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低税收”時代走向終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貓頭鷹情報局,作者 | 撒馬爾,編輯 | 熙熙
反壟斷之後,稍作喘息的互聯網大廠們,可能又要開始面對一項新的挑戰。
8月初,阿里巴巴在財報公佈後的電話會上,發出了部分業務將不再享有10%税收優惠政策的“預警”。同時,財新網也援引有關部門的報道稱,中國監管機構正在考慮收緊所謂的“關鍵軟件企業”的資格標準,對互聯網公司享受的減税優惠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根據阿里巴巴的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財年,阿里巴巴的淨利潤為450.68億元。如果未來阿里巴巴不再享受10%的税收優惠,就意味着阿里巴巴的淨利潤將減少17億美元(約110 億元),這相當於砍掉了阿里巴巴全年利潤的近四分之一。據彭博社報道,阿里巴巴預測今年9月份的公司有效税率為20%,比一年前的8%高出一倍多。
而阿里巴巴之外,騰訊、京東、百度、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廠也將受到影響。可以看到,受惠於國家政策紅利和人口紅利,得以迅速生長的互聯網大廠們,正在面臨“低税收時代”的終結。
這是遭遇“996福報”、“員工猝死”、“職場性侵”等社會質疑後,互聯網世界的又一次集體地震。
互聯網模式一直以輕資產運營為主要特點。在輕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的業務不需要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就可以迅速擴大規模,產生營收和利潤。
此前,為了鼓勵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國家對互聯網企業給予了一系列的政策優惠,其中就包括“重點軟件企業税收優惠政策”。被列入重點軟件企業的大廠,這些年確實享受到了極大的優惠,其税率遠低於實業税率。
根據國內現有税收政策,法定企業所得税税率為25%,但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主體享受15%的優惠税率;被認定為軟件企業的主體有權享受企業所得税“兩免三減半”税收優惠,即自首個獲利自然年度起兩年免徵所得税,之後的連續三個自然年減半徵收;而獲得國家重點軟件企業資格的企業可享受10%的企業所得税優惠税率。
當前,互聯網企業主要適用税率優惠包括高新技術企業、軟件企業和重點軟件企業的認定。這些認定都具有一定的有效期,此次涉及的重點軟件企業的認定,期間最短,需每年申請。
這也就意味着,阿里巴巴幾乎每年都有面臨無法獲得税收優惠的風險。就在最近的財年裏,阿里巴巴透露沒有收到國家對於其重點軟件企業的認定通知。
根據阿里巴巴7月27日發佈的2021財政年度報告,阿里巴巴的三個境內全資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和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分別主要從事批發、淘寶和天貓業務,簡稱“阿里中國、淘寶、天貓”)在2017、2018及2019自然年被認定為重點軟件企業,適用10%的所得税率。
從營收佔比來看,阿里巴巴中國、淘寶中國、天貓中國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近三財年對收入貢獻佔比均達86%。也就是説,阿里巴巴貢獻收入的主要業務大多都享受到了原先的税收優惠政策。
但是,從下一個財年開始,阿里巴巴佔比超過8成的核心業務,都將面臨税收大幅增加的風險。這對於面臨拼多多、京東、騰訊等強敵環伺的阿里巴巴來説,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彭博社引用知情人士的話稱,天貓運營商預測,今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部分業務有效税率為20%,高於去年同期的8%。
高速增長時代結束阿里巴巴2022財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為2057.4億元,同比增長34%;實現淨利潤為428.4億元,同比下降8%。阿里對此表示,主要是由於91.14億元用於繳納部分反壟斷罰款,以及對關鍵策略領域及增長業務的投入導致盈利下降。
