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從上漲200%到跌停,華友鈷業隱憂不斷
作者 | 陶冶
閲讀所需約6分鐘
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華友鈷業(603799.SH)股價累計漲幅驚人的達到200%左右。對比來看,鋰電池上游原料企業漲幅均十分亮眼,同期贛鋒鋰業(002460.SZ)、盛新鋰能(002204.SZ)漲幅均達到了140%左右,天齊鋰業(002466.SZ)同期漲幅雖然同樣達到兩倍有餘,但業績層面與華友鈷業相比卻相距甚遠,如此來看華友鈷業的發展可以説是冠絕同業。
華友鈷業股價與業績齊飛總結來看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新能源及消費電子產品放量帶來的需求,二是鋰、鎳、鈷等礦產原料價格的提升,三是公司自身產業鏈縱向延伸的成果。
最為重要的原因當屬產業鏈的完善,從簡單的礦產開採貿易到高附加值的電池類產品,華友鈷業無疑是打開了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想象空間。
產業佈局
華友鈷業的佈局不僅僅提高了企業利潤率水平,還形成了正向循環
全球鈷礦產資源高度集中於剛果(金),2002年成立的華友鈷業通過其在剛果(金)的子公司開始涉足鈷礦的初始加工及貿易業務,靠近原料地的先發優勢自然是公司發展一個絕佳的優勢。但礦產資源貿易畢竟屬於產業鏈上游部分,不論在成本部分如何縮減,整個條線的毛利潤水平始終是難以匹敵下游高附加值產品。
認識到問題後,華友鈷業在中游礦產深加工及下游鋰電池層面採取了更加積極的延伸與佈局,如2017年的三元前驅體(鋰電正極材料的前置原料產品)項目、2018年與LG化學等境外電池知名企業成立合資公司,鞏固電池產品出貨渠道。種種操作無一不彰顯公司進取整個產業鏈的野心。
目前來看華友鈷業在礦產資源、有色冶煉加工及新能源三大板塊協同發展的格局已經成型。公司的佈局不僅僅是對於縱向產業鏈的整合,其近年來對韓國TMC公司及碧倫生物(均為主營廢舊電池回收與初加工業務的主體)的收購更是在產品生產上形成了往復循環的初始設想與架構。
公司目前的產品佈局較為清晰,除去礦產採集這一初始環節,其在中游有色金屬深加工領域主要生產四氧化三鈷及硫酸鈷兩種,其分別是消費電子產品鋰電池和車用動力電池(三元電池)的原料,公司鈷產品年產能在4萬噸左右。
未來公司新增產能還有年產4.5萬噸的高冰鎳項目和5萬噸的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未來相關產能可以進一步釋放,對華友鈷業可謂是利好不斷。
考慮到新能源車概念的宏觀熱潮短時間難以消散,加之公司自身良好的微觀佈局,華友鈷業發展動力看似勢不可擋,但目前來看風險還是存在的,對此我們還是要冷靜分析。
可能的風險點
股價翻倍自然體現了公司現有的價值,但面向未來還是要關注可能的風險
目前來看公司面臨的風險主要有四點,一是鈷礦資源過於集中帶來的開採相關風險;二是鈷單價週期性變動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三是海外疫情持續發酵的影響;四是消費電子3C產品縮量或電動車電池技術革新導致的下游需求變動風險。
首先,鈷礦與鐵礦、銅礦等品類一樣,其產量都有明顯的區域性分佈,而鈷的全球主產區主要是在非洲的剛果(金)。參考鐵礦石來看,2020年末中澳關係進一步撕裂後,國內曾經歷過短時間的鐵礦石供給不足問題,當時鐵礦石期、現貨價格就出現過飛漲。由此可見,但凡涉及境外產地礦區的企業永遠逃脱不開地方政策的風險,諸如開採權變動或限制、進出口政策制約、關税調整等等都是需要我們去給予關注的地方。
第二,鈷、鎳、銅等主營金屬單價是影響企業盈利的重大因素,有色金屬礦產品持續維持價格高位的情況並不常見,更多的是價格隨週期頻繁波動。以鎳單價為例,2020年3月鎳單價僅在10880美元/噸左右,而僅僅2021年伊始不足10個月時間鎳單價就到達了18057美元/噸,上漲幅度近66%,華友鈷業的業務逃不過對於鈷鎳原料的大量需求,本輪公司股價上行涵蓋了多少原料單價週期變動這樣的偶發性利好,這還需要我們區別對待。
第三,海外疫情的持續彌散為公司在剛果(金)的礦產子公司帶來一些不確定性,考慮到不同地區政府檢測、防控力度的不同,疫情風險明顯成為了一個難以量化的問題。
第四,需求端的變數可能是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大變數,華友鈷業主營的四氧化三鈷等產品主要應用於3C消費電子鋰電池及車用三元電池兩大領域,根據2019年的相關統計數據,車用動力電池和消費電子鋰電池共同佔據了全球鈷礦用量的51%左右,且車用動力電池部分還在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
近年來電動車概念火熱,與之相關的電池板塊自然也不遜色,華友鈷業作為LG化學供應鏈的一部分,未來特斯拉等高端車型對其的需求會更為明顯,但同時必須警惕電池技術的發展。2021年初,固態電池概念的提出瞬間極大地打擊了主營隔膜、電解液等產品的公司,這其中甚至存在不少錯殺,諸如恩捷股份(002812.SZ)。
事實上企業所提出的“固態”電池僅是半固態技術層次且能否真正實現量產及商用還依舊存疑,但客觀現實並不影響恩捷股份走向跌停,可見市場永遠是有前瞻性、幻想性的,也永遠是追逐熱點的,它不會顧及太多客觀限制,華友鈷業也需要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