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專家學者齊聚清華大學共商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與挑戰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財經

  日前,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結合近年來在數字經濟方面所做的研究和取得的成果,從數字經濟的新要素、新組織、新格局等不同維度,探討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這是記者從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日前舉辦數字經濟前沿系列講座上了解的情況。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7.8%,數字經濟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國務院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指出,數字經濟將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本次系列講座主持人李稻葵和龍登高分別發言。李稻葵指出,目前人類的經濟活動發生了深刻變革,出現了從第三產業中抽離出來的從事信息加工的第四產業,經濟學理論必須要有與時俱進的創新,在數字經濟的時代,經濟學理論要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斷推進。龍登高指出,中國市場經濟建設日益深化,數據要素等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成為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關鍵之一,數據要素的市場化和土地要素的市場化一樣,需要把握“明晰的產權”“多樣化的交易形式”“政府和市場的監督管理”三個關鍵。

  在“新要素”主題系列講座中,蔡繼明圍繞理論界有關數據要素參與分配的爭論,闡明瞭包括數據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價值基礎,揭示了數據要素參與價值創造的機理以及數據要素參與分配的基本形式。戎珂指出,為了更好發掘數據價值,需要培育數據生態、推進數據確權和分類分級管理,在保證安全前提下暢通數據交易流動,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湯珂提出從政策、技術、監管三個方面發展數據交易市場,激活海量數據資源,使數據能夠像普通商品一樣交易。

  在“新組織”主題系列講座中,王勇認為,需要在平台經濟的監管體系中認可平台企業作為私人監管者的地位,發揮其在監管過程中的作用,提高監管效率。孫震分析了平台經營者集中的反壟斷問題,指出平台市場帶來了經濟組織形式和市場秩序的重大變化,依靠創新帶來降本提效依然是經營者集中能夠提升福利的主要來源,也應當是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內容。

  在“新格局”主題系列講座中,謝丹夏介紹了其研究團隊提出的“數據創新內生增長理論”,該理論首次構建包含數據要素的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劉濤雄從個人、企業、區域或國家等多個層面探討數字經濟影響經濟差距的內在機制,指出應該更加重視落後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李紅軍通過對大數據和金融科技相關概念的探討,展示大數據及其分析技術如何影響金融領域的科技進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