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專精特新小巨人】福光股份:堅持融合創新,福光股份趕超世界光學先進水平
從一家瀕臨破產的老國企,到混改重獲新生,再成長為首批登陸科創板企業之一,福光股份(688010)一路“追光”前行。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軍民融合光學鏡頭企業,福光股份的身影在“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天問一號”等重大航空航天任務及高端裝備上廣泛出現。在將軍用技術轉化為民品的過程中,福光股份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破日本在光學鏡頭市場的壟斷地位,是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安防巨頭背後的“隱形龍頭”。
日前,證券時報“走進專精特新小巨人”採訪團走進福光股份,公司董事長何文波與證券時報社副總編輯高峯深度對話,揭開了福光股份成長背後的融合、創新基因,以及公司未來的發展願景。
從瀕臨破產到混改新生
福光股份坐落在閩江之畔的福州馬尾工業區,走進企業大門,首先映入視野的是一幢三層磚紅色對稱式建築——福光股份總部大樓,新古典主義式的建築風格,與大樓前的一坪綠茵球場相映襯,加上正中央顯耀的"RICOM"英文logo,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氣質撲面而來。
福光股份前身是成立於1958年的福建師範學院光學儀器廠,為國內最早的光學企業之一,1971 年被授予“國營八四六一廠”的軍工企業代號。
進入新世紀後,因體制等原因,八四六一廠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研發實力不足,銷售收入持續下滑,連年虧損,瀕臨破產。
絕境中的老福光亟需改革。2006年,福光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何文波接到了“入股”邀請。
●彼時,何文波33歲,是當地有名的青年房地產商。“我算是比較早賺過第一桶金的人,比一般的年輕人都早,我老家在福清,整個家族都是做水產生意的,到27歲時,我已經做了十年水產養殖。”何文波説。2002年,他拍下了福清第一塊公開招投標的土地,初衷是考慮買地給員工建福利房,沒想到機緣巧合跨入了房地產行業。
在接手福光前,何文波正在尋找新的產業機會,安防領域正是他看好的領域之一。
“在房地產前,我還做過超市生意,當時超市的開業安防監控系統就是我親自去安裝的,做房地產生意那幾年又與安防監控系統打交道,我算得上是房地產老闆中最懂安防監控的。”何文波説。
在他看來,當時的福光有着老國企的底子,軍民融合的背景,以及安防監控領域的市場潛力。最終,何文波作為民營股東接手公司70%股權,國有資本持股30%。
“混改完成後,福光充分發揮混合所有制的優勢,走立足主業、軍民融合、創新第一的道路,加大研發投入,鼓勵創新,從總經理、總工,一直到一線技工,全員參與。”何文波介紹。
這之後,福光股份邁入快速發展階段。公司踏準了安防鏡頭數字高清化的趨勢,率先推出300萬、500萬、1000萬像素高清監控鏡。隨着高清監控鏡頭在金融、交通、醫療等各行業得到應用,國內安防市場迎來數字高清時代,公司產品在安防領域奠定了全球領先地位。 在安防監控技術從高清進一步向4K超高清演進的過程中,公司4K超高清鏡頭全球銷量連續多年保持首位。
2014 年以後,福光股份開發紅外、車載鏡頭,開始佈局車聯網市場,並在2014年獲得了“國家物聯網發展專項——重點領域物聯網專項”立項。
民用鏡頭的快速發展“反哺”軍品技術創新,福光股份成功研製了400mm、500mm 等口徑的太空觀測鏡頭,光電系統產品應用至“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近地空間目標監視光電望遠鏡陣”、“火星探測”等重大項目。
2019年7月22日,福光股份正式登陸A股,成為全國首批、福建省第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由此邁向新平台,新起點。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因為出身特別, “融合”成為福光股份最鮮明的特色。
●“福光近十幾年的發展中,融合了老國企文化、軍工企業文化,民營企業文化,專精特新文化等,各種不同的模式在公司聚集,不敢説我們今天已經管理地非常好了,但至少已經做出一點樣子了。”何文波説。
現在的福光股份,既秉持國有軍工企業長期積累的系統化、規範化運營傳統,又帶有民營機制的靈活與高效率。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福光股份營收達到4.83億元,淨利潤為3199.10萬元,總資產為26.17億元。
福光股份的營收按品類主要分為三大板塊:定製產品、非定製光學鏡頭、光學元件及其他。
其中,“定製產品”系列主要包含特種光學鏡頭及光電系統,主要配套於“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天問一號”等國家重大航天任務及高端武器裝備,核心客户涵蓋中國科學院及各大軍工集團下屬科研院所、企業。
“非定製產品”主要包含安防鏡頭、車載鏡頭、紅外鏡頭、機器視覺鏡頭、投影光機等,廣泛應用於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物聯網、車聯網、智能製造等領域。
從產品構成可以看到,福光股份的業務橫跨軍民品,這也是其區別於行業其他公司的最大特色。
自混改以來,福光股份積極探索和踐行兩用技術融合的發展道路,逐步建立了有特色的軍民融合創新發展平台。
● 據何文波介紹,福光股份的軍民融合主要有三方面的特點:一是通過軍民融合促進民用光學鏡頭產業的高端化發展。公司在軍用領域積累了多項自主核心技術,可以為民用產品的發展指明方向,通過融合轉化,可以直接催生民用光學鏡頭行業的高端產品,實現進口替代。
