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基金公司年報數據已出爐,工銀瑞信19.73億淨利暫居榜首,交銀施羅德翻倍,更有下滑與虧損者
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隨着一批上市銀行年報的披露,其參股控股的基金公司的營收情況也隨之揭開面紗。
記者不完全統計,有18家公募基金2020年的財務數據披露,其中既有華夏基金、工銀瑞信、招商基金等頭部基金公司,也有浙商基金、南華基金、中海基金等小基金公司。
綜合來看,工銀瑞信以19.73億元的淨利潤暫時位列榜首,交銀施羅德淨利潤實現了翻倍,南方基金和華安基金的淨利潤實現了大幅增長,而建信基金和浦銀安盛則出現了小幅下滑。此外,截至目前,已有2家基金公司2020年出現虧損。
工銀瑞信暫居榜首
3月26日晚間,工商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發佈了2020年年報,這些銀行所控股的基金公司在2020年的營收情況也隨之曝光。
與去年一樣,工商銀行的年報中並未透露工銀瑞信的營業收入,僅公佈了工銀瑞信的淨利潤。截至2020年末,工銀瑞信實現淨利潤19.73億元,同比增長28.45%。這一淨利潤超過了淨利潤15.98億元的華夏基金,在目前已公佈業績的基金公司暫居第一。
建信基金和交銀施羅德也同樣未公佈營業收入,不過從淨利潤來看,交銀施羅德在2020年大放異彩。截至2020年末,交銀施羅德實現淨利潤12.6億元,同比增長114%。而建信基金則沒恰恰相反,2020年建信基金淨利潤為11.19億元,而去年淨利潤為12.38億元。
此外,浦銀安盛也公佈了年報,截至2020年末,全年營業收入為9.7億元,同比增長11.49%;淨利潤3.03%,同比下降6.77%。博時基金的財務數據也隨着招商證券的年報而公佈。2020年博時基金營業收入42.26億元,同比增長21.23%;淨利潤12.47億元,同比增長36.6%。
除了上述幾家基金公司,此前包括華夏基金、南方基金、華泰柏瑞、國海富蘭克林、中海基金、大成基金、華安基金等公司的數據也相繼被披露。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共有18家基金公司業績被披露。
從目前已經公佈數據的基金公司營業收入來看,排名最高的是南方基金(56.3億元),排名居於前十的還有華夏基金(55.39億元)、博時基金(42.26億元)、招商基金(32.35億元)、華安基金(26.71億元)、大成基金(14.01億元)、華泰柏瑞(11.24億元)、浦銀安盛(9.7億元)、光大保德信(6.23元)、國海富蘭克林(4.85億元)。
而從淨利潤排名來看,最高的是工銀瑞信(19.73億元)。排在前十的還有華夏基金(15.98億)、南方基金(14.84億元)、交銀施羅德(12.6億元)、博時基金(12.47億元)、建信基金(11.19億元)、招商基金(9.04億元)、華安基金(7.11億元)、大成基金(3.25億元)、華泰柏瑞基金(2.72億元)。
首尾進一步分化
記者注意到,淨利潤增幅最大的交銀施羅德,2020年該公司淨利潤實現了翻倍。根據記者此前統計的數據,在2020年發行的爆款基金中,有5只來自交銀施羅德。包括樓慧源管理的交銀啓匯、楊浩和田彧龍共同管理的交銀科鋭科技創新、楊浩掌舵的交銀內核驅動、郭斐掌舵的交銀創新領航。
其中交銀內核驅動吸金超過500億元,該基金也是2020年首隻爆款基金;交銀創新領航獲得超過400億元資金的認購。
南方基金和華安基金淨利潤在2020年也實現了大幅增長,分別增長了65.47%和58%。2020年南方基金也誕生了多隻爆款基金,其中南方創新驅動、南方核心成長均獲得超過300億元資金的認購。旗下基金經理茅煒也憑藉管理規模的暴漲躋身於“500億基金經理”陣營。
有淨利潤實現大幅增長的,也有出現下滑的。建信基金和浦銀安盛的淨利潤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別下滑了9.61%和6.77%。這兩家基金公司均為銀行系公募,淨利潤出現下滑或與其公司策略有關,在權益基金大力發展之際,這兩家基金公司依然主打固收。根據天天基金網的數據,截至2020年末,建信基金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規模佔比超過90%。
此外還有兩家基金公司淨利潤告負,分別是中海基金和南華基金,其中中海基金是由盈轉虧,而南華基金則是目前公佈年報的基金公司中虧損最多的,虧損達1168.56萬元。
近年來,關於基金行業“馬太效應”加劇的説法不斷,尤其是頭部公募爆款頻頻出現,而部分中小公司旗下新基金髮行延期、失敗屢屢發生。大基金公司積累了高質量品牌、優秀的投研團隊、豐富的渠道等優勢,而中小基金公司的發展空間面臨被壓縮的困境。華南某公募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公募行業的競爭加劇,每個公司都在奮力向前趕,稍有不慎就會掉隊。
不過,上海某公募董事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認為基金行業的格局還沒有出現定格,儘管頭部已經發展迅速,但是依然有彎道超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