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居民投資意願正在回升,4月、5月銀行理財規模連續上升。但需注意,受多方因素影響,從一季度數據看,居民的投資意願仍未恢復至去年第一季度水平。接下來,要重點持續豐富、優化金融產品供給,更好滿足居民投資需求,並下大力氣做好投資者保護工作。
投資意願有所回升
“一降一升”的兩組數據,折射出居民投資意願正在回升。一方面,4月住户存款減少1.2萬億元,3月住户存款的多增幅度也已明顯收窄;另一方面,理財市場回暖。4月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大幅上漲,終止了近6個月的下降態勢,5月銀行理財產品規模持續回升。
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户問卷調查報告》也顯示,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佔18.8%,比上季度增加3.3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8.0%,比上季度減少3.8個百分點。其中,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基金信託產品”“股票”,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分別佔比43.9%、21.5%、15.3%。
“4月、5月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回升,這是連續多月下跌之後的反彈,是一種較為自然的市場自我修復。”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説。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為,一方面,去年下半年以來,金融市場波動加大,由於銀行理財產品已完成淨值化轉型,它的淨值波動也隨之加大,但部分投資者對此尚未完全適應,大量贖回了理財產品,產品規模隨之下滑。另一方面,後續隨着債券市場企穩,銀行理財的破淨率下降、收益率回升,銀行理財尤其是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優勢凸顯出來,資金再次流向理財產品。
“近期,部分理財公司優化投資策略,緩解了理財產品淨值大幅波動問題,提升了產品的穩健性。”董希淼説,此外,存款利率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部分存款迴流到銀行理財市場。
除了資產保值增值,居民的保險消費需求也有所回升。今年一季度,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9.2%,新增保單件數同比增長34.6%,賠款與給付支出同比增長9.3%。“一季度,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的增速明顯回升。”太平人壽相關負責人説,接下來,隨着國民經濟企穩回升,以及居民的養老保障、健康管理需求持續釋放,壽險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目前保險產品在個人金融資產配置中的佔比約為6%,相較於歐美市場有一定距離,隨着養老需求逐步上升,養老保險產品有望成為剛需。”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説,總體來看,家庭資產配置的重點將逐步由房地產轉向金融資產,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保險產品等將愈發受到市場青睞。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儘管銀行理財產品規模逐步企穩,但其恢復態勢仍不穩固,居民的投資意願有待進一步提振。“從長遠看,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滿足居民在養老、就醫、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幫助居民減少後顧之憂,進而降低預防性儲蓄意願、提振投資意願與消費意願。”董希淼説。
產品供給仍待優化
面對持續回升的居民投資意願,接下來要在供給側下功夫,進一步豐富、優化產品供給,推出更多精準滿足投資需求的資產管理產品,有效緩解中國“儲蓄率高、投資渠道窄”問題。
近年來,在金融管理部門、市場各方的共同推動下,金融產品供給持續優化,大額存單、特定養老儲蓄、養老理財等快速發展。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養老理財產品同比增長173.3%,個人養老金理財快速增長,特定養老儲蓄存款已達336億元。
“在產品方面,我們注重突出理財業務的普惠性。”工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高度關注居民投資、儲蓄等行為變化,開發精準滿足客户需求的產品,不斷豐富產品策略、產品形態,構建全譜系、全天候、全渠道的產品體系,幫助居民拓寬投資渠道。
從風險保障的角度看,人身保險產品供給也在持續優化。2021年10月,原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旨在解決人身保險產品數量增長快、同質化嚴重、供給覆蓋面不夠廣等問題。具體來看,《意見》要求保險機構加大普惠保險發展力度,服務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滿足人民健康保障需求,提高老年人、兒童保障水平,加大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各種靈活就業人員等特定人羣的保障力度。
