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價值研究所

都説防疫已經常態化,但始於10月17日這一條席捲全國16個省份的疫情傳播鏈,還是攪亂了無數人的正常生活。一隻在額濟納旗煽動翅膀的蝴蝶,讓半個中國感受再次被疫情支配的無奈。

疫情當下,我們有很多生活習慣,都或主動或被動地發生了轉變。比如更熱衷於囤積生活物資,比如從線下專向線上辦公。

這種轉變,也推動了不少新商業形態的誕生、發展、壯大,比如過去兩年陷入苦戰的社區團購——還有逐漸風靡大江南北的在線健身。

曾是一個180斤大胖子的王寧,因為自己成功的減肥經歷,萌生了將所有健身資料、訓練視頻整合起來的想法。

在他的主導下,Keep在2014年橫空出世,從一個普通的公眾號,成長為坐擁數億用户的在線健身霸主。

如今,在線健身的熱潮尚未退卻,Keep的前進步伐仍在加快。

但是要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前景好像又沒有那麼美好。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圖片來自Keep官方微博)

3億年輕人撐起Keep光明“錢景”

11月3日,新消費日報爆料稱,Keep將赴港上市。對此,Keep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

不過從融資歷程以及各項核心數據來看,外界相信Keep早已做好進軍二級市場的準備。

根據天眼查的數據,Keep目前已經完成了8輪融資,最近一輪是在今年1月份完成的F輪3.6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Coatue Management、GGV紀源資本、騰訊投資、時代資本、五源資本和BAI資本等大鱷。

其中,BAI資本共參與Keep的6輪融資,騰訊投資已經連續參與最近4輪融資,時代資本、五源資本和GGV紀源資本也都是多次參投的老金主。

完成F輪融資之後,Keep的估值已經來到20億美元,短短半年時間翻了整整一倍——去年年中完成8000萬美元E輪融資時,估值才剛剛越過10億美元大關。

資本爸爸能一如既往地支持Keep,已經體現了它們對後者當前業務狀態,以及日後發展潛力的肯定。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圖片來自天眼查)

Keep能收穫那麼多長期金主,自然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也有天時地利的幫襯——目前,從在線健身市場的大環境到Keep自身的發展,都處於十分有利的局面。

先從大環境上講。一方面,經過多年的全民健身普及運動,我國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不斷增加,健身市場的消費羣體也持續擴大。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的數據,截止去年年底,我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口已達到4.35億,繼續刷新歷史紀錄。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圖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另一方面,疫情的爆發推動了國民健身行為從線下向線上的轉變。

根據Quest Mobile發佈的《2020新冠疫情洞察報告》,運動健身APP活躍用户規模在去年快速上漲至8928萬,同比接近翻倍。其中,在Keep發起的“健康減肥互助監督局”活動期間,Keep APP日活用户規模直線飆升60%。

在ACSM和上海體育學院發佈的《2021年全球健身趨勢調查報告》中,在線訓練、可穿戴設備和自重訓練排名前三,最傳統的户外活動則被擠在三甲之外。此外,Top 20裏還有虛擬現實健身訓練、移動設備運動APP的身影。

由此可見,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在線上解決健身需求。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而在線上健身這個圈子裏,Keep是當仁不讓的老大。

Keep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個部分:線上付費內容、電商(包括自營商品和電商廣告)以及線下門店這幾個板塊,且正在想方設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消費場景。

根據今年3月份公佈的數據,Keep平台累計用户達3億人,DAU達600萬。

其中,26-35歲年齡段的用户數量最多,19-45歲人羣佔比高達93.68%,男女用户的佔比分別為47.91%和52.09%,基本持平。可以看出,Keep名副其實是年輕人的天下。

我們可以橫向對比下其他健身APP的用户數據。

根據比達數據中心在今年1月份發佈的運動健身APP排行榜,排名2-5名的悦動圈、小米運動、開心走路、咕咚月活用户數和Keep至少有600萬以上的差距,第5名之後的悦走、快樂走等,MAU更是不足Keep的零頭。

由此可見,儘管咕咚、悦動圈等競爭對手近年來在營銷上花費了不少金錢和精力,Keep用户體量依然一馬當先。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圖片來自比達數據中心)

積累了足夠的用户基數之後,Keep的付費內容推廣就少了很多困難。據電商報報道,Keep的會員數在今年年初突破1000萬。按照最低價9元(首月優惠價)來算,這千萬會員就能為Keep帶來每月近1億的收入。

在電商和廣告這方面,激戰正酣的雙十一戰場也少不了Keep的身影。

目前,Keep天貓旗艦店已經累積了過百萬粉絲。據媒體統計,日常運動器械、智能動感單車、智能手環、跑步機、健康食品等都是Keep的大熱單品,去年曾賣出超百萬條瑜伽墊。王寧也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以智能硬件為代表的消費品業務營收,在2019年就實現了30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圖片來自Keep官方微博)

