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夥伴的人才生態:標準、密度、開源

作者|吳俊宇 來源|深幾度(ID:deepchanpin)

「摘要:一個行業能否長久發展往往要看“人才密度”和“人才開源”。“人才密度”來源於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他主張一個行業、一個地區、一座城市要形成高密度人才體系。“人才開源”理念來源於德勤。它幫歐美數字化轉型企業打破了“一家公司的勝利是另一家公司的損失”的思維。」

在互聯網行業,頭部創業公司常常渲染這樣一種人力資源使用方式——激烈的人才爭奪,通過整體收購、高薪聘用的方式挖掘“不成熟人才”。

這種招聘策略的底層邏輯是:

先招再説,激進搶佔賽道;

挖人牆角,壓制潛在對手;

不可否認,這種策略在當下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尤其是在業務快速擴張的互聯網公司普遍存在。

然而這種“策略”談不上“戰略”,在當下互聯網存量競爭中是一種零和博弈的思維,由於業務線不穩定,公司上下瀰漫着朝不保夕的不安定感。

長遠來看,不僅不利於人才梯度建設、知識經驗積累,也不利於行業長期持續發展。成熟的公司在思考企業自身人才建設的同時也會思考行業生態內其他企業的人才建設。

一個行業能否長久發展往往要看“人才密度”和“人才開源”。

注重“人才密度”,崇尚“人才開源”的企業和產業所形成的人才生態系統就像是生物繁衍、蝴蝶授粉,這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人才共享機制;

規模化的創新;

傳幫帶的示範;

探討性的氛圍;

要知道,早在2013年歐洲數字化轉型市場就形成統一的數字技能和就業聯盟,而在同一年,華為設置了精英賽,也在做出相關思考。

今年華為生態夥伴精英賽中,“人才密度”和“人才開源”現象突出,在中國數字化轉型人才短缺情況下在用“以賽代練”的方式選拔優秀人才,梳理人才標準,推動產業前進。

01

人才密度

“人才密度”來源於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他主張一個行業、一個地區、一座城市要形成高密度人才體系。

目前中國ICT產業處於人才短缺的狀態。2018年華為與信息技術工科產學研聯盟聯合發佈的《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顯示,2017年國內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達765萬,2020年將達到1246萬,

華為和夥伴的人才生態:標準、密度、開源

在龐大的人才缺口之下,想要形成可持續的人才發展生態,產業內第一步需要把各個公司、各個領域的頂尖優秀人才篩選、識別出來,形成高密度的人才的聚合。

事實上,這一次精英賽基本覆蓋了目前的主流廠商、主流賽道。

從數據上看,這次精英賽設置了10大賽項,44個細分賽道,有1.1萬名合作伙伴報名。個人賽覆蓋1000+合作伙伴公司,公司賽則涵蓋了160+合作伙伴公司。

「深幾度」在《轉型樹木,華為“樹人”》中就提到:

華為生態夥伴精英賽對技術、產品、商務、銷售人員等一線業務人員來説,這是個豐富知識、開拓視野、結交人脈、認識自我的重要機會。

在和來自中建材信息以及雲智銀河等公司的參賽選手交流時也發現,選手參賽前往往就對賽事有所期待,希望通過賽事瞭解目前行業數字化轉型最新發展動態以及華為對生態合作伙伴的相關政策標準。

事實上,在參加比賽之後,也的確可以查漏補缺,走出同温層,改變思維方式、工作方式。

當然,華為生態夥伴精英賽2020和往年也有一定的差別。這次大賽背景相對複雜。

在國內,新基建上馬,行業數字化轉型被全行業認可,所有云廠商都在爭奪生態夥伴,行業廠商多元,標準複雜,每一家廠商的政策標準,推進速度、生態規模都不一樣;

