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此次部分高槓杆房企出現流動性問題,平安銀行能夠完美避“雷”,主要歸功於該行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房地產貸款審查機制 。房企風險整體可控背後,隱藏着平安銀行的風控“密碼”。
近期受到個別房企資金鍊斷裂的衝擊,整個銀行股股價整體出現了下跌。但對於部分銀行來説,這未嘗不是一個機會。
據瞭解,在此次出現流動性危機的高槓杆房企中,平安銀行貸款的風險敞口為零。平安銀行能夠完美避開風險,主要歸功於其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房地產貸款審查機制。
這點從平安銀行過往涉房貸款產生的不良率也已有所體現。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6月30日,該行給房企貸款不良率只有0.57%,給個人房屋按揭貸款不良率更是低至0.31%,遠低於對公貸款不良率和個人貸款不良率。
此次部分高槓杆房企出現流動性問題,對於各家銀行來説可謂一次風控大考。平安銀行能夠交出了這份優秀的答卷,背後隱藏着怎樣的風控“密碼”呢?
嚴格把關 築起風控“護城河”
近期,部分房企出現流動性危機,對房地產、金融行業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受此影響,銀行股普遍承壓,平安銀行股價一週跌去9.92%。
但是,據悉平安銀行在出現流動性危機的高槓杆房企中並沒有風險敞口。躲開“踩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平安銀行前瞻性的判斷。
自2019年起,平安銀行就認識到地產市場未來資金鍊的嚴峻性。亦是自該年開始,平安銀行由原來的事業部、分行運營改變成了分行運營,總行統一管理的分治風險體系,即分行負責業務推動,總行負責業務審批及政策制定。
除了前瞻性判斷外,平安銀行放貸時往往會更傾向於採取源頭控制風險的方式。具體來説,對於房地產行業,平安銀行會從四個方面嚴格篩選客户:
在客户選擇上,平安銀行建立起嚴格的白名單管理體系,嚴格控制給負債踩線的房企放貸,重點選擇實力強勁、負債率較低的頭部客户;在區域選擇上,平安銀行也會重點更多選擇在一線城市或者選擇二線人口淨流入、產業支撐力強的房企;
在項目選擇上,平安銀行會重點選擇區位和成本有優勢、銷售前景好、去化週期短的項目,並積極支持舊城改造、租賃住房、保障性住房等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項目;在授信管理上,則通過前端實行嚴格的主體和項目准入管理,一級後端實行嚴格的項目建設、項目去化和銷售資金回籠監控管控,以確保項目整體風險可控。
事實上,不止是平安銀行,整個平安集團的地產風險都整體可控。
公開信息顯示,平安集團3.8萬億保險資金中對房企股票投資敞口是631億,佔險資總規模比例只有1.7%。平安集團所投資的幾家地產企業,大多沒有踩“三條紅線”的紅檔或者橙檔。
從這個角度上説,在客户選擇上的嚴格把關,已經為平安銀行築起了第一道風控“護城河”。
智慧風控系統助力避“坑”
平安銀行成功避“坑”房地產,也離不開董事長謝永林提出的對公業務兩大殺手鐧。
一是綜合金融。據悉,平安銀行利用集團優勢建立了團體金融委員會風險組織,在線下對房企研究、白名單制定、政策區域准入等領域交流較多。這樣組織信息交換,極大地幫助平安銀行從更多維度避免了貸款風險。
二是科技賦能,發力科技也是平安銀行風險防範的一大特色。關於科技賦能,最直觀的體現是平安銀行的智慧風控系統。其中,包括智慧監測和智能預警等多個功能。
在智慧監測方面,平安銀行通過捕捉風險信號進行推送預警,總分行聯動,分行核查後及時採取風控措施。目前經推送後排查核實,實際生效的預警信號單月在3-5個,有效警示風險信號。如:某項目股東變化,提示分行排查後發現實為利用項目公司股權重複融資。又如,某地產集團其他板塊關聯企業涉訴自動推送,排查後發發現集團資金鍊緊張,及時收緊項目管理、隔離集團風險。
在智能預警方面,平安銀行則通過科技驅動,支撐項目全流程風險管理,大數據全面檢視進行動態項目管理,打造地產智慧風控平台,實時一覽資產與風險信號。據悉,未來,平安銀行將實現管理界面一覽上百家集團、超50個城市的資產分佈,項目風險界面五個場景超20個信號實時亮燈。
比如,在日常監測中平安銀行曾發現回款率長期較低,經核查發現預售户開立他行,後續及時歸攏資金確保資金封閉管理。在後續智慧風控系統的項目風險監測中,將對回款率長期低於區域水平的亮燈,實現批量動態監測。類似的還有授信資金提用比例與工程進度建設比例、實時動態抵押率等應用。
據平安銀行副行長郭世邦介紹,目前,平安銀行180天的預警準確率接近90%,90天的預警準確率達到了90%以上,基本實現提前半年就可以預見到客户信用風險,為銀行預留了充足的退出或處置時間。
對於智能預警的價值,郭世邦表示,在還未出現風險體徵時,智能預警便可以預篩出潛在風險點,對整個風險資產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的覆蓋。
某種程度上説,正是由於以上兩把“殺手鐧”,讓平安銀行在此次地產行業波動帶來的銀行風控大考中,得以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長期來看,這樣的風控能力,也將成為平安銀行鞏固和擴大其行業優勢的基礎。
房地產風險整體可控
除了房地產貸款客户選擇非常審慎外,平安銀行對授信地產客户的貸款也極為謹慎。該行給房地產行業的貸款佔比,遠低於監管要求,同時,針對現有涉房貸款的不良率也始終保持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
從整體規模看,平安銀行的涉房貸款絕對量5504億元,其中2589億元為按揭貸款,2915億元為對公企業貸款,比例並不算高。去年,中央、國務院針對"房住不炒"的決策部署下,嚴格控制房地產貸款的規模和佔比,要求股份行給房地產行業的總貸款佔比不能超過27.5%。
而平安銀行截至2021年6月30日,按照監管口徑統計的房地產貸款(包含對公房地產行業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總貸款為20.45%(<27.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總貸款為9.65%(<20%),遠未達到監管規定的上限要求。
同期,平安銀行給房企的貸款不良率只有0.57%,低於該行對公貸款不良率0.99%;給個人房屋按揭貸款不良率更是低至0.31%,遠低於總體不良率的1.07%。其中,涉房貸款中的按揭貸款對平安銀行來説猶如壓艙石一般的存在。從過去看,按揭貸款往往期限長、風險小(以房屋為抵押)、消耗資本少,是所有貸款中的優質項目。
可以看出,平安銀行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貸款不僅遠低於監管要求,其不良率表現也低於該行整體貸款不良率。總體來説,平安銀行的地產風險整體可控。但市場似乎尚未完全認知到這一點。或許正是看準了這一機會,9月以來,該行董事長、行長、副行長等高管紛紛出手增持。
有分析人士稱,站在當下,平安銀行高管紛紛增持,不僅對市場傳遞了積極信號,也在情緒層面打消了市場近期對平安集團和平安銀行的擔憂。隨着投資人認知的逐漸修正,市場對優質銀行的“誤殺”,大概率也會在一段時間內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