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劍鋒:構築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 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
中新網1月3日電 題:殷劍鋒:構築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有助於降低宏觀經濟週期性波動
中新財經記者 夏賓
“中國的金融體系是以銀行為主導的體系,銀行是金融體系的壓艙石,銀行穩則金融穩,金融就能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峯近日對中新財經表示,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多年時間裏,中國的銀行業曾經歷經多次重大調整,為消化吸收金融風險、推動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殷劍峯表示,在新形勢下,中國的銀行業再次面臨轉變經營理念、重新定位功能角色、順應實體經濟新趨勢的重大調整。
如何轉?怎麼辦?對此,殷劍峯舉例稱,浙商銀行提出新的經營策略就是,基於小額分散資產、弱週期行業和客户服務總量等三支柱,構築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
首先,在全球經濟週期性下滑、波動加劇的態勢下,構築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是銀行規避風險的主動舉措。
殷劍峯表示,目前全球經濟正面臨三重挑戰,包括滯脹壓力、巨大的債務壓力以及全球化正發生深刻的調整。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思潮抬頭,世界經濟復甦乏力。面對全球經濟週期性下滑和波動加劇的態勢,提出要構築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這一提法體現了銀行業自身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主動擔當。
其次,構築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既可以提高銀行自身的價值,更有助於降低宏觀經濟的週期性波動,維護金融穩定。
殷劍峯稱,銀行經營遵循“三性”原則,即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評估銀行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獲得多少收益,更在於銀行承擔多少風險,經風險調整後的收益才是度量銀行價值的適當指標。
他指出,從宏觀上看,銀行是否穩健經營還決定了經濟週期的波動幅度乃至宏觀金融穩定。長期以來,銀行都被當作是順週期行業,甚至被看作是助推經濟週期波動的金融加速器。為此,浙商銀行提出資產配置要偏重於小額分散資產和弱週期行業資產,通過控制授信集中度來分散風險,通過選擇經濟週期相關性較弱的行業來降低風險係數。
最後,構築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是要對銀行的功能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從而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
殷劍峯認為,中國的金融發展必須走中國式金融現代化的道路。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是中國金融發展的實情和國情,中國的金融發展不可能、也不必要效仿其他國家模式。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要實現現代化,其核心必然是銀行業功能角色的重新定位,使得銀行業從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賺取穩定息差的簡單模式,轉向為實體經濟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
“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時間裏,中國經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工業化,正在進入產業結構優化、需求結構調整和增長動能轉換的新的轉折時期。”殷劍峯説,在這一時期,提出構築經濟週期弱敏感資產的銀行經營思路,並非是消極地規避風險,而是要通過銀行的穩健經營和功能角色的重新定位,積極作為,順應發展大趨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