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工業生產回升加速,奇蹟出現絕非偶然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財經

國家統計局28日公佈數據,1-5月我國工業生產回升明顯加速。實物指標向好、產業結構優化、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收窄等種種支撐表明,我國工業生產持續發展基礎牢靠,基本面不會改變。

作為全球工業品第一產出大國,中國工業生產一直保持持續發展態勢,不僅工業增加值與GDP總額同步增長,主要工業品產量(如煤、鋼材、乙烯、空調、計算機等)仍在增加,更為突出的是行業結構不斷優化,高新技術產業產出比重持續上升。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極大地衝擊了中國經濟,對工業生產相應也構成了強勁下行壓力。但從1—5月數據看,工業生產持續發展基本面不會改變。

首先,1—5月工業生產總體呈逐步回升勢態。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環比增長1.53%,因之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8%,比1—4月收窄2.1個百分點,生產回升明顯加速。

其次,實物量指標值向好是工業生產態勢的最直接反映。5月份612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344種產品同比增長,超過一半的工業品產品產量已處上升狀態,而且大部分上游產品產量都在增加,説明工業生產整體回升基礎牢固,屬於上下游互動型增長。

再次,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從結構角度看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突前增長,其中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7.3%,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16.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0.8%,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6.8%,説明工業生產回升屬於結構轉換型增長。

此外,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明顯收窄。1—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6.3%,比1—4月收窄4個百分點。5月份單月環比增長5.87%,高技術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負轉正,種種跡象表明工業生產持續發展前置條件已具備。

作為主要工業品產量均為全球第一或第二、部分工業品產量佔全球份額甚至超過50%的國家,在疫情衝擊和全球經濟加速下行的背景下,工業生產回升如此之快不可説不是奇蹟。但奇蹟出現絕非偶然,中國工業生產持續發展基本面不會改變有多重內生長期性主客觀因素。

就國情而言,中國是14億人口的大市場,超過發達經濟體人口總和,但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足6萬億美元,低於美國一個國家的消費總額;人均消費支出3000美元,既低於發達經濟體也低於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新興經濟體。這種消費差距主要體現在工業品上,如私人轎車擁有率等,這意味着工業生產持續發展尚有巨大消費承接空間。

就經濟發展戰略而言,中國始終堅持建立健全工農生產體系的發展戰略。事實證明,沒有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中國不可能實現經濟平穩增長,不可能有經濟安全,也不可能抵禦疫情衝擊。正因此,工業、農業、服務業三輪驅動齊發展,形成了良性互動,使工業生產擁有了充足的上下游產業互補性擴張空間。最為有力的例證就是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的農業發展戰略形成了鉅額生產資料需求,為工業生產擴張提供了穩定的空間。同樣,沒有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就沒有裝備製造業的擴張。

就經濟發展階段而言,中國還是一個人均GDP剛到1萬美元的國家,儲蓄率較高,因而總體經濟增長仍有空間,工業生產與需求間的結構性矛盾依然較大,這使工業生產仍具備結構調整性擴張空間。

未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抓緊落實各項政策,儘快研究推出新舉措,迎頭補短板,我國工業生產持續發展定能穩健前行。(白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