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要來了,商業保險大有作為

​個人養老金要來了,商業保險大有作為

圖/i c

文/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副教授徐曉華

4月21日,中國政府網發佈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這是中國政府應對老齡化、解決養老問題的又一項新舉措。

一、中國政府長期致力於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根據1956 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後果》確定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佔總人口比例超過 7%時,則意味着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而1982 年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確定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0%,意味着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嚴重老齡化。根據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佔13.50%)。與20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從兩個標準來看,中國都已經進入較為嚴重的老齡化社會。

為此,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養老問題的解決,積極採取措施避免我國社會被未富先老問題困擾而進入中等收入陷阱。早在2011年,配合國民經濟“十二五”規劃,政府就分別出台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2013年,出台《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到 2020 年要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目標。統計表明,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政策文件中,每年都會有1-2項圍繞養老問題發佈。

2022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圍繞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推動養老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目標之一,是要織牢社會保障和兜底性養老服務網,舉措第一項就是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其中提出,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促進和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

二、商業保險是養老保險服務的重要擔當

回顧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的建設,不可否認,商業保險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從發展歷程來看,中國人身保險市場大發展的起點,應當是1992年,標誌性事件是友邦人壽進入中國市場。1992年,時任美國國際集團總裁的格林伯格先生打破西方封鎖,首先訪問中國,拿到了AIG旗下友邦人壽進入中國市場的通行證,開啓了中國人身保險市場個人代理人制度的新時代。從這一年開始,中國人身保險市場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此前1年,《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剛剛出台;而在5年以後,《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才正式發佈。可以説,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是走在社會基本養老制度建設前面了。

其次,從三支柱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進程來看,截至目前,商業保險在第二和第三支柱都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對於第二支柱,《2021年度全國企業年金基金業務數據摘要》顯示,2021年全國企業年金積累資金總規模為26406.39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909.56億元,增幅17.38%。其中,排名前十的企業年金投資管理人中,保險佔了5席,依次是泰康資產、平安養老、中國人壽養老、太平養老及長江養老,資金管理規模佔比超過50%。對於第三支柱,之前的改革政策基本上都是圍繞商業保險展開的。早在2013年,《上海個人税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就已經正式出台。2018年,財政部、税務總局、人社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五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開展個人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通知》要求,從2018年5月1日起,個人税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將在上海市、福建省和蘇州工業園區正式展開。

第三,就發展效果來看,商業保險為居民養老積累了相當數量的財富。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保險業2021年累計實現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3.32萬億元,其中,壽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36萬億元。2021年末,我國保險業資產總額達24.89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餘額23.23萬億元。就保險資金運用餘額而言,其匹配的商業保險品種大部分應該是個人商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從這個角度講,新出台的個人養老金並不是中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開端,而只是其在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中的最後一環。

三、商業養老保險在個人養老金領域繼續奮進

個人養老金制度出台以後,各路專家學者都對這一制度進行了解讀。毋庸置疑,這項制度對完善三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意義重大,補齊了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短板。那麼,面對這項新的改革,商業保險如何發力,對中國養老保險事業繼續貢獻行業力量呢?

首先,我們應當看到,由於商業保險知識普及度有限、居民保險意識相對淡薄、加上很多壽險公司客户羣體的中高端市場定位,導致之前商業養老保險並不能夠解決養老保險覆蓋面的問題,擁有養老保險的居民數量佔總人口的比重不高,無法實現養老保險廣覆蓋的目標。而新出台的個人養老保險制度,以政府信用為基礎、以個人賬户為抓手進行強制性的養老儲蓄,對擴大養老保險的覆蓋面無疑具有很大的推動力,對包括商業保險公司在內的養老保險運營上都是很好的機會。

其次,根據新的政策,個人養老金的參保人可以自行選擇購買不同的養老金產品,這意味着商業保險未來在這一領域要和銀行、券商和基金公司同台競技。相比銀行,商業保險的不足在於其網點不夠多、認知度不如銀行;相比券商及基金公司,其短板在於不能專注於投資研究,投資領域專業度不如券商。但是,商業保險也有着其他金融機構不具備的特殊優勢,比如龐大的個人代理人隊伍和強大的長期資產管理能力。其中,長期資產管理方面,保險公司有強大的精算技術隊伍,對個人養老金賬户持有人退休後的資金領取,可以做出多種技術安排,滿足居民的差異化需求,特別是在年金式的領取安排方面,商業保險擁有壟斷性的技術優勢。

最後,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對普及養老保險知識,提高全社會養老金儲蓄意識有着深遠影響,商業保險領域也會從中受益。

展望未來,商業保險應當揚長避短,積極進取,爭取為全社會養老保障服務貢獻更大的力量。

編輯 陳莉 校對 楊許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47 字。

轉載請註明: ​個人養老金要來了,商業保險大有作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