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黑色星期一”後,3月9日,A股再度遭遇重挫,兩市股指在早盤上演V型反轉後,午後再度走弱。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收於3359.29點,跌1.82%;深證成指報收於13475.72點,跌2.80%;創業板指報2633.45點,跌3.50%。不少新股民自我調侃:“真是我不理財,財不離我。”
大部分新人的實際操作是“買漲不買跌”,看着漲了趕緊跟,看着跌了就割肉止損。但理論上,相信不少股民都知道,“買跌不買漲”。簡單説來,就是長期操作應該是:下跌的時候持續買入,上漲的時候持續賣出,可保賬面盈利。從本週一(3月8日)開始,A股下跌,但交易量放大,估計是不少新股民想起了“買跌”的説法,開始“補倉”,對此,老股民笑了:你們這是在“接飛刀”。
“接飛刀”是什麼?
“飛刀”並不是一個嚴謹的專業用語,更接近“行話”“切口”,是指各種股價在一段時間內接連下跌的股票,這個詞源於一句華爾街的“古諺”:不要接飛刀。(Don’t catch a falling knife.)“接飛刀”就是指股民們在股票下跌之時購入,試圖“抄底”。
“天才”彼得·林奇在出任麥哲倫基金經理13年間,該基金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增長至140億美元,年平均複利報酬率高達29.2%。他在書中説:“想要抄底買入一隻下跌的股票,就如同想要抓住一把下跌的刀子。不但抓不住,反而會傷到手導致劇烈疼痛,因為你抓錯了地方。通常來説一個更穩妥的辦法是,等刀落到地上後,扎進地裏,晃來晃去了一陣後停止不動了,這時再抓起這把刀子也不遲。”
下跌的股票讓很多剛入市的新人看到了“抄底”的希望,於是紛紛入手,這樣的行為被稱之為“空手接飛刀”,而正如彼得·林奇所説,新入市的非專業股民,往往沒有專業的知識儲備,會因為“飛刀”而割傷自己。畢竟,大部分的“飛刀”是虧損的,水平不好的真的不要隨便去接,尤其是暴跌下來的那種股票刀。
更有資深“接刀人”指出,牛市的“飛刀”更是不要接。因為大家都處於膨脹期,容易滋長樂觀情緒。因此,即便老股民也容易去接牛市“飛刀”,最後發現劇本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樣。號稱“中國巴菲特”的段永平,説過這樣一段話,值得思考:“接‘飛刀’容易中招的原因是:人們在接‘飛刀’的時候往往想的是這個股票過去到過什麼價,而不是想的這個公司值多少錢。個人認為在買股票的任何時候,總是應該假設自己剛剛從外星來到地球,然後平常心地看這個股票該不該在這個價錢買,包括接‘飛刀’的時候。”
那麼,如何能做到真正的“抄底”而不是“接刀”?恐怕只有股神才知道。
股市帶綠了基金 新基民要控制好情緒
另一方面,市場連續調整,權益類基金淨值普遍出現較大下跌。多隻由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跌幅超過20%,胡昕煒管理的匯添富消費行業跌幅達24.96%,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跌幅達24.81%,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C跌幅為24.22%,蕭楠管理的易方達消費行業跌幅達23.89%,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跌幅為21.01%。
春節以來淨值回撤幅度較大的部分基金
年輕新基民剛剛抱團明星基金經理,機構抱團卻開始瓦解。據wind數據統計梳理,截至3月3日,共有300位基金經理的609個公募基金組合今年以來最大回撤超過15%。其中包括張坤、劉彥春、蕭楠、蔡嵩松、胡昕煒、葛蘭等明星經理旗下超過200億元的大規模組合。
相對於專業人士對週期變化的敏感度,普通基民的信息會相對滯後,因此容易陷入市場情緒中“追漲殺跌”。基金是長期投資的理財工具,通過長期持有才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收益。專業人士也提醒,基金投資者也應該樹立正確觀念,需要對基金投資的風險有清醒認識,與風險承受能力和實際的風險偏好相匹配。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孫蕊 綜合自海報新聞、中國證券報、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