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封面評論 | 中等收入陷阱的鍋,文科生真心背不動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財經

蔣璟璟

4月14日,央行官方微信發佈工作論文《關於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直指我國面臨的人口嚴峻形勢,直指應該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論文還表示,重視理工科教育,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21世紀經濟報道)

“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雖然只是文末收篇的“一筆帶過”“隨口一説”,終究還是引發了軒然大波。涉事的所謂“央行工作論文”,説到底也只是個人觀點而已,既不能代表央行立場,其本身的學術含金量也很是可疑。

央行工作人員所撰寫的這篇“工作論文”,可謂是天馬行空、無所不談,屬於典型的“廣博有餘深度不足”,大有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之感。其最大的缺陷,實則也是社科類學術寫作的“通病”,也即多定性判斷少定量研究,多主觀表述少實證論證。嚴格説來,這很難稱得上是嚴肅的“學術論文”,而還是更像金融系統內研究員、分析師所撰寫的“研究報告”。這樣一份並不權威的“論文”,其所拋出的“結論”,自然是不必太過介意的。

“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這可説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了。只是很可惜,此文並未給出足夠的論據支撐,也毫無必要的説理推演過程。試問,東南亞國家文科生佔比具體有多少?文科生太多導致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理是什麼?再者説,社科類研究,僅僅拿局部地區的小樣本説事,本身也是不科學、不具説服力的。根本性的邏輯漏洞,決定了該論文的相關觀點就是空中樓閣,是難以服眾的。

我們説,一國的教育結構,的確是會影響其產業結構、消費模式以及價值文化的。一般而言,注重“理科”,意味着更強勁的科研力量,更紮實的製造業基礎,這在一定意義上也被視作是生產型、創新型大國的標配;與之相較,“文科”範圍濃厚的社會,往往被理解為“第三產業”更發達,同時思想生活、政治生活也更多元和複雜……即便有這種種“刻板印象”,所謂“文科生太多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也純屬是想當然的無稽之談。

一個最基本的道理是,是產業結構在內的經濟基礎,決定了一國國民教育系統的構成,而絕不是相反。動輒甩鍋和污名化“文科生”,本就是詭辯。儘管文科生慣於自黑自嘲,諸如“生而為文科生我很抱歉”“理科生拯救世界”的段子大肆流傳。可玩笑歸玩笑,以學術研究之名傳播謬論、為羣體偏見張目,這就影響很惡劣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