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府撈麪要上市了,40元一碗麪的生意"真香"嗎?

編者按:本文系創業邦專欄作者伯虎財經,作者唐伯虎,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春節前,絕味食品披露一則消息,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網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參股的江蘇和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和府撈麪),擬實施境外上市計劃。

也正是這則消息,將和府撈麪的上市野心提前“抖”了出來,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實際上,早在去年7月,經歷E輪融資後,和府撈麪估值達到70億,彼時就已掀起巨大的關注。

資本為什麼如此寵幸和府撈麪?被偏愛就能“有恃無恐”嗎?

被資本偏愛的“書房面”

入局餐飲前,創始人李學林曾在江蘇通做3C品類,後來於2012年8月創辦和府,幾個月後開出第一家店。

據公開資料,從一開始和府撈麪就秉着差異化的定位,開創性地引入“撈麪”品類和“書房”場景,門店設計具有鮮明的中式設計元素,主打“書房裏的養生面”,強調做“有品質的面”。

換句話説,就是做一碗高端面。 

2020年下半年起,和府撈麪店鋪平均營業額55萬元/月,坪效4800元/月,人效5.5萬/月,客單價則為45元,一碗麪賣20~40元。

40元,夠來3碗蘭州拉麪。不過,資本也是真覺得“香”。

據窄門數據,和府撈麪全國門店總數目前384家,門店均為直營,且主要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城市,其中上海門店數量超過100家。

值得注意的是,和府撈麪2021年新增門店數較2020年翻番,相當於約2天開一家門店。

而2天開一家門店背後,是資本在撐腰。

據天眼查數據,和府撈麪在2015年到2021年期間累計獲得6輪融資,共計16.45億元。其中2021年7月獲得8億元的E輪融資,創下面食行業年內最高融資紀錄,此輪融資後和府撈麪估值更是達70億。

當然,資本愛面,是近兩年的風潮,以2021年尤甚。

根據《2021中國餐飲投融資大數據報告》顯示,從融資數量來看,去年國內資本投資的重點就是如粉面、滷味、米飯簡餐等。

相對其他餐飲小吃,麪食屬於可以且易標準化的品類,無論是和府撈麪、遇見小面,還是蘭州拉麪馬記永、陳香貴、張拉拉,都是連鎖規模化發展下的產物。

與此同時,麪食行業的連鎖品牌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以國內TOP5的連鎖品牌來看,除了海底撈,其餘全是西餐。

無疑,資本在麪食行業找到了想象空間。

以牛肉麪為例,僅2021年5月到12月,陳香貴、馬記永、張拉拉3個牛肉麪品牌融資合計就超過5次,每輪融資金額均在1億元以上。

不過,要論融資規模,和府撈麪顯然領先一步。這麼多面食新貴,被資本“搶先一步”推向上市的,為什麼是和府撈麪?

供應鏈的底氣 

除了帶着氛圍感的“書房面”定位,和府撈麪引以為傲的或許是其自建的供應鏈體系。

在尚未開出首家門店時,李學林就着手搭建供應鏈,成立了15000㎡中央廚房,可滿足未來1000+門店的基本運營。

在中央廚房集中加工食材,能有效簡化門店操作流程,提高標準化程度。

而且,供應鏈的規模採購能形成議價優勢,對原材料價格控制力更強,有效降低成本,形成長期核心競爭力。

可以説,自建供應鏈是和府撈麪的護城河。CMC資本董事夏蓓曾表示,之所以投資和府,在於看到品牌有着強後端供應鏈能力、強團隊執行力,具備支撐門店持續快速複製和擴張的能力。

藉助供應鏈優勢,和府撈麪採取多品牌策略,覆蓋大排檔、火鍋、小酒館等多個領域。 

2021年4月,和府小面小酒作為第二曲線,首家門店在上海營業,並陸續進入福州、天津、淄博等地。“財神小排檔”也在上海美羅城、凌空SOHO同步測試。除此之外,和府撈麪也開出“燒菜坊”等概念店。

但這些並未激起太大水花,始終靠主品牌在拉動。原計劃2021年底要開到50家店的小面小酒,最新數據也停留在20家左右。

不可否認的是,供應鏈帶來了底氣,但同時也是壓力。自建供應鏈的投入明顯要更大,週期更長。

而同行競品,如遇見小面就是選擇與蜀海、新希望等供應鏈企業合作,走輕資產路線,企業負擔較小。

和府撈麪曾定下2023年開店1000家的目標,但眼下2022年,門店尚未突破400家。換言之,超速發展的自建供應鏈是否會拖累和府撈麪的發展,增加過度的壓力?

