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交了份滿分答卷


伊利交了份滿分答卷


千億之後,伊利如何構築護城河?

在大環境疲軟的今年,對於所有上市而言,四月最大的難題就是交出一份讓市場滿意的財報。

而伊利則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4月27日,伊利遞交的2021年成績單頗為亮眼,其超額完成了去年年初定下的千億營收目標,成為亞洲首個跨千億規模的乳企。

伊利交了份滿分答卷

伊利股份2021年財報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不僅成為亞洲唯一一家跨越千億的乳企,且營收絕對值更是增長超過137億元,拉開行業第二名超224億的差距。

按照Wind系統的預測,伊利2022年歸母淨利潤將達到108.53億元,這也意味着伊利將進入“淨利百億”的新時代。

有意思的是,伊利的老對手,“乳業雙雄”的另一龍頭——蒙牛同日也發佈了財報。

而2021年,不僅是伊利股份提出“2025年進入全球乳業前三、2030年實現全球乳業第一”中長期戰略目標的開局之年,也是蒙牛乳業實施五年“再創一個新蒙牛”戰略的第一年。


“乳企雙雄”輸贏如何?

2021對於很多企業來説是寒冬,而對於乳企龍頭卻是另一番風景。

2021年,無論是伊利股份還是蒙牛乳業,二者均在營收、淨利潤方面創下歷史新高。

蒙牛乳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收881.415億元,同比上升15.9%;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同比增加42.6%至人民幣50.255億元,是蒙牛5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但仍比伊利差上一截。

伊利交了份滿分答卷

圖片來源:經濟網

要知道,在十年之前,蒙牛乳業一直是國內最大的乳品企業。但之後,卻逐漸被伊利超越。伊利股首先在在營收層面超越蒙牛,並一路穩步前行,在十年之後的今天,伊利股份在營收層面已甩開蒙牛乳業超220億元,淨利潤差距也超過了37億元。

並且,從細節上看,伊利領先蒙牛的,不只是在營收和淨利潤層面。

一方面,伊利股份2020年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潤都保持了正向增長,而蒙牛乳業則出現了營收淨利潤首次雙雙下跌的局面。也就是説,伊利股份在2021年增速雖不及蒙牛,但“含金量”並不比蒙牛遜色。

另一方面,2017年至2021年近五年時間裏,伊利股份的淨利率分別為8.89%、8.17%、7.72%、7.35%和7.93%;而蒙牛乳業的淨利率分別為3.38%、4.64%、5.44%、4.61%和5.63%,不難看出,多年以來,伊利股份在盈利能力方面均保持了明顯強於蒙牛乳業的優勢,且更為穩定。

中國乳業正在告別“雙寡頭”局面,行業梯隊也正在加速分化。


伊利的魔幻與現實

看似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逆襲”,伊利的成長道路卻並不順利。

伊利前身為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1991年,鄭俊懷率先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將“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從破產邊緣拉回。之後1993年實行加工廠改制,以定向募集方式正式設立了伊利集團,同年6月公司正式更名為“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在鄭俊懷的帶領下,伊利創建了冰淇淋項目,並在此後迅速成為了華北地區最大的冷飲生產企業,年利潤高達500多萬元。1996年,伊利登陸上交所,成為全國乳製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

不過略顯魔幻的是,2004年,因為涉嫌挪用公款罪,將伊利一手拉扯大的創始人鄭俊懷鋃鐺入獄,最終被判刑6年。

之後,伊利開始進入潘剛時代。

1992年,潘剛進入呼市回民奶食品廠做車間工人,一路從質檢員做到集團生產部部長、事業部總經理直至繼任董事長。

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潘剛組建伊利液態奶事業部,通過超高温瞬時滅菌(UHT)技術將牛奶保質期延長到6-9個月,真正地解決當時南方人喝奶難的問題,開啓了全國液態奶的時代。

在2002年,潘剛就被任命為伊利集團總裁、董事;緊接着2004年鄭俊懷被捕後,潘剛“臨危受命”。

之後,他帶領着伊利扛過被蒙牛反超低谷期。

1999年蒙牛成立,但創始人是前伊利集團的副總裁,本身有着做奶業的基因再通過系列營銷動作,包括贊助超級女聲、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出圈提升銷量,四年就從行業千名之外跨進乳業三強,8年時間,蒙牛銷售額在2007年首次超過了伊利。

但轉折點在2008年爆發出的三聚氰胺事件,伊利和蒙牛都受到波及。但掌舵者處理方式不同讓兩家公司結果不同,伊利選擇承擔包括經銷商的所有損失,蒙牛則承擔一半,這之後許多經銷商都倒戈伊利,自此伊利又霸佔國內乳業市場。

直到現在,伊利已邁入亞洲乳業第一,全球前五的隊列,也完成了追逐五年的千億營收夢。


伊利很急

對於很多企業來説,千億都是一個坎,就像登山一樣,越往上空氣越稀薄挑戰越大,速度因此不得不放慢下來。

千億之後,伊利要如何構築護城河?

在液態奶基本盤穩健增長的情況下,奶粉、奶製品以及新茶飲賽道,將帶動伊利開啓新一波增長趨勢。

今年3月3日,伊利股份發佈公告表示,截至首個要約截止日期,伊利股份共持有或控制澳優9.53億股股份,佔澳優乳業已發行總股本的52.70%。

這意味着,繼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後,伊利股份即將完成對澳優乳業的全面要約收購,其也是近年來國內乳業規模最大的併購案

而進擊的伊利是昂揚向前,還是不無焦慮?

去年年底,伊利高達120億元的鉅額定增方案落定,從資金流向上可以看出,伊利正在大舉押注產能增長和奶粉、奶酪等新興品類的開拓上。

在這筆120億元的定增金額中,伊利計劃將其中接近一半的錢用於保證奶源供應的上游投資上,在呼和浩特,林甸,吳忠,呼倫貝爾和興安盟等伊利生產基地上進一步擴充產能,保證液態奶的供應鏈安全。

但如果只是止步於液態奶,伊利依然處於自身的舒適區,對比人均奶類消費額遠高於中國的歐美和日韓等國家,奶類消費的大頭並非液態奶,而是奶粉、奶酪和黃油等這些大量消耗原奶的高端化產品,真正的戰場在別處

中國乳製品行業已處於強強競爭的局面,更何況奶酪品類屬於一個優質標的,所以戰場上已瀰漫着硝煙。

2021年,蒙牛以30億現金認購的方式,正式成為妙可藍多的第一大股東,這讓伊利嗅到了危機。

雖然此前在奶酪領域有所佈局,但伊利的投入力度不及蒙牛,而蒙牛併購了妙可藍多也證明前者已先行一步。

市場總是瞬息萬變,進入千億後時代,想要搶注新賽道的伊利現在應該不無焦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29 字。

轉載請註明: 伊利交了份滿分答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