二是發揮軍民融合的資源整合優勢提升運營效率。通過軍民品研發、生產的資源融合、共享,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軍品的技術積累可以為民品開發和生產積累技術基礎,民品的快速發展反過來又支撐了軍品的技術創新。
三是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發揮軍品特色的質量工程技術方法,可以在產品設計階段進行質量優化,大幅縮短產品研製週期,降低產品研製費用;在產品製造過程中,優化質量控制解決方案;最後通過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和員工的質量專業素養,提升企業的整體質量能力。
堅持“專精特新”道路
2021年以來,國家加大了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力度,更多“小而美”的中小企業獲得市場關注。
當前,福光股份市值不到50億元,在資本市場上體量不大。但自創立以來,公司便堅持走“專精特新” 的發展道路。2020年,福光股份獲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性上的努力獲得了國家級認證。
在專業化上,老福光從1958年就開始研製生產鏡頭。混改之後,福光股份的發展定位更加清晰,首先砍掉了民用望遠鏡的業務,聚焦軍用光學鏡頭、光電系統及高端民用安防監控領域,引進全球領先的光學設備。擁有完備的加工及檢測能力,實現自主研發、製作、試做、驗證全貫通,大幅提升光學鏡頭品質及生產效率。
在精細化、特色化上,福光股份開創獨特的軍民兩用協同創新管理機制,一是軍品項目對現有的技術瓶頸進行不斷挑戰,攻克,實現企業整體技術的持續提升;
二是通過高效協作的科研創新團隊,引進光電行業先進設備,針對軍、民品的特點,研發團隊分工協作,共享研發資源與創新平台,並形成較大的協同效應;
福光股份現已建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院士工作站”、“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福建省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精密光電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 “福建省級全光譜光學鏡頭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科研平台。
三是研發團隊將民用領域率先應用並得到驗證的成熟技術,成功應用到定製產品中,大幅縮短了相關產品的研發週期和成本。
今年9月,福光股份憑藉“‘兩用技術’質量管理模式”斬獲第四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此次獲獎的“兩用技術”質量管理模式,正是公司在質量管理實踐中,藉助軍民融合、混改等優勢,努力創新而成。這一模式以超精密加工關鍵技術創新為引擎,構建了“資金集聚+人才激勵+工藝攻關+協同研發”的創新生態系統。
新穎性則體現在體制創新、技術創新方面。尤其在技術創新上,福光股份在全球首創大口徑、透射式天文望遠鏡技術,且在多個領域實現國內第一。公司還打破了安防監控鏡頭日本在中國的壟斷,實現國產替代。同時,順應時代對民用光學鏡頭的要求,福光股份致力於高分辨率、大倍率、超廣角、小型化、大光圈等方向的研發,開拓了車載鏡頭、紅外鏡頭、機器視覺鏡頭等新興市場。
人才是創新工作的關鍵。福光股份實行“三能”原則: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人才能進能出。大力發揚“工匠精神”,對優秀人才實施股權激勵,工藝和研發創新並舉,讓工藝線上的工人和研發人員站上了同一跑道,擺脱“身份焦慮”。允許創新不以崗位為界,允許多重激勵疊加,形成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來推動工作責任落實;公司通過創建勞模工作室、組織師帶徒、開展創新大賽、推動職工“五小創新”。
福光股份還通過制定《研發投入體系管理辦法》,保障研發經費的投入和落實到位。2020年,公司投入研發4807.8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8%;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8.18%,同比增加1.71個百分點。
目前,福光股份已擁有多項全球及全國領先技術,從混改前專利為零發展至今,已擁有授權專利566件,其中發明專利237件。
對標歐洲頂尖光學
在何文波的辦公桌上,擺放着一架大型神舟飛船模型。福光股份正是“神舟”系列配套產品的供應商之一。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當時,何文波也在發射現場。
“參觀完神七發射,第二天我就解散了地產公司的售樓部。”親歷神七升空的震撼瞬間後,何文波更加堅定了做大做強福光股份、深耕光學領域的信念。
“福光出身不一樣,責任使命就不一樣”何文波説。在軍用光學鏡頭及光電系統領域,市場需求與航天、國防建設緊密相關。光學系統作為空間探索、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的關鍵功能器件,是“高、精、尖”光學技術應用最為廣泛、深入的領域,代表了高端光學技術的最前沿應用。因此,技術創新和應用能力決定了行業的競爭優勢。福光股份堅持自己在軍品行業的定位,就是做軍工集團的核心配套,在自己專精的技術領域內,為軍工集團提供技術更先進、成本更低、交期更快的產品。
“我們沒有純粹按市場化的方式運營企業,如果完全走市場化的路線,只是為了做產值,做收入,全部往民品方向走,今天的福光不會是現在的樣子,但中國需要更高端的技術,我們希望成為探路者”。何文波認為,中國的光學技術較歐洲頂尖的光學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智能製造裝備、航天航空裝備、先進醫療設備等領域的高端光學產品和技術還無法滿足國家需求。