眼看前景一片光明,哪怕Keep的回應是不予置評,不少業內人士也已經開始暢想其上市後的表現。

要談到在線健身APP在資本市場的表現,Keep有一個參考對象:Peloton。

根據2021財年第四季度財報(截止2021年6月30日),Peloton實現總收入9.37億美元,同比錄得54%的增長,高於華爾街預期。不過,Peloton無法迴避盈利上的壓力:四季度淨虧損3.13億美元,去年同期8910萬美元的淨利潤彷彿是疫情加持之下的曇花一現。

但儘管如此,Peloton的股價還是保持堅挺,目前仍穩定在90美元附近,市值從上市之初的70億美元膨脹至目前的近400億美元。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圖片來自富途牛牛)

Peloton的表現,對憧憬Keep上市的投資者來説是個雙面啓示。

一方面,在線健身行業處於增長階段,資本市場對行業領頭羊的容忍度較高,上市後股價前景值得期待。

艾媒諮詢CEO張毅也曾分析過,Keep目前用户數據大幅領先,財務數據相對好看,有自己的上市價值。

但另一方面,Peloton用親身經歷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號:雖然坐擁海量用户,線上健身APP的商業變現並不容易,盈利壓力也不小,這可能會影響其長期估值。

巧了,在線內容付費轉化率停滯不前、產品口碑下滑、商業變現難度加大……這些互聯網企業能遇到的經典問題,Keep一個都沒錯過。

Keep的雙重煩惱

去年6月份,Keep副總裁劉冬曾對外表示:

“Keep年初(指2020年)已經實現盈利,最大的收入來源是消費品銷售。按照近期往前推的12個月口徑計算,銷售額最高能達10億元。”

不過,劉冬也沒有隱瞞Keep碰到的問題:營收最高的消費品銷售毛利並不高;相反,利潤率最高的線上課程,營收貢獻卻沒有那麼大。

尷尬現狀,折射出Keep在盈利路上的兩大煩惱:

第一,Keep發家致富的傳統技能,線上課程的銷售、付費會員體系的推廣,變得越來越難;其次,電商業務雖然發展得很快,但市場競爭太過激烈,大蛋糕不容易吃到。

如何將線上積累的巨大流量轉變為實打實的金錢,是在線健身行業的共同難題。DAU、MAU數據越來越高的Keep也逐漸發現,它的用户們不那麼喜歡掏錢開會員了。

在知乎上有一個“Keep會員值得買嗎”的提問,匯聚了數十個回答。其中,前排點贊數最多的兩個回答,答主都是這樣寫的:不推薦、不值得。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截圖來自知乎)

答主“小粉鞋”的觀點,切中了不少Keep用户的痛點:買會員不是問題,最大問題是不能堅持下去。諸如“花了年費會員的錢,卻沒有感受到實質上的用處”、“一時興起買會員,不自律就是白花錢”等言論,都在評論區贏得了廣泛共鳴。

也有網友直截了當地説:Keep的會員如同雞肋。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截圖來自知乎)

微博上也有諸如“Keep會員值不值”這樣的話題。在下方評論區,網友@插科不打諢説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免費的都沒堅持過,付費的可能一邊心痛一邊不想動吧。

還有網友的做法更經典:前一天深夜衝動消費買了會員,第二天就趕緊把軟件刪了……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這不怪Keep。讓充了錢的客户堅持下去,不僅是線上健身APP的難題,線下的私教工作室、連鎖健身房也一樣深受其困。

根據艾瑞諮詢統計的數據,在使用智能化健身APP的用户中,能堅持每週進行1-3次健身的只有36%,還不如線下健身房的40%。此外,還有約6%的線上健身用户,每月只進行1次左右的健身。

一旦用户無法堅持下去,他們就會覺得健身課程沒用,反過來就會後悔當初的充錢行為,然後不再續費——人類最大的缺點之一,或許正是容易原諒自己+甩鍋他人。

對於這種困局,Keep想過解決的辦法。

比如在2020年加大自制內容的投入力度,推出精品健身課程;再比如開設從早8點到晚10點的全天候直播,力圖滿足用户在不同時間段的健身需求;還有不斷豐富課程類型,除了減脂、有氧等大熱課程外,瑜伽、體操、訓練等課程也不斷增加。

但這些措施效果如何,還需要時間檢驗。

再來看電商業務,或許能用雖無近憂,但有遠慮來形容。

前面我們就提過,Keep官方商城和各大電商平台都出過爆款單品,其忠實粉絲的消費力還是很有保障的。但劉冬就直言,Keep的消費品針對的只是其中一個細分市場:

“在運動裝備、健身器械等產品上,Keep跟耐克、迪卡儂這樣的行業巨頭相比差距明顯。”

再者,Keep商城的產品質量,也收到越來越的差評。

“剛買的腰包,我本來想買L碼,結果客服建議XL碼,最後發現大了。讓客服退還時還説要我自付郵費,解釋説她們又看不見我的身材,只是給建議,決定還是我自己做的……換位思考,你會怎麼做?”

