07億元,同比增長13.72%。
另一種天然甜味劑甜菊糖也由於市場需求平淡而價格滯漲。國內甜菊糖的主要生產廠家晨光生物(300138.SZ)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甜菊糖產品價格相對穩定,近半年以來價格維持在160元/KG-190元/KG,較往年的價格高點下滑了近100元/KG。
趙雪嬌表示,目前天然甜味劑市場需求增長集中體現在赤蘚糖醇身上,但隨着各大企業新建產能的投產,赤蘚糖醇的供給壓力將會顯現;另一方面,由於赤蘚糖醇的價格較高,如果赤蘚糖醇價格短期內再度上漲的話,或會對木糖醇和甜菊糖等其他甜味劑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各種甜味劑之間存在着競爭關係,但其實市場上的飲品多用2-3種甜味劑組合配方的方式,來模擬蔗糖的味感。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赤蘚糖醇的甜度較低,而甜菊糖有後苦味,很多終端產品選擇了三氯蔗糖、甜菊糖苷和赤蘚糖醇的配比使用。未來是否會有更具性價比、更迎合消費者口味的復配配方或新一代產品問世,目前尚不得而知,行業未來空間面臨較大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