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基金密集“自購” 3天至少25家“掏錢”!劉格菘、張坤等“頂流”也放開限購
牛年投資收官,虎年如何再戰?
“終於收盤了”、“漲跌都是明年的事兒了”!對於不少基民來説,2022年開年第一個月讓人不免灰心喪氣。截至1月28日,滬指本月下跌7.65%,深證成指下跌10.29%,創業板指下跌12.45%,年初至今約4100家公司股價下跌,超2000只基金(份額分開計算)淨值跌幅超10%。
而面對市場的劇烈回調,公募基金髮起了自購浪潮,彰顯了對後市的信心。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近3日內,已有25家公募及券商資管發起自購,金額達15.8億。同時,劉格菘、張坤等“頂流”也紛紛放開限購。
在這些積極信號傳遞的背後,公募基金對後市的分析具體是怎樣的呢?
公募自購近16億
1月28日,又有多家公募基金加入“自購大軍”。其中,博時基金公告擬出資不低於8000萬元自購旗下基金,前海開源基金、銀華基金擬出資5000萬元。
另外,東方紅資管也發佈公告稱,將以自有資金5000萬元申購旗下偏股型基金,成券商資管中首家。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截至目前,3日內,已有24家公募及1家券商資管發起自購,金額已達15.8億。
市場人士解讀普遍認為,自購基金是對投研能力的充分信任、對資本市場表現長期看好的表現。
“很多基金公司自購自家基金,釋放出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這些基金公司對於該基金以及未來市場的看法是樂觀的,所以願意真金白銀去申購。”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這也説明現在市場的短期大跌,逐步地讓一些好的股票跌出了價值,這對於穩定市場信心、提高持有人對於該基金的信心,有一定的作用。”
“頂流”放開限購
不僅基金公司紛紛自購,還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也放開限購“開門迎客”,張坤、劉格菘等“頂流”均在列。
1月28日,廣發基金發佈公告稱,為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決定自2022年2月7日起恢復劉格菘管理的廣發小盤成長、林英睿管理的廣發多策略和廣發聚富、陳宇庭管理的廣發量化多因子四隻產品的大額申購(含轉換轉入、定期定額和不定額投資)業務。
而稍早之前,張坤、朱少醒也放開限購。
1月27日,易方達基金發佈公告稱,公司決定從2月7日起調整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在全部銷售機構的大額申購、大額轉換轉入業務金額限制,由單日單個基金賬户累計申購金額不超過2000元調整為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易方達藍籌精選提升後的限額是此前的5倍。具體來看,2020年12月17日,易方達基金將易方達藍籌精選的單日單賬户申購額度調整為100萬,2021年1月8日調降至10萬,1月28日,再次調降至5000元。2021年2月18日,易方達藍籌精選將原有的5000元申購上限進一步調整至2000元。
與此同時,張坤管理的易方達優質精選(此前名稱為“易方達中小盤”)也將自2月7日起開放放日常申購、定期定額投資業務,申購限額為1萬元。而此前其狀態是暫停申購。
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也在1月27日發佈了調高大額申購、定投及轉換轉入業務金額限制的公告,自1月28日起對單個基金賬户日累計1萬元的限制調整到2萬元。
而林英睿管理的廣發價值領先也將於2月7日起,取消原投資者單日單個基金賬户通過申購合計不得超過1萬元的限額,恢復正常的申購業務。
跌出來的是機會?
2022年開年以來,市場的接連下跌,讓不少投資者“談股色變”。截至1月28日,滬指本月下跌7.65%,深證成指下跌10.29%,創業板指下跌12.45%,年初至今約4100家公司股價下跌,超2000只基金(份額分開計算)淨值跌幅超10%。
那麼,當下基金公司的自購能否挽回市場信心?
南方基金對公募基金自購數據進行復盤表示,公募基金的自購行為多集中在市場低迷或者大幅下跌階段(圖中紅圈位置)。
公募基金自購行為與A股表現
資料來源:招商證券,截至2021/7/31
若從這些時間節點開始持有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後續中長期回報相對可觀,年化回報大體都在15%以上、甚至高達72.61%。
數據截至2021/1/27,指數過往表現不預示未來,投資需謹慎
易方達基金權益首席投資官吳欣榮表示,開年後,A股市場出現一定的調整,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增長目標後,各部委、地方的政策措施尚在醖釀和出台之中,從政策到經濟的傳導需要時間,市場預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二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急劇轉彎,尤其是近期過於鷹派的表述引發全球權益市場調整;三是局部地緣政治不穩定因素有所發酵。
“當前市場的這些擔心不足為慮。”吳欣榮強調。中長期,吳欣榮表示對A股充滿信心,認為市場中長期底部抬升式震盪上行的趨勢不變。首先,政策定力加強,宏觀穩定性提高;其次,居民資產向權益市場配置的需求有望不斷提升;第三,以註冊製為標誌的資本市場改革措施下,上市公司質量不斷優化,指數具備長牛基礎;最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有望加速,預計一大批優質企業會在各個行業中不斷湧現成長。
展望後市,海富通基金表示,中國具有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在高端製造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雙重趨勢下,宏觀經濟動能依舊強勁。迄今中國已經在部分領域誕生了全球市值領先的企業,相信未來這種趨勢會愈加明顯,勢必會有一批具備全球領先水準的上市公司脱穎而出。儘管短期市場影響因素較多,但站在長期的維度,真正影響市場的核心因素還是中國經濟基本面本身。並且,隨着居民財富管理需求爆發、資管產品全面淨值化,以及海外資金對中國資產的持續增持,市場對優質資產的需求仍很迫切,A股中長期投資價值正不斷凸顯。
“節後大概率會有反彈”,深圳地區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現得信心滿滿。而對於全年的投資佈局,他表示,2022年可能會是風格相對平衡的,配置上要注意適度均衡。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