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再現瘋狂炒作 業內人士稱行情或在一週內結束
炒作的資金從沒有消失,只是在等待時機。
時隔7個月,可轉債“妖風”捲土重來,再度侵襲市場。自本週一起,以藍盾轉債等品種為代表的個券在A股市場低迷震盪之際再掀“熔斷潮”。儘管已有多家公司提示交易風險,但目前暴漲行情還在延續。
截至10月22日收盤,近20只轉債盤中臨停,其中,萬里轉債、哈爾轉債、正元轉債、銀河轉債等臨停兩次。正元轉債暴漲170%,成交額超百億,銀河轉債漲超73%。“現在市場太激烈,動作太快。”一位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説,但行情可能在一週內就結束,我們今天很多票都直接出貨了。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從本質上來講,此輪可轉債市場的暴漲和3月份類似,均為部分餘額較小的轉債走勢明顯背離正股,呈現出較為狂熱的炒作意味。不過相比3月,當前涉及的轉債品種範圍更廣,漲跌波動也更大。
緣何再度上演“熔斷潮”?
進入10月以來,可轉債市場回暖,尤其是本週,隨着轉債換手率的飆升,部分個券出現暴漲。先是10月20日,在藍盾轉債的帶領下,多隻可轉債大漲,盤中有13只轉債觸發熔斷,當晚藍盾股份、盛路通信、模塑科技三家公司發佈了交易風險提示。
再是10月21日,轉債市場火爆行情持續,當日7只轉債盤中臨停,其中萬里轉債、九洲轉債、藍盾轉債盤中臨時停牌兩次,藍盾轉債換手率更是達到12436.26%。到了10月22日,可轉債繼續強勢上漲,截至當日收盤,近20只轉債盤中臨停,其中,“正元轉債”暴漲170%,成交額超百億。
對於近日可轉債突然出現的暴漲,上海純達資產管公司基金經理張一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輪跟3月份的那波相似,都是股市投資情緒不佳,資金抱團取暖,從而合力推高小規模轉債。
這從側面也反映出,炒作的資金從沒有消失,只是在等待時機。一位可轉債市場資深從業者對記者説,本輪可轉債市場暴漲,遊資炒作因素大,其次是借助特定主題發揮。
上述資深從業者還補充道,另外一個原因則在於市場流動性充裕,當前股票市場方向尚未明朗,債券市場預期偏緊,市場上過多的逐利資金轉向流動性較好且可以進行“T+0”交易的轉債市場,尤其是那些規模尚小的轉債,對大資金來講容易控盤。
中信證券首席大類資產配置分析師餘經緯也對記者稱,當前權益市場缺乏明確熱點,資金需要一個流向,轉債的無漲跌停日內迴轉交易均提供了便利。
與3月份的暴漲相比,兩輪可轉債行情均有市場逐利資金炒作的特點,且都是藉助概念題材進行炒作,尤其是此輪更為明顯。比如,3月份主打疫情概念,此輪題材則更多,5G、新能源、消費、醫療、量子技術等概念主體輪番上演。還需注意的是,3月份的上漲屬於疫情衝擊後的修復因素,而此次小盤轉債的暴漲炒作因素更甚。
觀察漲幅較高的券種,不難發現,基本還是以債券餘額(即規模)在1個億或1-2億的轉債為主。“目前這類轉債容易控盤,在集團衝鋒的情況下,散户及投機情緒較,但此類轉債已經大幅脱離基本的理論價格區間,參與需謹慎。”張一葉説。
除了債券餘額外,也有資深從業者總結稱,這類轉債還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價格高,主要是絕對價格高,轉股價值普遍在130元以上,個別轉債轉股溢價率也較高;二是換手率高,日換手率高達數倍,這被視為遊資“T+0”交易的典型特徵;三是以深市創業板公司為主,公司市值較小,正股彈性也較大;再者,這些轉債的評級大部分都不高,一般在“AA-”級及以下。
警惕暴漲背後的風險
儘管轉債市場還在節節攀升,但業內的共識在於,轉債和正股的背離最後終將回歸,這只是時間問題。當被問及此波行情大概會持續多久時,張一葉對第一財經稱,監管可能很快就會介入,行情或在一週之內結束。
餘經緯也表示,目前,投機者都在與時間賽跑,如果中途有標的提前贖回,將加速轉債市場的迴歸進程。3月炒作熄火時就是一片狼藉,這波幅度更大,風險也更大。
對於投資者而言,在這波暴漲中,還需警惕強贖風險。通常而言,公司強制贖回的條件有兩個:一是連續三十個交易日至少有十五個交易日股價上漲到轉股價的130%,二是流通數量低於3000萬元。因此應警惕價格過高、流通盤過低的轉債。
張一葉建議,對於絕對價格較高的轉債(以100元為基準,130為紅線),且轉股溢價率較高的轉債,建議非專業投資人遠離;另對於明顯的投機標的,如果不具備快進快出的能力,持倉隔夜很可能引發次日50%或更多的虧損。
業內人士提醒稱,投資者首先要明確自身的損失承受能力,不能盲目追風,規避價格過高、轉股溢價率也較高的轉債;對於價格高、但轉股溢價率低的轉債進行識別,若正股基本面良好,可適當配置,但需根據自身承受力確定配置比例。
事實上,市場也在關注監管的動向。張一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3月可轉債炒作之時,監管確實對此類炒作事件有過一定監控,但當時監管的重點工作項目以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自查、投資者教育為主,並沒有針對具體的個人或機構進行公開處罰等。根據歷史經驗,短期內監管應該會重提預警之事,市場的炒作之風會有所收斂。
但也有觀點稱,從監管的角度看,為了不過分干預市場,預計不會出台限制交易、限制價格等強硬手段,可能會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一是強化監管稽核和加大處罰力度,對優先配售的大股東、持倉佔比較高的機構或個人、頻繁交易的賬户進行重點監控,對各種異常交易、操縱市場等行為進行懲處;二是倡導價值投資理念,穩定各機構投資者,防範個別機構跟風炒作行為,督促機構投資者對個人客户進行監控與異常上報;三是對個人投資者進行風險揭示,加強轉債知識的宣講。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家券商已向投資者發送了簽署《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投資風險揭示書》(下稱風險揭示書)的要求,比監管規定的時間有所提前,投資者簽署風險揭示書之後,才能參與可轉債的打新和交易等。這可能是考慮到近期轉債市場風險較大,同時再加上監管要求,因此機構陸續下發。
今年7月24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發佈了《關於做好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稱,自10月26日起,參與可轉債申購、交易的普通投資者,應當以紙面或者電子形式簽署風險揭示書。有市場人士認為,隨着10月26日可轉債新規開始實施,可能不利於轉債個券炒作行情的延續。
張一葉提及,本次的風險提示書內容,吻合可轉債發行募集説明書的風險提示部分,監管旨在通過此形式,消除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投資風險問題。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