知乎網友“小雨”在一條針對Keep商城產品質量的問題下寫下的控訴,並非個例。

只要你翻看知乎、小紅書或者微博等社交平台,就會看到更多關於Keep商城產品的差評:

有人抱怨泡沫軸品控太差,包裝盒折損嚴重,邊角料也沒處理乾淨;有顧客認為Keep的爆款瑜伽墊雖然質量算不上差,但配套服務不夠齊全,甚至都沒有包裝袋子;當然了,很多的用户也和“小雨”一樣,對糟糕的售後服務感到極為不滿。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此情此景,要説Keep不着急是不可能的。

互聯網+體育新藍海,還有很多掘金空間

急不是關鍵,重要的是找準發力點。

在線上課程和電商之外,Keep一直也很想搭建線下消費場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以此作為媒介,打通上下游產業鏈。

和其他行業一樣,健身產業一樣有自己的上下游產業鏈。

行業上游一般是提供資源,如傳統健身房所需的健身器械,以及線上、線下健身都離不開的教練、課程等。下游即後端開發,如信息、數據管理,飲食、營養品的輔助,健身裝備的維護等等。

但整個行業最擁擠的,仍是中游的健身服務提供方——遍佈全國各地的健身俱樂部、私教工作室——當然還有以Keep為代表的健身APP。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圖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為了實現全民健身運動,國家體育總局很早就到頭號召全國體育場館進行“互聯網+”改造,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改善信息公開、場地預定、賽事活動、賽事直播、數字監管等功能。

怎麼樣讓更多國民,通過線上渠道,智能方式參與健身,是國家正在努力的方向。

從這個角度講,Keep等健身APP也算踩中時代的半個風口——互聯網+體育產業是一片等待開發的新藍海,線上健身是其中一個發展較快的分支,但不是全部。

產業鏈中游玩家扎堆,增長空間正在收縮,Keep很希望能往上下游尋找新的增量。

雖然被疫情打亂的擴張步伐,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線下健身房Keepland,仍承載着許多期望。

Keepland線下健身房和Keep APP有許多相似之處。

以北京華貿首店為例:

  • 灰白主色調延續Keep一貫的簡約工業風,除了大廳、前台和休息座椅之外沒有過多裝飾;

  • 在功能分區上,12個教學區都有對應的器械,學員可以跟着對應大屏幕上的視頻完成訓練,然後順延到下一個教學區,宛如一條健身流水線一般。

王寧對Keepland的定位是智能健身房。從線上健身到智能健身,兩字之差,傳遞着Keep為擺脱線上業務依賴症所做的努力。

而Keepland和傳統健身房的最大區別,自然就在於其智能化——可以切入更多的後端服務領域,比如大數據分析,以及輔助商品的銷售。

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到2025年,中國智能運動健身行業規模將達到820億,未來5年會保持46%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圖片來自艾瑞諮詢)

在搭建好線下智能健身房這個消費場景之後,Keep的用户觸達就能更上一步。隨之展開的,相信就是針對線下用户的體能數據監測、和APP大數據相互配合的運動數據跟蹤分析、飲食定製計劃以及最重要的運動交流社區等一系列業務。

Keep上線之初,簡約、方便的頁面設計以及濃厚的社區氛圍一度為人稱道。但迫於盈利壓力,廣告、電商鏈接等相繼加入,不斷做加法的APP已經失去了原來的社區氛圍。

立足線下的Keepland,但願能彌補這個缺陷。

寫在最後

再回到前面那個話題:Keep電商和付費內容的增長瓶頸。

作為最主要的現金牛,電商業務是不可能放棄的。但怎麼在細分領域裏殺出一條血路,怎麼提高用户的忠誠度和復購率,就要打出自己的差異化優勢了。

這種優勢,其實不光在品控——Keep獨特的社區氛圍,也是提高用户黏性、提高產品復購率的關鍵。

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3億用户資源,Keep肯定要好好利用。既然線上變現越來越難,把他們引向線下,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

王寧在接受《好奇心日報》採訪時説過,他希望Keepland成為像便利店一樣的城市基礎設施,真正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要是這能達成這個目標的話,相信Keep將在更大的舞台,找到自己的專屬位置。(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383 字。

轉載請註明: 3億“擼鐵”的年輕人,撐得起20億美元的Keep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