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許多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現實困難。一些企業主反映,上游原材料價格高企、訂單不足、用工難用工貴、融資難回款慢、物流成本高、新冠肺炎疫情散發、用電緊張等因素都在影響其經營和發展。
工信部的數據顯示,9月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11.2%、3.6%,下行壓力加大。如何幫助中小企業儘快脱困?
在今天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記者獲悉,工信部、中國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陸續公佈了一系列措施,多措並舉幫中小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不斷提升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中小微企業為經濟增長貢獻了最鮮活的動力,目前,我國的市場主體已達到1.5億户,其中企業4600萬户,99%以上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眼下,中小企業正面臨着各種現實困難。
浙江金華的一位90後企業主告訴記者,由於上游的鋼鐵等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他所經營的工廠遭遇了成本增加、訂單減少、用電緊張等許多問題。加之許多地方出現零散的疫情,快遞物流也受到影響,一些貨物發不出去,企業資金流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對此,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了包括加大紓困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推進減税降費、靈活精準運用多種金融政策工具、推動緩解成本上漲壓力、加強用電保障、支持企業穩崗擴崗、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着力擴大市場需求、全面壓實責任9條具體措施。
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推動《通知》落地生效,一是推動各相關部門、各地區按照職責分工,完善工作機制,加大工作力度,抓緊出台配套政策;二是加強政策研究儲備,強化中小企業運行監測分析,推動適時將部分階段性惠企政策轉化為可長期實施的政策,不斷提升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進一步穩定中小企業發展預期和信心;三是加強政策監督評價,定期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開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督查工作,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峯表示,有關部門將加大減税降費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例如階段性提高小規模納税人增值税起徵點,降低部分小微企業所得税,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等。
為中小微企業送去金融“活水”
融資難融資貴依然是困擾中小微企業的一大難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過去一段時間,人民銀行積極發揮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定向調控、精準滴灌作用,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支持地方法人銀行增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貸款。
此外,人民銀行也在鞏固提升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效果。從2020年至今年10月,全國銀行累計對14.4萬億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其中支持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付息11.8萬億元,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9.1萬億元。
據鄒瀾介紹,人民銀行也在着力提升中小微企業供應鏈融資便利度,發佈供應鏈金融管理制度,構建供應鏈金融規範發展政策框架,支持中小微企業通過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進行融資。今年1-10月,中徵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共支持近兩萬家中小微企業獲得融資1.46萬億元。
鄒瀾表示,下階段人民銀行將採取一系列措施。例如,用好新增的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引導地方法人銀行增加信貸投放,將優惠利率傳導至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運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2000億元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推動中小微企業綠色低碳轉型;重點關注延期貸款、信用貸款的質量情況,有效防控信貸風險等。
培育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目前已發佈的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措施中,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措施尤為引人關注。
金融方面,截至今年10月末,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整體獲貸率超七成,户均貸款餘額為7526萬元;10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4217萬户,同比增長34.1%。
財政方面,今年中央財政新增支持“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資金,目前已經安排35億元,支持1300多家“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安排30億元繼續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減補政策。
“專精特新”企業是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型特徵的中小企業,也是政策層面大力培育的企業主體。目前,全國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家,帶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入庫企業11.7萬家。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有13個項目都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參與申報。
梁志峯透露,工信部正在健全完善“百十萬千”梯度培育體系,力爭到2025年通過中小企業“雙創”帶動孵化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1000家左右的製造業單項冠軍。
為培育更多更優秀的專精特新企業,最近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提出了10項實事、31條具體任務。例如,鼓勵金融機構打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信貸產品,國家開發銀行提供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專項金融支持等。
本報北京11月23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