不過,留給和府撈麪的問題,顯然也不止這一個。

一碗麪40元,有多少“泡沫”? 

回到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便是,一碗麪40元,到底值不值?裏邊又有多少泡沫?

和府撈麪的主要產品包括和府湯麪、和府拌麪、和府炒飯、和府撈飯等,官網上顯示的招牌產品有番茄香草湯半筋半肉面、經典酸辣湯豬小排面、香辣火鍋湯雪花肥牛面、番茄牛尾湯紅酒牛肉麪等。 

放到茫茫面海中,頂多也就是好看一點。

在其官網中,寫着:和府大學新人才培訓,力求“一天學,三天會”的培訓成果。

可見,由於標準化程度高,一碗麪需要付諸的製作成本尚可。而真正的成本,在面外。

根據贏商網的報道,陳香貴、馬記永開在購物中心的門店比例,分別高達76%、84%,這意味着“陳香貴們”要承擔的門店租金比普通的拉麪店要高。

作為競品的和府撈麪,也存在這一問題。和府撈麪選址於客流量較為集中的核心商圈,知名度在一線城市快速打開,但也帶來高昂的租金。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和府撈麪最大的特色莫過於其開創性的門店“書香”氛圍感,這種氛圍感在其門店、官網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問題是,多了這份氛圍感,這面就能比傳統的蘭州拉麪店貴出20+元嗎?

李學林曾提到,“我們現在更多思考如何讓和府活得更久,餐飲行業最難的就是可持續性。”

但很顯然,這個答案不應該只是“書香氣息”。

高客單價的背後,是和府撈麪經不起打量的重裝修、高房租——他們意味着,消費者買單的不只是一碗麪,還有這些重成本的額外“溢價”。

消費者的邏輯應該是,要吃一碗好吃的面,順帶環境也不錯。但往往很多品牌,就本末倒置了,弄得花裏胡哨,最後中看,卻一點也吃不下。

和府撈麪或許就要警惕這種來自內部的“泡沫”,否則總有一天要讓消費者親自戳破。

還有一種泡沫,是來自資本助推賽道火熱下的估值“泡沫”。

據有關媒體統計,僅2021年上半年,針對各類麪食品牌的投融資事件就超過了過去3年的總和。獲得融資的品牌超過10家,僅公佈的融資總額就超過了12億元。

根據投資邏輯,單一賽道投資過熱多數會形成估值“泡沫”。

去年4月,紅杉中國給馬記永估值10億元以上的投資意向書,當時馬記永的門店約為15家,即平均每個門店的估值達6667萬元。

要知道,“拉麪第一股”味千中國(味千拉麪)上市時市值90億元,當時約有150家門店,摺合單店市值約6000萬元。也就是説成立不到3年的新品牌馬記永單店估值甚至比味千拉麪上市時單店市值還高。

泡沫的恐怖之處就在於,讓一個品牌巔峯到倒閉,只需要很短的時間,或是讓興致高昂的初入局者,進場就成為“炮灰”。

瑞幸前董事長陸正耀創辦的“趣小面”,就因多次遭遇融資失敗,開店3個月後改名“趣巴渝”,轉型做川渝小吃品類。

去年麪食賽道投資大熱,但2021年8月份以後,收穫融資的麪食減少,儘管也有相關企業獲得融資,但熱度已經開始冷卻。

客單價45元的麪食連鎖品牌,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資本或許也在琢磨。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73 字。

轉載請註明: 和府撈麪要上市了,40元一碗麪的生意"真香"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