在國際,全球ICT產業鏈處於相對複雜的情況,中國行業數字化轉型需要更多本土人才的迅速培養和成長,通過實踐和賽事的方式迅速投入到實戰之中。

事實上,無論是這一次賽事,還是過去一年華為和生態合作伙伴之間的合作,都在將數字化轉型領域的人才不斷髮掘出來,甚至還在強化人才的能力。

華為和夥伴的人才生態:標準、密度、開源

以雲智銀河為例,這家企業過去在視頻安防、智能AI、視訊通訊領域有十幾年耕耘。

過去主要從事分銷業務。如今則是適應數字化轉型的趨勢逐漸成為服務商和方案商,和華為之間也有了更深的合作。

雲智銀河成為華為生態合作伙伴之後,逐漸意識到華為生態的成長性:

1、在生態內有着開放透明的標準,而且可以和華為專家進行理論探討和技術探討,尤其是這一次生態夥伴精英賽更是對齊了生態合作伙伴之間與華為的共同目標;

2、華為會幫助生態合作伙伴在培訓、政策、技能、服務領域制定規則,規則極其明晰,可以幫助企業迅速轉型,適應當下上雲的趨勢,服務到行業數字化轉型之中;

3、華為會把雲智銀河這類生態合作伙伴帶到大型政企客户的服務項目之中,為夥伴降低和大型政企客户合作時的品牌門檻、溝通門檻、技術門檻;

在採訪過程中,幾家公司的參賽者都提到了這樣一個現象:在和華為的合作過程中,團隊整體業務水平和技術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過去業務線和技術線往往可以獨立運行,團隊負責人往往只需要專精技術或專精業務,然而如今需要技術線、業務線同時跑通。

02

人才開源

“人才開源”這種理念來源於德勤。它幫助歐美數字化轉型企業打破了“一家公司的勝利是另一家公司的損失,一家公司的僱員不換僱主就不能為另一家公司工作”的思維。

華為和夥伴的人才生態:標準、密度、開源

德勤人力資本業務主管朱迪思·彭寧頓(Judith Pennington)2013年曾對《華爾街日報》解釋:

“人才開源”戰略要求通過在招聘過程中的跨僱主合作,建立一個更成功、更廣泛、更高質量的人才管道。這意味着擴大現有的人才基礎,並通過更有效地在公司內部和跨公司之間共享員工來利用人才生態系統。

在中國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人才開源”則是意味着領頭企業和生態企業需要聯合制定人才標準,培育人才技能。

這往往也意味着企業和企業之間競爭意味會更低,合作的意味則是更強,而且會形成非常明晰的體系和標準——這在今年的精英賽中得到了體現。

中建材信息是國內知名的數字化轉型服務提供商,一位來自中建材信息的參賽選手就提到,目前中建材信息正在西南地區為一批政企數字化轉型提供服務,集中在智造、物流、醫療乃至零售領域。

這位選手曾在中國移動、華為工作,用他自己的話來説,他從一踏入工作崗位,就在接受華為技術體系的洗禮。如今他又把這套體系運用在新的工作崗位和客户服務之中。

常年觀察華為生態夥伴精英賽的ICT行業媒體人張戈提到,今年華為生態夥伴精英賽與往年最大不同之處在於:

往年大賽中參賽者在華為專家的面前往往是“答辯者”姿態,然而今年華為專家和參賽者之間形成了很好的探討互動,雙方更多是平等交流。

事實上,在「深幾度」在現場觀察中也發現了這樣兩種現象:

1、華為專家時常會表示,自身對特定領域並不是很瞭解,希望參賽者能多加解釋;

一家企業在這次華為雲解決方案相關賽事中給出的一個解決方案是保險雙錄,這種解決方案誕生源於監管政策變化,和傳統軟件解決方案相比深入到了細分場景。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專家和該方案參賽者進行了長時間交流,在服務落地時所遇到的問題。

2、華為專家會向參賽者詢問對華為雲在管理、產品、技術層面上的問題和建議;

