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中國向世界宣佈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獲得世界各國廣泛讚譽。隨後,日韓相繼承諾2050年達到碳中和。美國也於2021年2月19日重返《巴黎協定》。目前,全球190多個國家再次形成高度共識,共同推進人類能源轉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能源轉型還是能源增量應用,中國製造正堅定地推動人類能源轉型。作為全球可再生能源製造和應用第一大國,中國加快碳中和進程,將進一步推動疫情下世界經濟的“綠色復甦”。而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以通威為代表的光伏企業將持續發揮帶頭引領作用。
綠色發展的三個底層邏輯
能源變革是實現綠色清潔高質量發展和氣候治理的必由之路。當前,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端氣候災害頻發,霧霾問題及資源不可持續問題,已成為當前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聯合國報告指出,全球的整體減排力度須在現有水平上至少提升5倍,才能在未來實現《巴黎協定》確定的控温目標。在談及“雙碳”目標下的光伏產業發展前景,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曾指出,綜合比較各種能源利用形式,太陽能光伏發電是目前人類可使用的能源中路徑最短、效率最高、可持續利用,並在有限空間提供了人類需求的無限能量,實現了資源、環境和諧相處,是破解當前的霧霾之困和具有里程碑式的能源生產方式。
目前全球温室氣體的排放,主要源於化石能源的消耗。而從製造過程和技術支撐來看,我國光伏產業已建立起從核心原材料到主要設備、主要產品、系統集成的完整體系,規模全球第一、成本全球領先。根據麥肯錫研究報告,中國光伏是中美兩國對比中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從能源投入產出來看,製造光伏發電系統全過程的能源消耗,在電站建成後半年左右即可全部收回,而系統設計壽命為25年,可以實現長期零排放、接近零消耗持續發電。
十多年來,隨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迭代升級不斷加快,智能製造迅速推廣,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90%以上,最低中標電價紀錄被不斷刷新,具備了大規模應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條件。光伏產業成本進一步降低,不僅支撐了行業的發展空間,更為光伏企業與社會找到了最大公約數,提供了最大的共同成長空間和全球能源轉型的巨大市場,從而推動光伏產業成為全球實現碳中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一主角。近年來,隨着中國製造的光伏產品走向世界,不但大大加快了發達國家的能源轉型速度,更重要的是為“一帶一路”沿線及廣大的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全新的發展路徑,幫助他們跨過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一步踏入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發力碳中和 搶跑新賽道
加速我國碳中和進程,實現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築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的必然選擇。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進口原油5.06億噸,石油外貿依存度達72%,外匯支出2413億美元,是淨消耗外匯最大的商品;2020年,我國進口原油增長到5.42億噸,石油外貿依存度創歷史新高,達到73.5%,因原油價格降低,外匯支出有所減少,但仍有1900億美元左右。在我國進口原油中,約有80%需經過馬六甲海峽。因此,加快以光伏為代表的發展可再生能源,是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的必然選擇。
在劉漢元看來,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起點,大力推動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不僅能為全社會提供穩定可靠、清潔經濟的電力,為我國經濟內循環提供保障,還能推進能源轉型升級,助力我國減排目標早日實現。因此,加快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加速碳中和進程,築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通過10年到20年的時間,實現我國能源增量的70%以上、存量的50%以上的可再生清潔化替代,將國家能源供給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能夠一勞永逸解決石油進口可能被“卡脖子”的問題,徹底實現我國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獨立供應,節省大量外匯支出,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國家戰略安全保駕護航。
中國將在清潔能源的全新賽道上真正實現“彎道超車”。隨着技術進步,當前中國光伏發電已基本實現平價上網,發電成本實際已經降到了10美元左右每桶原油的價格,且發電全過程零污染、零排放。中國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統產能,產品每年發出的電力,相當於五千萬噸石油的等效當量。劉漢元表示,2020年平均上網電價已降至0.35元/千瓦時,預計“十四五”期間還將降低到0.25元/千瓦時以下,屆時光伏發電成本將低於絕大部分煤電。如進一步考慮生態環境成本,光伏發電的優勢將更加明顯。隨着中國光伏產業自身的良性發展和政府部門的堅決落實,再加上良性的經濟循環,中國2030碳達峯、2060碳中和目標有可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前5到10年實現。
新漁業、新能源、新農村
在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過程中,光伏企業要發揮帶頭引領作用。每個企業都做變革的參與者,同時也會成為變革的受益者。通威集團一直致力於綠色低碳發展,自2006年進軍光伏新能源產業以來,已打造出全球高純晶硅和高效太陽能電池片兩大產業龍頭,成為全球能源革命的主要參與者和重要推動力量。
今年2月1日,通威集團在全國率先按下了全面啓動“碳中和”規劃的按鈕,成立碳中和專項小組,宣佈全面啓動碳中和規劃,推動公司綠色低碳發展,並計劃於2023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成為全行業首家提出“碳中和”目標的民營企業。通威計劃於2023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相比2060年的國家目標,整整提前了37年。7月30日,通威集團正式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和中國企業氣候行動,以實際行動積極踐行可再生能源企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據統計,在通威旗下相關產業的整個生產和運營環節,2020年全年外購電力超過70億度,其中用電總量的67%來自於水電,僅三分之一來自於火電。與此同時,通威緊跟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提檔升級“漁光一體”產業模式,推動漁、電、旅遊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集“新漁業、新能源、新農村”為一體的三新產業園區快速落地中國大江南北,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輸送到千家萬户。目前,以“漁光一體”為主體的光伏電站已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併網總規模超過2.5GW,年清潔電力發電量已超過20億度,領跑中國水面光伏電站市場。
隨着公司“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加快發展,通威僅新增用電量預計將超過100億度。在此量級和水平上,通威將繼續借助新能源產業優勢,通過大力發展“漁光一體”光伏電站所發清潔電力實現碳減排,兩者持續品迭形成碳流閉環,並最終實現碳中和目標,持續推動我國能源轉型升級,助力我國及全球“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
未來,通威將繼續致力於綠色農業、綠色能源“雙綠色發展” 道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全球“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積極貢獻通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