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數今日集體收漲,滬指、深成指、創業板指日K線齊收五連陽。兩市成交額連續四個交易日突破萬億。
板塊方面,半導體、鋰電等趨勢板塊持續受到資金追捧,白酒、醫療等板塊表現低迷。盤面上,盤面上,鹽湖提鋰、第三代半導體、煤炭、鴻蒙等板塊漲幅居前,白酒、工程機械、軍工等板塊跌幅前列。
截至收盤,滬指漲0.25%,報收3566點;深成指漲1%,報收14843點;創業板指漲1.13%,報收3318點。北向資金全天大幅淨買入81.98億元,創近一個月新高,結束連續3日淨賣出態勢。
科創板史上最牛新股誕生
今天上午,新股納微科技(N納微)上市,首秀就驚豔,開盤就暴漲1052%,盤中一度暴漲1398%,收盤報110.88元,漲幅1273.98%,總市值360.9億元。
納微科技今日表現,已然成為科創板開市以來最牛新股,上市首日暴漲1273.98%。在此之前科創板首日漲幅最大的新股是國盾量子,首日漲幅為923.91%。其次的龍騰光電漲707.38%。
納微科技是國內納米微球材料行業龍頭,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幾家可以同時規模化製備無機和有機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
公司為生物醫藥、平板顯示、分析檢測及體外診斷等領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關技術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
根據數據,納微科技業績也很亮眼。2018年-2020年間,納微科技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呈上升趨勢,實現營收分別為0.82億元、1.3億元、2.04億元;淨利潤為1378萬元、2140萬元、7290萬元。
據瞭解,高瓴資本、紅杉中國基金、華興資本和藥明康德等知名投資機構均紛紛入股納微科技,這也致使其估值近年來一直在快速增長。
國海證券認為,納微科技在微球粒徑均一性製備和大規模生產兩方面突破“卡脖子”技術壁壘,突破進口桎梏實現國產替代。
東吳證券認為,納微科技突破微球精準製備的技術難題,打破長期國外壟斷的競爭格局,未來隨下游生物製藥市場的高景氣度以及進口替代趨勢,業績有望持續高速增長。
半導體又雙叒叕大漲了
今天的半導體又雙叒叕大漲了,盤中板塊大漲近4%。收盤,阿石創、國科微收穫20%漲停,韋爾股份、北方華創等漲超8%,士蘭微、東尼電子等多隻個股漲停。
最近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股上漲的原因,首先是許多大廠產能受限,本土企業迎來了國產替代的機會。
目前半導體全國產化進程十分迅速,28nm全國產化生產線僅一步之遙。在晶圓製造的主要工藝流程中,除光刻以外的其他工藝,我國相關廠商技術都已滿足晶圓製造要求。據報道,2021年上海微電子或將完成28nm國產光刻機的交付。
而且隨着新能源車、5G物聯網的推進,對芯片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供需失衡的情況下,使得半導體產業鏈不斷傳出漲價的消息。市場出現了只問(芯片)交期、不管價格的情況。
其次是板塊輪動帶來的機會。上半年非常火熱的抱團板塊開始瓦解後,資金開始流出。流出的資金自然要尋找新的方向,而經歷過一段時間調整,有政策催化,行業景氣度也有提升的科技板塊,自熱就成了大資金的首選。
從數據顯示來看,今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將增長20%。根據IDC的預測,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預計為 5220 億美元,此前20年的數據為4356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半導體週期啓動的時候,那年的全球銷售額增速也才為15.7%,預計今年這一輪景氣週期會趕超上一輪。
市場認為,預計未來仍將維持供不應求狀況,推動2022年芯片價格至少再漲10-20%。隨着全球半導體需求持續高漲,供不應求格局有望至少持續到年底,市場有望隨着景氣度的持續進一步上修半導體板塊全年業績預期。
最後,説下A股
近期美國短期利率在低位且平穩,長期利率在回落,外部負面情緒逐漸消化。2021年下半年A股盈利增長將逐漸放緩,全年A股盈利增速預計將呈現前高後低的趨勢。
目前主要指數受到外圍金融市場大漲影響,今日外資再次大舉進入,出現一定的試探性上攻,整體行情有所回暖,市場做多氛圍有所回暖。但國內再寬鬆力度有限,整體市場依然不是趨勢市。後市判斷將繼續區間震盪。
配置上,下半年圍繞兩大主線。一、產業趨勢明確、景氣度高的主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光伏、半導體。二、對產業結構影響深遠,並將持續迎來政策催化的主線:碳中和、人口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