“2006年混改後,我就明確要走有科技含量的高端之路,必須依靠技術上不斷自主創新,為了解決光學冷加工的關鍵核心工藝不被卡脖子,公司將能投入的資金,都投入引進德、美、日等國先進的精密加工和檢測設備,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工藝創新和研發創新並行的創新激勵制度,對主要一線研發技術骨幹採取股權激勵機制,讓公司上下一心,將資源都投入對光學加工核心工藝的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何文波介紹。
在上一個十年計劃中,福光股份對標日本,以自主知識產權的變焦鏡頭技術,取代了日本主導的一體機技術方案,公司研製的一系列變焦鏡頭,陸續替代日本產品,保障了中國安防產品的自主及可控。以鏡頭為代表的安防監控設備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也推動了國內安防監控行業巨頭的崛起。自2015年以來,中國超越北美,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視頻監控市場。目前,安防監控設備龍頭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均是福光股份的主要客户。
福光股份現已將長期目標瞄準歐洲光學巨頭,力爭成為全球領先的光學企業。何文波表示,公司將牢記“創新不問出身”,堅持以“國家需要的,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為使命,對標歐洲頂尖光學,持續開拓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先進醫療設備等領域,努力趕超世界光學先進水平。
市場與技術雙維並行 尋找上下游新商機
福光股份是國內光學鏡頭行業唯一一家軍民融合企業,軍民品業務雙軌並行,公司的自主創新也與其獨特的軍工背景密切相關。
不過,相較軍品市場,民品市場要大得多,尤其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逐步落地後,光學鏡頭已然成為信息化世界的“眼睛”。回看福光股份的發展歷程,正是通過積極開拓民用市場,踏準安防監控鏡頭高清化的趨勢,公司得以規模化發展。
如今,民用領域高度市場化,如何讓投資者進一步看到福光股份的增長潛力,是擺在董事長何文波面前的重要課題。
從福光股份的業務佈局來看,主要涉及民品的非定製光學鏡頭已是公司營收大頭。2020年,非定製產品收入佔公司總營收的71%。而包含軍用特種光學鏡頭及光電系統的定製業務佔比僅約16%,其餘為光學元件及其他業務。
需要指出的是,定製業務份額相對較小,但戰略意義重要,福光股份許多非定製產品的最初技術就是由定製產品轉化而來。同時,非定製業務也承襲了定製業務一貫的高端路線。另外,定製+非定製的組合,使公司具備了齊全的產品品種規格、豐富的產品線,可滿足客户不同層次的“一站式”採購需求。
在光學鏡頭產業鏈中,上游為光學鏡頭生產所需的設備儀器及原材料。中游主要生產光學鏡片及光學鏡頭,福光股份即代表廠商之一。下游主要應用領域眾多,如安防監控設備、手機相機攝像頭模組、車載攝像頭模組、機器視覺系統、VR/AR設備等。
福光股份涉足領域廣泛,非定製產品主要包括安防鏡頭、車載鏡頭、紅外鏡頭、機器視覺鏡頭、投影光機等,並切入了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華為、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等眾多知名企業的供應鏈。
如何在保持產品多樣化強項的基礎上,打下規模化生產的“第二隻腳”,衝破營收天花板,是福光股份正在思考的問題。
目前,安防監控領域正步入智能分析的推廣應用階段,超高清、深度智能化是長期的發展趨勢,不過,傳輸、存儲、計算能力的提升和部署還需要時間,高端應用場景需求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因此,對於光學鏡頭技術升級、迭代的需求放緩。
與此同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躋身該賽道,安防鏡頭領域競爭加劇,市場對高性價比產品的需求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對此,福光股份表示,將適應市場需求,穩固並快速提升安防鏡頭市場份額。
車載攝像頭也是福光股份擬重點拓展的領域,車載攝像頭是ADAS的核心傳感器,隨着自動駕駛程度不斷提升,汽車對車載攝像頭的需求逐步從後視向側視、環視、前視、內視等多個方位拓展,車載攝像頭的應用將更為廣泛。
在福光股份看來,5G、AI等新技術的發展,將推動ADAS、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創新應用,下游應用場景需求將為車載鏡頭、紅外鏡頭、機器視覺鏡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公司將持續開拓此類新興市場。
2021年,“開拓新領域新應用,加速營業額及利潤增長”已被納入福光股份的工作重點。
財報顯示,福光股份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83億元,同比增長逾三成,增收部分即主要來自安防鏡頭、車載鏡頭、投影光機等業務的銷售額增長。
“福光股份的發展要在市場需求方向與技術方向上雙維同行。”何文波表示,公司未來將持續尋找上下游新應用商機,加強上游非球面、超精密、大口徑等光學元器件市場,及下游光電系統、信息系統等領域的延伸應用。
(責編:張騫爻;攝影:宋春雨)
這些,用户都在看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