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永紅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2021年4月12日,人民銀行舉行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並對貨幣數量、利率、匯率、綠色金融、宏觀審慎管理等多個維度進行了數據解讀。不難看出,2021年第一季度,我國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發生了三大重要變化:
第一,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總基調不變,為經濟健康發展、加速構建雙循環新格局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的存量為294.55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廣義貨幣M2的餘額是227.65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年略有下降;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考慮到美國新一屆政府推出1.9萬億美元的“美國救援計劃”,美聯儲在2022年底之前繼續保持量化寬鬆政策,我國難免受到美國寬鬆政策溢出效應的衝擊,很可能出現資本大規模流入,衝擊股市、債市、樓市和匯市,央行有必要加強流動性管理,堅持跨週期設計理念,提前做好預案。兼顧當前和長遠,避免大水漫灌和資產價格泡沫。
第二,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定位,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導向凸顯。一季度貸款的增速明顯高於社會融資,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7.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589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兑匯票也比上年同期多增2985億元。在資本市場全面實施註冊制改革的推動下,一季度非金融企業的境內股票融資2467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212億元,增長近一倍。尤其是,貨幣政策保持了延續性、精準性和穩定性。
例如,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延續至2021年12月末,撬動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4.7萬億元,進一步鞏固“穩企業”“保就業”成果。為了讓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不下降,製造業成為金融支持的重點,2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速達到38.8%。為了履行我國向國際社會作出碳達峯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去年直接及間接投向碳減排項目的貸款餘額是8.08萬億元,佔整個綠色貸款餘額的67.6%。央行正在加大貨幣政策工具創新,進一步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導向作用,引導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
第三,加強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建設,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止房價過快上漲。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淨息差比上年末下降10個基點,盈利下降2.7%,出現了2003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加上經濟下行導致企業違約率大幅上升,銀行財務狀況普遍惡化,風險上升。商業銀行依靠金融科技,加大創新力度,推動經營管理數字化轉型,有效降低成本,提高風險識別和管控能力。
隨着我國經濟率先恢復並強勁增長,第一季度進出口貿易實現增速29.2%的開門紅,實體經濟逾期金額和逾期率雙雙下降,銀行風險壓力大幅緩解。當下,銀行的主要風險在於個人貸款增長過快,居民槓桿率達到72.5%,而且部分貸款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一些城市房價增長過快。今年3月26日銀保監會、住建部、人民銀行三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防止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的通知》,要求銀行加強信貸管理和內控,堅決追回違規資金,防止房地產市場過熱。未雨綢繆,切實消除金融體系的風險隱患。(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