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銀行業發展幾何?撥備計提壓力緩解,理財產品成競客關鍵

2021上半年,在新冠疫情防控向好,經濟增長有序復甦的過程中,銀行業發展呈現哪些趨勢?哪些行業的風險或有所警示?哪些業務成為銀行業競客的直接利器?

9月23日,德勤發佈《百年風華 篤行不怠 中國銀行業2021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展望》報告,分析了10家境內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境內銀行”)以及6家境外重要銀行(以下簡稱“境外銀行”)上半年的財務狀況,包括盈利能力、資產質量、負債情況和資本情況四大方面。

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銀行業整體經營呈現穩步向好態勢,資產規模合理增長、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盈利能力持續增強,資產質量趨於改善,資本整體保持充足水平,經營業績顯著優於境外銀行。

撥備計提壓力有所緩解

利息淨收入仍是境內銀行主要收入來源

報告指出,鑑於國內疫情控制得力,經濟復甦回穩,資產質量持續改善,撥備計提壓力有所降低。其中,減值準備計提或轉回是造成銀行業盈利能力大幅波動的主要因素,尤其境外銀行波動更為劇烈。

具體來看,10家境內銀行營業收入增速有所回升,整體增幅為6.83%,超過上年同期增幅;而6家境外重要銀行受新冠疫情衝擊嚴重,營收降幅明顯,其中5家境外銀行上半年營收均低於2020年同期。

撥備前利潤增速持續分化,境內銀行上半年撥備前利潤總額整體增幅為6.31%;而境外銀行撥備前利潤整體降幅逾10%;境內外銀行歸母淨利潤均實現增長,前者同比增幅為13.79%,後者同比增幅為348.03%,較上年同期存在較大幅度上升。

報告顯示,境內銀行業績的進一步增長主要因為中國疫情控制最為得力,經濟逐步復甦回穩,資產質量持續改善,撥備計提壓力有所降低以及上年同期基數較低等多種因素影響。而境外銀行主要是因為撥備轉回帶來的利潤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境內銀行人均盈利能力差異較為顯著。具體來看,境內銀行人均淨利潤平均值為4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幅15.81%;其中,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人均淨利潤明顯高於同業,達到68萬元。

從收入結構來看,利息淨收入是境內銀行最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其中郵儲銀行、農業銀行利息淨收入佔比最高,分別達到84%、78%。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這一收入佔比相對較少,均為59%。而境外銀行利息淨收入平均佔比接近45%,遠低於境內銀行。

就非利息淨收入而言,股份制銀行得益於零售業務發展,財富管理類收入增長帶動中間業務收入整體增加;國有銀行中,郵儲銀行代銷業務尤其是代銷保險業務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從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佔比來看,境內銀行中僅招商超過境外銀行的平均水平,達到30.97%。

德勤中國銀行業及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郭新華表示:“上半年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合理增長,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盈利能力持續增強,資產質量趨於改善,資本整體保持充足水平,經營業績穩定,為‘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境內銀行貸款規模持續增長

不良貸款出現雙降

就不良貸款領域來看,截至6月末,境內銀行不良貸款餘額較年初有所增長,但各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變動較為分化。

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中國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則呈現下降趨勢,下降也主要是因為次級類貸款餘額下降或損失類貸款餘額下降。

受上半年貸款投放量高於不良貸款生成影響,不良貸款率小幅回落。6月末境內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30%,較年初減少9個基點。其中,中國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最快,較年初減少16個基點;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最低,為0.85%。

從具體分佈來看,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房地產業是貸款不良集中暴露的前五大行業。其中,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紛紛回暖,不良貸款出現“雙降”。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部分境內銀行的製造業不良率有所下降,但不良貸款餘額仍有增長。報告顯示,各境內銀行在增加對製造業貸款信貸支持的同時,也應關注由於投放量上升後持續的貸後管理和風險管控壓力。

就市場關注的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來看,今年是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實施的第一年,部分銀行信貸結構調整承壓。截至6月末,六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佔比均符合監管要求,部分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仍超過監管紅線,不過相比年初有所回落。

財富管理業務競爭加大

理財產品成為銀行競客的直接利器

伴隨着近年來居民收入的穩健提升、中產階級的快速崛起,中國居民財富保值增值服務需求日益增加,各家銀行紛紛將財富管理作為一項重要的業務挑戰,着力打通財富管理價值鏈。上半年境內外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2021年上半年末,10家境內銀行管理資產規模合計141.07萬億元,較年初相比增加7.7萬億元,增幅5.81%。其中存款規模合計124.83萬億元,增幅為6.71%,表外理財規模合計16.24萬億元,受理財業務過渡轉型的影響,表外理財規模較年初略有下降。

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審計及鑑證副主管合夥人曾浩表示,“目前,財富管理已成為銀行競爭客户的主要手段。就存款和理財產品的相對結構而言,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規模佔比明顯偏低,而所有股份制銀行的理財業務規模佔比均超過了20%。在實際經營中,股份制銀行在存款和財富管理業務平衡方面往往會面臨較小的壓力,在大財富管理的經營理念下,理財產品已成為股份制銀行在資金端競爭的有效利器。此外,理財子公司已成為財富管理市場的重要新生力量。”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25.8萬億元,理財子公司存續產品為10.01萬億元,佔比38.8%。其中國有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和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分別為5.42萬億元和3.52萬億元,合計佔比為34.65%。

報告顯示,雖然理財子公司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受益於理財業務的快速增長,理財子公司2021年上半年已經實現全面盈利。其中興銀理財、招銀理財實現淨利潤超過10億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張冰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7 字。

轉載請註明: 上半年銀行業發展幾何?撥備計提壓力緩解,理財產品成競客關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