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朱建民談降碳:要循序漸進地推進碳交易和碳税

我國於2020年提出2030年碳達峯、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此後“雙碳”成為各界持續關注的話題。今年“雙碳”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且有諸多新提法,包括有序推進碳達峯碳中和工作;要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特別強調要“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等。

我國“雙碳”目標如何推進?有哪些挑戰?2022年的工作重點包括哪些方面?3月7日,新京報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奧克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副首席執行官蔣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共同討論。

談到降碳工作,朱建民表示,無論是能耗“雙控”,還是碳排放“雙控”,都必須首先服從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需要。我國是煤炭大國,立足國情、以煤為主、先增後減,抓好煤炭清潔化高效利用,這也是當務之急。碳交易和碳税都是調控工具,應該符合國家能源戰略,服務於經濟建設的需要,需要循序漸進地,切不可冒進和一刀切。   

碳減排,應該首先從減碳入手,與此同時,應該高度關注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創新與成果應用轉化。我國去年二氧化碳排放量113億噸,其中,石油和化工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約為13億噸。完全可以相信,未來化工科技進步讓這些碳資源一定會得到越來越資源化的利用的。

要循序漸進地推進碳交易和碳税,過快推進可能危及國家能源安全

新京報:去年部分地區的“運動式減碳”甚至“拉閘限電”等一度成為社會焦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雙碳”的新提法是否是對於去年能源短缺的一個回應?如何解決各地在雙碳目標推進工作中實際出現的這些問題?

朱建民:去年8月、9月全國大面積出現限煤、拉閘限電,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地方對於落實能耗“雙控”目標,路線圖還不夠清晰,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理解也還存在問題,所以出現了急於求成的情況,搞碳衝鋒。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做出及時調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並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以及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等。

新京報:2021年7月,我國啓動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仍處在初期階段,首批僅納入2000多家發電企業。從交易價格來看,我國碳市場的碳價與歐盟碳價還有較大差距。也有委員代表提出,對地方分配配額缺乏監督機制,導致碳交易對企業約束力有限。接下來碳市場和碳交易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朱建民:要從國家經濟發展階段和能源結構去看。儘管去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大概相當於美國GDP的77%,但從能源結構看,我們是煤炭大國,當前100多億噸的碳排放總量中,煤炭排放量還佔到2/3以上。

我們未來的目標是建立新能源體系,不過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明確,減碳的同時要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減碳不能影響經濟增長;另外,現在距離2030年碳達峯還有8年時間,我國要以儘可能快的速度來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技術,解決瓶頸問題。

在發展清潔能源過程中,市場交易是一個輔助手段。如果現在過快地推進碳交易,而且碳交易成本較高的話,會危及我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的完善與應用推廣,危及我國能源安全。前年原油價格曾經出現過戲劇性的負值,近期地緣政治事件也讓我們看到油價的不確定性,因此能源安全是首要的,碳交易的推進一定要循序漸進。

新京報:除了碳市場外,另一個重要工具是碳税。前些年環保税立法時,曾有人建議將二氧化碳納入徵税範圍,不過最終並未納入。如果中國要實行碳税,在政策設計上要考慮到哪些細節?有企業擔心,如果碳交易和碳税雙管齊下,會不會加重企業負擔?

朱建民:原則上,碳税的問題和碳交易是一個道理,一樣要循序漸進,不要給我國現階段以煤為主的能源技術進步造成過重負擔,危及國家能源安全。同時,經濟增長不能簡單受“雙碳”的約束,我們不要把自己限制住了,出現能源危機後,我們會被卡脖子。

地方政府要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新京報:除了從源頭減少碳排放之外,還有一個方面是如何處理和吸收已排放的二氧化碳。您今年帶來了關於二氧化碳資源化的提案,能否請您介紹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有哪些方向?目前技術的成熟度如何?二氧化碳資源化能否與產業結合?

朱建民: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氣體含量逐年增加,造成越發嚴重的全球氣候變暖。《巴黎協定》規定,締約國應把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出2攝氏度之內,並努力限制在高1.5攝氏度之內。

吸收消化二氧化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大自然的各種植物光合作用,我們向大自然學習模仿,在一個温和狀態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用的有機物,由此二氧化碳不再是廢棄物,而是一個重要的碳資源。轉化的過程需要技術,其實過去20多年相關的催化技術已有非常大進展,雖然我們還沒能把二氧化碳轉化為糧食,但已可以將其轉化為甲醇、合成澱粉和碳酸乙烯酯等。

我們的奧克集團從2009年開始做二氧化碳資源化,就是將二氧化碳和我們的主業環氧乙烷,惰性的二氧化碳與活潑的環氧乙烷結合起來,得到有用的化工產品——碳酸乙烯酯,它是鋰電池的重要溶劑材料,這就是科技進步的成果。我們一家企業現在可以把這個有機化工產品做到幾萬噸量級,“十四五”期間要做到幾十萬噸,甚至上百萬噸,如果有一批企業都在做,把它做到上億噸是完全可能的。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特別是要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二氧化碳的資源化恰恰可以起到推動作用。我相信,未來二十年,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完全可能達到10億噸甚至20億噸的規模。

新京報:現在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還沒有完成,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生產仍然需要使用鋼鐵、有色、化工等這些傳統的高能耗產業。在推進雙碳目標的過程中,應該如何處理發展與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您對這些高能耗企業的低碳轉型有何建議?

朱建民:我們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視雙控,更要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按照中央的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一步一個腳印,穩中求進,我國的“雙碳”目標一定會實現。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顧志娟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李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1 字。

轉載請註明: 全國政協委員朱建民談降碳:要循序漸進地推進碳交易和碳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