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跌的有點誇張了,不過跌的主要還是熱門板塊,有些寬基今年收益還是正值,比如中概互聯和銀行
我組合裏回撤最厲害的還是醫療,這波從高位跌了22%,有點炸毛,好在權重不多,只給1成倉。
醫療、中概這種黃金資產,我只希望能多跌點,然後大幅加倉,就看給不給機會。
目前中概的估值老實説並不高,經過去年業績的消化,阿里的PE估值已經去到不足25倍,騰訊40倍,對於過往每年保持年複合20%增速的資產而言,已經不貴。
很多人説趨勢破位啥的,其實參考意義不大,建議還是根據估值來做決策更靠譜。
接下來市場繼續向下調整,我就會正式開始分批加倉,目前倉位是65%,先把倉位上到70%。
另外,今天有很多小夥伴私信説我説,今年我的基金清一色都跌了幾十個點了,大盤都沒怎麼跌,我這啥情況?
其實核心原因還是風格太集中了...
別看你有幾十只基金,可能實際上風格是集中到一塊的。
虧錢其實沒關係,最怕是怎麼虧掉的都不知道。
先看下春節後成長和價值主要基金對比,結果一目瞭然,市場殺的主要是大盤成長風格的主動基金。
相應風格代表基業績1大盤成長2大盤價值3中盤成長4中盤價值5小盤價值
比如張坤2月~3月跌的很慘,但並不是坤坤一個人在捱揍,而是大盤成長風格集體捱揍,如果滿手大盤成長基,那自然波動會非常劇烈。
大盤成長風格的典型代表就是茅台、五糧液、恆瑞醫藥這類市值在3000億以上的高成長性大公司。
大盤成長股的特點就是現金流模型拉的很長,舉個例子,茅台公司的茅台酒,雖然零售價是1499,但市場價高達2000多,也就是茅台有至少30%以上的提價空間。
今年因為疫情市場利率很低,所以即便茅台估值高,透支了業績,但我一折算,你只要能把飛天茅台提價,最終利潤漲上來,那我長期投資回報高於資金成本,那就還敢繼續買~
這也是低利率環境下成長股爆發的邏輯。
那麼當成長股漲了一倍甚至好幾倍,這時候已經被低利率給充分拱到位,一旦市場預期發生扭轉,比如預期利率(資金成本)要上升,那麼跌最慘的也就是這些公司。
很多看業績選基金的新基民,只是因為近兩年大盤成長風格的基金業績好,所以持倉很多基,但都是大盤成長風格。
而那些價值風格的基金,因為最近兩年業績太差,支付寶這類平台是壓根不會推送給你的。
那什麼是價值風格?
價值風格,就是典型如像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萬科A這類市值大,但估值也很低的股票。
20年經濟比較差,銀行讓利,傳統行業利潤下滑,所以這類高股息低估值的價值股表現慘淡,擅長這個風格的基金經理們普遍業績也一般,甚至一度被基民嚴重diss。
但價值股行業週期性普遍較強,需要經濟向好才更容易賺錢,這樣派發的分紅也會增加,隨着21年經濟又開始復甦,價值風格又相對好起來了。
今年以來價值風格基金都走出了很強勢的表現:
具體如何區分風格,我也給一些基金經理做了標籤,風格可大致劃分如下:
比如曹名長,徐彥,丘棟榮幾個,他們是偏中小盤的價值風格,而湯海波和蔡目榮則是偏大盤的價值風格。
我們在風格配置的時候,最好就是進行多個風格的分散配置。
比如大盤成長+大盤價值+中小盤成長+中小盤價值,這樣就可以實現有效的風險分散。
舉個組合例子。
張坤+易方達藍籌精選(大盤成長)
蔡目榮+華寶價值發現(大盤價值)
謝治宇+興全合宜(大盤均衡)
周心鵬+博時裕益靈活配置(中小盤成長)
曹名長+中歐價值發現(中小盤價值)
程洲+國泰聚信價值精選(中小盤均衡)
在配置時,這六類基金進行等權重配置,就基本實現了風格分散,走勢相比一個單一風格要穩健的多。
總的來説,光看業績買基金絕對不是一個好方法,最核心的還是先區分出不同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
那麼問題來了,21年下半年到底哪一類風格的基金相對風險更低,更值得配置呢?
我這裏畫了一個線,叫做大盤:中盤:小盤的市盈率估值走勢線,咱們可以感受一下。
大盤股即便迎來了一波回調,依然還是在一個偏高的位置,而中盤和小盤股則在一個很低的位置。
接着我們繼續看價值風格和成長風格的對比。
大盤成長相比大盤價值的估值依然是非常非常非常高。
那麼小盤價值好還是大盤價值好呢?
我又做了一條曲線進行驗證,事實證明小盤價值風格的估值已經演繹到一個極致,短期來看,小盤價值相比大盤價值還要更安全。
就大致説這些,所以今年一季度我增持了不少老曹的基金,今天三足繼續調倉,且把滬深300增強基金進行了切換,同時小幅度加倉老曹和中證500增強。
就説到這,古德拜~
小編注:為了豐富原創內容,值得買社區與優質媒體號進行合作,引入更多優質原創內容,同時也為這些優秀的自媒體號提供展示平台。此篇文章來自於微信公眾號“思哲與創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