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投資派丨全球競爭高地揭曉,未來高增長方向在哪?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財經

製作人 | 王晨宇

編輯 | 鄭懷舟

主講人 | 新財富分析師 張憶東

重點提示:

中國新增長機會聚焦在科技和製造的結合

市值100億到500億的科創小巨人,下階段有望獲得超額回報

當前A股科創板、創業板以及港股新經濟是“未來的核心資產”的孵化器

總體來説,未來只有科技或者説具有科技含量的方向,才是高增長的方向。躺贏的領域,先富帶動後富。如果説在過去的30年,我們強調的是前半局先富,那麼未來我們更加強調的是帶動後富。躺贏型的這個企業,未來就要考慮它怎樣去盡到社會責任。

圖一

對於不同的商業模式給予它的估值,一種可能要考慮以前的成長股未來就是價值股,而另外一種雖然它的靜態估值還是貴得要死,但是你要考慮它廣闊的空間,以及它天時地利人和的成長潛力,那麼你要更多地關注它的動態估值,這個估值體系就發生很大的變化。

就資本市場的監管而言,也更加強調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更加強調公平優先,兼顧效率。在這個戰略導向下,落實到資本市場的監管,特別是再融資這些方面,不同產業方向的力度冷熱不均,政策導向也是不一樣的。

中國未來三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裏,確定性的朱格拉週期已經開始了,那就是融合科技和製造相結合的方向。這些方向往往是集中在幾個領域,而這幾個領域和16年不太一樣了,以前是做減法,而未來是做加法,做乘法,在局部領域是朱格拉週期擴張,所以我們將會從過去的核心資產有可能就變成了價值股。

如果要更好地適應這種時代的變遷,去擁抱未來的核心資產,恰恰是要去找到科創小巨人,特別是現在在100億左右,最多不要超過500億,然後低的也不要小於50億。因為太少的太小的股票,未來在註冊制的時代,可能魚龍混雜,無論是在A股還是在港股,市值100億左右公司的勝率跟賠率組合比較好,也許它的賠率,高賠率高彈性沒有像30億的那麼大,但是30億的公司小目標太多了,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個股的流動性都很差,買了可能出不來,那麼如果説(市值)太大了,比如説800億、1000億,或者有些已經到萬億了,你指望它在未來三五年再翻個5倍、十倍或者幾十倍,這也很難。

在哪些板塊裏邊的個股可以重點作為我們的選股的金礦?科創板很確定,科創板有三個主要的方向:第一個是科技補短板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第二個就是生物產業、生物醫藥;第三個這些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車、節能環保這些它就屬於廣義的先進製造。

圖二

創業板裏邊,第一是生物醫藥,第二是寧組合、電芯電力設備新能源,然後其他就是TMT,但是它有一些亂七八糟的化工、傳媒,或者説甚至有些連那種養豬的也都有,所以相比而言,科創板更加純粹,更加符合我們講的科創小巨人的方向。

還有一些就是主板,當然A股主板裏面其實也有不少,特別是轉型資產也有不少。那麼對於香港市場,我們覺得以前一提新經濟就是互聯網,但是互聯網一定會分化,順應新的科技發展的,可能還能夠繼續保持成長的估值,如果不能夠適應的就變成了價值股。

那麼在香港的新經濟領域裏面,我們比較關注的生物醫藥,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成長的大賽道,還有像內需新消費,所謂的新潮國潮消費,這裏面其實也有不少的機會,還有一些先進製造業。

圖三

科技領域裏面我們比較關注的是數據、算力,這裏面如果落實下來,其實包括服務器高端芯片、信息安全、操作系統,這些都是我們缺的,這是第一個基礎性層面。第二個層面就是應用裏邊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的應用。第三個層面是對實體經濟的賦能,工業互聯網、金融科技、智能駕駛、智能醫療、智能製造、智慧城市,這些我認為空間還是蠻多的,但是它比較瑣碎。

圖四

和過去幾年大家只盯着龍頭就可以躺贏不太一樣,現在就需要在細分領域裏邊耐心地選擇。這對專業研究、深度研究的要求其實更高了。所以我説這一塊不適合普通投資者瞎投,不如交給專業的投資人進行打理。

歡迎關注“36氪財經”獲取更多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