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怎樣提高口才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財經

分三個層次講一講具體的口頭表達技巧。


好的口頭表達,要有側重點


雖然我們並非每天和別人溝通都像作報告一樣,但是哪怕聽眾只是一個人,是非正式交流,聊天,講話也最好有點目的,以免對方覺得你是話癆。至於在大眾面前講話,講什麼不講什麼就更為重要了。


這裏直接給出四講四不講的原則,省略掉對原因的分析。


1.最重要的主題講,其餘都不講。


除非你和聽眾都有足夠多的時間,你講什麼內容比郭德綱講段子還好聽,否則不要試圖一次講很多內容,一次只講一個主題。


講以前,不妨把想講的內容列一個單子,然後刪除次要的內容,刪到最後,如果再刪,這次講話就可以取消了,那就刪得差不多了。


如果刪到後來還有一大堆內容,怎麼都捨不得刪,那就選一個最重要的。如果自己選不出來,就擲骰子選一個。


所有沒有被選上的內容,不是你有時間就可以再講兩句,而恰恰是要強迫自己不能講的。如果你覺得有很多事情還要講,那就下次講。如果你這一次講得成功,你一定會獲得下一次的機會的。


2.能講清楚的講,講不清楚或者太花時間的不講。


在這個世界上,並非你做了一件很牛的事情,告訴大家,別人就覺得你牛,而是大家聽明白了你的貢獻,並且對此毫無異議,才覺得你牛,即使那個貢獻看上去不是那麼大。


3.講自己的獨到之處,別人都有的東西不講。


4.對自己和朋友有利的話講,對自己和對方沒有好處的話不講。


話講得不對,即使是好心,對方也未必感激。


好的口頭表達,要有對象感


跟寫書不一樣,口頭表達是對特定對象説話的。



以一個對方願意接受的方式傳遞信息,比用自己覺得最精彩的方式去講,效果要好很多。


因此,講話一定要看對象。中國有一句話糙理不糙的話,“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永遠用對方懂得的事情和概念,去解釋和形容新的事情,不要用只有自己懂的概念去解釋別人不懂的概念,因為自己懂的東西,別人未必懂。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專家講東西大家聽不懂的原因。很多時候即便是在同一個圈子裏,也要避免講別人聽不懂的事情。而且,你心裏有説話的對象,就要在口頭表達時調控廢話的比例。


我不是説人不能講廢話,恰恰相反,從信息傳播的角度講,口語表達,如果講的全是乾貨,聽眾接受的速率,是跟不上講話人的,適當增強趣味性的廢話是需要的。


當然如果全是廢話,聽眾就跑光了。


口頭表達,最好還要有吸引力


怎麼才能有吸引力呢?



你可以善用對比和類比。


在語文的修辭裏,有對比才有高下之分。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問題説成是成績,反而是要把小問題説成是大問題,甚至把大成就説成小成績。


有些人會把自己很小的成績吹得天花亂墜,這些人顯然數學和語文都沒學好。很小的成績是無法吹成大成就的。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那點小成績很了不起,對方反而會覺得這個人水平太低,他所謂的成績,不過是那點小東西。


這就如同一個將軍,所誇耀的“偉大勝利”不過是殺敵10人,再怎麼吹大家也不會覺得了不起,反而把他定格在“偉大勝利=殺敵十人”上了。


相反,如果把自己的小問題説成是大問題,而且表現得不虛偽,對方會覺得,你是一個對自己標準定得很高的人。


同時,講東西像寫小説,要預設一些後面的場景。


很多時候,不需要像竹筒倒豆子那樣一次把話講完,而是等對方好奇並提問後,以解答的方式把自己的意思繼續表達下去。


至於對方可能會問什麼問題,其實你自己在講述時需要刻意引導他們提問,這就像寫偵探小説那樣,要不斷地製造出一些懸念。這樣,對方會感覺到,你傳遞過去的信息,不是你強加給他的,而是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


總結一下,很多時候,表達能力比專業能力更重要,它會讓人獲得更多被看見的機會。在口語表達中,要有側重點,有對象感,想要增加講述魅力,還要善用對比,引導聽眾的提問跟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