事實上,從2019年開始,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已經呈現下降的趨勢。從2017年到2019年50%+的增長率,進入了3和4打頭的增長率區間。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未來幾年,阿里巴巴大概率將進入2和3打頭的增長速度區間。
除了阿里,互聯網兩大巨頭之一的騰訊也逃不掉。
據花旗預測,中國遊戲巨頭騰訊實際税率若從二季度起提高至25%,公司從2021年至2023年的收益將下滑多達9.1%。
另外一個預警則來自騰訊廣告業務,政府出台的“雙減”政策,重拳打擊了資本鼓動下的學科輔導,摩根士丹利分析師Gary Yu據此表示,教育行業是騰訊一個主要廣告收入源,這將在下半年對騰訊產生重大影響。
其次,是監管對互聯網平台只會更趨嚴格。
今年4月,阿里巴巴因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台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被市場監管總局處以182.28億元的罰款,直接導致了阿里巴巴四季度出現了上市後首次季度虧損,淨虧損金額為54.79億元。
不久之後,美團也因為讓商家“二選一”被立案調查。
對於騰訊,這一風險依舊高企。如微信屏蔽今日頭條、抖音等字節跳動旗下產品,微信無法打開淘寶鏈接,騰訊音樂帝國、騰訊遊戲收購等,騰訊受到“壟斷”的質疑聲從未停下。
據統計,2020年網易遊戲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74%,騰訊遊戲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32%,嗶哩嗶哩遊戲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40%。近年來,我國已推出多項政策法規指向加強遊戲行業監管,尤其是騰訊營收增長主力軍的遊戲業務,是遊戲業監管的重點。
互聯網風光不再1968年,阿帕網誕生。此後直到2007年第一代蘋果誕生, PC互聯網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藉此契機,過去20年,享受着政策紅利和人口紅利的互聯網大廠迅速崛起。
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雙雄的騰訊與阿里巴巴,其成功正是歸功於政策和人口的雙重紅利。作為最成功的一批互聯網大廠,他們的業務變得更加沒有邊界、投入沒有上限,伴隨着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每個互聯網大廠背後都在不斷投資併購,滲透更多的行業、調動無限的資本。
統計顯示,阿里巴巴從2014年至今年報披露的重大股權投資,金額合計3958億元。而全球586家獨角獸公司中,騰訊投出了將近1/10,高達52家,僅次於紅杉資本。有數據統計,騰訊與阿里巴巴分別構築了10萬億市值的生態圈,5年間膨脹了10倍。
此前的風光讓兩家公司吸引了大量的人才,阿里巴巴員工達到20萬人,騰訊員工也將超過10人。但是,近兩年以來,互聯網的職場環境,已不再是過去人人趨之若鶩的目標。
進入互聯網大廠曾是互聯網行業職場新人的首選,意味着豐厚的薪水,光明的前景,甚至新人可以得到不菲的股權激勵,然而,大廠的濾鏡之後,留下的同樣是一地雞毛。
日前爆出的阿里女員工被強制猥褻案件,對大廠文化的質疑,進而產生的信任危機掀起了一場大討論,對於互聯網大廠不再盲目追崇。此外,996、員工猝死、大小周作息更是受到互聯網人的批判 ,由此產生的“躺平”一詞,並非代表部分年輕人的不求上進,更是一種抗爭的態度。
在去年10月螞蟻集團準備上市時,阿里股價曾一度飆升至320美,之後隨着螞蟻集團上市受挫,阿里股價應聲而落,最近一年,阿里巴巴股價持續下行,如今股價已跌破200美元,市值與高點相比,蒸發超2萬億人民幣。騰訊也未能避免,在今年2月創下773.9元的歷史高價之後便一路下跌,目前已經跌超四成。
監管反壟斷,股市擠泡沫,政策拉高税收,互聯網大廠的風光已經不再了。
貓頭鷹觀察:
截止2020年底,我國網民數量為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4%。一邊是監管層對平台經濟的持續加碼,一邊是政策、人口、流量紅利的殆盡,互聯網大廠的業務邊界正在被無限拓展,互聯網大廠高速增長和躺着賺錢日子要結束了。
互聯網大廠必須走出一味的流量和資本邏輯,回到以“互聯網搭台,實體經濟唱戲”的基準線上,促進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也是這個時代給予互聯網大廠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