“當前,居民的資產管理需求較為旺盛,以終身壽險、年金保險為代表的傳統型保險產品受到市場青睞。”太平人壽上述負責人説,由於此類產品的保費繳納、保險金給付均具有確定性,不受市場利率波動影響,因而兼具人身風險保障、長期資產規劃的作用,風險相對較低、確定性相對較高。
低風險、高確定性保險產品受青睞的背後,是居民依然較低的風險偏好。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為9671萬,個人投資者佔比高達99.01%,機構投資者佔比僅為0.99%。其中,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個人投資者佔比最高,達35.44%;風險偏好為三級(平衡型)、四級(成長型)和五級(進取型)的個人投資者佔比有所減少。
“在存款、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權益類理財產品中,目前固收類產品更受青睞,也就是説,客户的風險偏好依然較低,投資需求主要集中在那些‘收益雖然沒那麼高但風險相對低’的理財產品上。”曾剛説。
豐富金融產品供給,要以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投資需求為依據。“但目前的問題是,能夠有效滿足上述需求的產品供給依然有限,去年下半年以來出現的理財產品大量被贖回現象,恰恰就説明了這個問題。”曾剛説,如何構造此類產品,這對資產管理機構、金融市場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從金融市場的角度看,接下來要有更多的標準化工具,在此基礎上,資產管理機構才能構造出更多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底層資產。
與銀行理財市場類似,保險市場也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保險機構更多依靠‘高保證收益’吸引客户,保險產品的創新步伐滯後於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此外,保險市場的自身風險也沒有完全出清。”陳輝説,從長期發展看,保險業要打造“產品+服務”模式,並持續優化、升級產品與服務,同時要注重效率的提升。
更好滿足投資需求
接下來,如何更好滿足居民投資需求?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資產管理機構要練好內功,持續提升投資研究能力;另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門、資產管理機構要形成合力,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切實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對於商業銀行、理財公司來説,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提升投資研究能力。”董希淼説,重點要提升對於宏觀經濟走勢、金融市場走勢的研判水平,使得自身的投研能力能夠更好地與市場變化、投資者需求相匹配。
“我們按照每日、每週、每月、每季的頻度緊盯市場變化,強化市場研判分析,提升投研的深度、廣度與精度,提高投資決策的勝率和賠率。”工銀理財上述負責人説,在投研方面,工銀理財搭建了“以投研文化為引領、深度研究為基礎、大類資產配置和多元策略投資雙輪驅動”的投研體系,形成了“戰略錨定方向、組合精細管控、策略專精投資”的多層決策架構,構建了“市場策略、組合策略、標的策略”三層策略體系。
如何高效精準地觸達客户、合理引導客户的投資行為,這是資產管理機構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為了有效觸達客户,工銀理財通過工商銀行財富顧問、客户經理體系以及手機APP財富社區、工銀理財公眾號、短視頻等方式,力爭在市場波動的第一時間,向客户及時傳遞市場信息、表達市場觀點,合理引導客户的投資行為。”工銀理財上述負責人説,關鍵在於做好投資者陪伴,幫助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健康的財富觀念,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享受長期投資、逆週期投資帶來的回饋。
“接下來,保險業要進一步聚焦長期與保障型業務,特別是健康險、養老保險產品。”陳輝説。《關於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堅持迴歸保障本源,圍繞多元化養老需求,創新發展各類投保簡單、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養老保險產品;與此同時,擴大商業健康保險服務覆蓋面,立足長期健康保障,探索建立商業健康保險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目錄,將更多醫保目錄外合理醫療費用科學地納入醫療保險保障範圍,提高重大疾病保險保障水平。
太平人壽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公司將重點發力三類業務。一是政策性較強的業務,如普惠保險、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等;二是家庭保單,一張保單、一個產品,保多個被保險人;三是有“醫療+康養”服務場景支撐的綜合保障方案。“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初步選定了7款終身壽險產品參與試點,覆蓋約150萬存量保單客户。”該負責人説。(經濟日報記者 郭子源 楊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