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鎢新能擬定增35億 公司相關負責人:產能跟不上訂單

財聯社(廈門,記者 李子健)訊,儘管廈鎢新能(688778.SH)的定增大部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但從此前項目規劃所需的資本而言,無疑擴充產能才是公司的主要目的。廈鎢新能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儘管公司目前滿產滿銷,但產能仍然跟不上訂單需求。

據公告顯示,上述定增由廈鎢新能的控股股東廈門鎢業與關聯方冶控投資、三鋼閩光、潘洛鐵礦共同參與認購,擬認購價款總額分別為25.3億元、5億元、4億元和0.7億元。募資淨額將用於海璟基地9#車間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30000噸擴產項目(下稱“海璟基地9#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其中,廈鎢新能擬投入9.9億元建設海璟基地9#項目,該項目主要用於高性能NCM三元材料的生產,實施期為18個月。實際上,投資建設海璟基地9#項目並非首次提起,公司早於2021年12月14日公告披露。

而募資中高達25.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可看出廈鎢新能現金流壓力之大。公告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1-9月,公司資產負債率(合併)分別為85.40%、70.68%、70.99%、60.66%,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有息負債餘額為19.11億元。

但現金流壓力主要來自於產能的擴張。由於2021年新能源車銷售大超預期,鋰電產業鏈供應關係緊張,包括正極材料在內的鋰電產業鏈迎來“擴產潮”。據儲能頭條不完全統計,從鋰電主要的六大材料的產能情況看,正極材料擴產項目規模巨大,91個項目累計產能超過1239.7萬噸,累計投資額2277.08億元。

廈鎢新能亦不例外,自公司於2021年7月科創板上市以來,便接連拋出多個正極材料產能擴建項目。其中募投項目“海璟基地年產40000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中的一期(10000噸)已投產,二期(10000噸)正在建設中。

在募投項目建設的同時,廈鎢新能投資6.2億元啓動上述項目的三期產能建設,進行海璟基地年產20000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設備採購安裝項目。此項目計劃於2022年7月投產。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廈鎢新能的產能為年產約8萬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在不考慮技改的情況下,2022年年底將實現年產約11萬噸的產能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9月,廈鎢新能與雅安經開區簽訂相關協議,公司擬投不低於100億元,投資建設10萬噸磷酸鐵鋰、6萬噸三元材料等。其中首期分別建設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年產2萬噸三元材料項目,預計投資分別不低於12億元、22億元,投產時間預計分別為2023年、2024年。

巨大的資本開支使得廈鎢新能此次定增顯得尤為必要,公司則表示,(本次定增)一方面可直接增強公司資金實力,有效滿足公司主營業務經營規模擴大帶來的新增營運資金需求,緩解公司資金需求壓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8 字。

轉載請註明: 廈鎢新能擬定增35億 公司相關負責人:產能跟不上訂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