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來:目前經濟發展最需要開放的心態和態度

朱雲來:目前經濟發展最需要開放的心態和態度

金融專業人士朱雲來在2020思客年會上發表觀點。新華網發

消費是我們生產最核心的目的之一。社會和人類得以延續,首先要有有效生產維持正常的生活,所謂的投資,也可以理解為為了未來更好消費的一種提供,因此你會增加基礎設施和設備的投資,所以消費應該由需求衍生出來。

説到消費本身,我們希望生活越過越好,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但是按經濟學的原理,這一切都是要有一個良性的經濟為前提。沒有良性的經濟,要提高消費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另外,社會的基礎單元——每一個家庭做出消費決策的時候,最主要依賴的參數可能就是自己的收入,所以辯證來看,如果沒有一個良性的、不斷提高的經濟收入,要提高消費也是不太可能的。

我們看到今年消費水平的恢復並不是很好,可能要反思和更正的應該是我們的思維方式。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速度之快、影響範圍之廣、防控難度之大是百年不遇的外界不可抗力,我國現在能做到這樣的保護程度已經非常好了。經濟受到一些影響,消費有所下降,這都是正常的。但我們的媒體或者公眾預期似乎都是要求經濟不能有一點變化。其實你“大病一場”,甚至哪怕是因為“感冒”休息幾天,你個人的體力弱了一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消費下來了,然後靠加大投資來拉動經濟恢復,但是真的有必要嗎?投資行為是否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經過有效的科學的系統審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大家都還健康地活着,也已恢復了基礎生活供應。既然疫情影響了經濟的發展,那麼大家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也有所下降,因此在這個時候也不能把錢非得花出去,這當然會適當減少消費,但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基本經濟情況,也是大家基於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地判斷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來作出應對,可能呈現出來的就是消費降低了。

所以我們今天的問題是兩層,一個是經濟本身發展的結構質量,一個是跟疫情相關的。首先我們中國已經很好地控制住了第一輪疫情,同時我們也是嚴陣以待地系統應對可能發生的第二輪,我們希望能夠比上一次防疫做得更好,至少現在來看沒有什麼大問題。關於經濟本身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有開放的心態、開放的態度。為什麼要講開放?對我們自己來講,開放還是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可以跟世界談,當然談成談不成,是另外一回事,即使談不成,我們也有備用方案,我們有“內循環”,有自己的大市場,有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的經驗,還有自我的培養以及外面引進的物質技術與人才資源。但我們也承認,與國外科學相比,還是有差距的。我們在國外看見過也學過自然科學,知道我們與國外科學的差距,科學就是要承認事實。但是,比起 1978年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距離世界的差距縮小了一些。特別關鍵的是,我們有了一批很重要的種子,必要的時候可以自己發展,儘管發展的速度慢了一些。所以我們兩手準備,儘量跟世界接軌、同步,大家互通有無,在雙方能夠接受的國際準則下得到各自發展的利益。如果不行,我們也可以靠自己,盡最大的能力盡快發展,但這樣的話,相對成本恐怕要高一點,實際上我們犧牲更大、投入更多、時間更長,我們有自信自立於世界,但自信要適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6 字。

轉載請註明: 朱雲來:目前經濟發展最需要開放的心態和態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