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綠色金融如何做到“喜新不厭舊”?

(第四屆進博會)深度|綠色金融如何做到“喜新不厭舊”?

中新社上海11月6日電 (記者 夏賓)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需求,讓各國相繼踏上低碳轉型道路,這也將國際金融業發展的新方向——綠色金融推向台前。

一方面要開發新的金融工具、尋找綠色項目,另一方面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金融需求既急且重,不能視而不見,綠色金融如何做到“喜新不厭舊”?在此間舉行的第四屆進博會上,與會嘉賓進行了探討。

法國東方匯理銀行首席執行官雅克·裏波表示,為達成《巴黎協定》目標,預計在2050年之前,每年綠色金融投資的需求將達27萬億美元。“大部分產業結構都必將轉型或升級,這將是一場全面變革。”

填滿資金需求,金融發力支持。雅克·裏波稱,目前,綠色債券開啓先河,為指定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市場佔比已達兩成;其他一系列可持續債券也開始為綠色金融提供資金來源。

以中國為例,過去五年,中國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如今中國的綠色貸款餘額和綠色債券存量規模均居世界前列,綠色資產質量整體良好,綠色貸款不良率明顯低於各項貸款平均不良率,綠色債券也尚無違約案例。

中國綠色金融的創新試驗亦同步開啓:依託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等,上海在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質押、碳基金、碳信託等方面取得突破;湖州推行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對三種不同類型的項目提供三種不同的貼息機制;澳門銀行公會會同廣州碳排放交易所及粵港澳各界,初步建立了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標準體系,開創了粵港澳三地在綠色金融標準建設領域合作的先例……

但這還遠遠不夠。

中國央行副行長陳雨露稱,央行將持續加強對綠色金融的保障和支持力度,通過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等激勵機制,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支持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重點項目提供優惠利率融資,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

綠色金融的“活水”不會只流向新項目和新領域。

“綠色經濟不僅要關注低碳、清潔能源等‘純綠’項目,更要關注‘高碳’產業轉型的經濟項目。”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姚堅説。

匯豐集團主席杜嘉祺認為,金融業在合理引導和分配資金方面必須發揮關鍵作用。最需要金融行業支持的,往往是一些傳統高碳排產業,需要創新的金融產品,以實現技術和商業模式轉型。

“高碳的投融資活動向低碳轉型,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現有的綠色金融體系還不能充分地覆蓋整個轉型金融活動。”陳雨露強調,應該深入研究如何建立轉型金融的界定標準、披露要求、激勵機制和系統配套措施,在現有金融框架中逐步納入轉型金融相關投融資安排。

但要推出更多符合需求的綠色金融產品,還有很多“關鍵”。

杜嘉祺指出,高質量的數據至關重要。金融機構需要詳細瞭解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碳足跡、目前實施舉措,以及未來為實現淨零承諾可能會有哪些調整。只有這樣,才能開發出真正有意義的綠色金融產品,並制定有效政策。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提醒,如果沒有好的綠色標準,可能會出現很多假項目,市場可能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導致綠色資金不進來了。

馬駿建議,為防範風險,需要有一套較為完善的綠色金融披露制度和標準體系。(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7 字。

轉載請註明: 深度|綠色金融如何做到“喜新不厭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