百分點公司則是在安防領域有着非常深入一整套場景解決方案,而且和華為雲EI有着非常密切的對接。

探討過程中參賽選手也直言不諱,在和華為雲的合作中,由於多次華為雲平台多次更新導致API接口變更,給這家公司的項目進展帶來過一些困擾。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專家則是並將其記錄在案,提到要在後續產品迭代過程中進行改進。

這些現象説明的問題是,華為生態合作伙伴主動性越來越強,這類情況的原因在於:

1、行業數字化轉型愈加深入,涉及的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愈加細分。合作伙伴對細分場景往往有着更深入的鑽研和理解,即使華為專家也要以學習者姿態瞭解不同領域;

2、華為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面臨的競爭對手愈加多元。既包括傳統的ICT廠商,也包括新興的互聯網廠商,華為需要了解行業最新變化以及生態合作伙伴的反饋;

華為和生態合作伙伴的交流、探討、互動的往往會形成“開源”的工作方式、思維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人才往往會在一個開闊的體系之中,明晰自己的職業成長路徑,也容易得到成體系的培養,並且在跳槽時,會把一家企業的標準和經驗帶到另一家企業,而且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經驗往往是共通的、適用的。

這也恰恰正是華為試圖在當下中國ICT領域構建起的可持續的人才生態系統。

03

人才標準

要知道,在華為設置精英賽的同一年,歐盟形成了歐洲電子能力框架(e-CF)。

其中提供了41項適用於ICT工作場所的能力、技能、知識和熟練程度的通用語言,還有從L1到L5的明確等級劃分,可在整個歐洲範圍內被政府和企業理解。

華為和夥伴的人才生態:標準、密度、開源

(via. European e-Competence Framework官網)

這個框架是在在歐洲標準化委員會信息和通信技術技能研討會下,通過許多不同國家的專家和利益相關者在合作過程中開發的,被視為是歐盟技術議程的一個重要貢獻。而且服務於數字技能和就業聯盟等關鍵政策目標。

華為和夥伴的人才生態:標準、密度、開源

(via. European e-Competence Framework官網)

e-CF適用於ICT服務、用户和供應組織、跨國公司和中小企業,適用於ICT經理、人力資源部門和個人、教育機構(包括高等教育和私人認證提供商)、社會合作夥伴、市場分析師、決策者和其他公共和私營部門的組織。

華為和夥伴的人才生態:標準、密度、開源

(via. European e-Competence Framework官網)

這樣的標準為公共和私營部門中需要就招聘、職業道路、培訓、課程、評估等進行溝通和決策的所有類型的組織提供了一個基本、明確和可靠的定位。

它對於設計和促進學習計劃和更明確的回應也非常有用從信息和通信技術組織、專業和專業角度滿足能力需求。也能夠識別成功履行職責和履行與信息和通信技術工作場所相關的職責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歐洲各地的公司和組織廣泛採用e-CF,已經開始提高ICT部門相關人力資源的透明度、流動性和效率。

當然,在中國數字化轉型劇變下,同樣也需要明晰的人才標準。

要知道,截至今年7月,華為的合作伙伴數量超過11000家,與 ISV夥伴發佈聯合解決方案1400多個,拿到華為認證的解決方案專家為3200多位,通過鯤鵬職業認證的夥伴超過了5000人。

華為很早就在推出認證架構,制定ICT產業人才培養標準。如此龐大的體系內,統一的人才標準會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形成統一的語言、統一的技術,便於不同企業共同服務政企客户。

它會起到“書同文、車同軌”的作用,也便於人才在不同企業之間的流動。

華為和夥伴的人才生態:標準、密度、開源

在這次精英賽上,華為還正式對外發布了華為高級行業解決方案專家認證,這也是中國政企在解決方案領域最高等級的認證。

華為通過這類認證的方式,圍繞客户更專業、更細分、更復雜的行業數字化場景,挖掘和選拔更多的專家型懂行人。

從認證通過的專家業務經歷來看,既有在重大項目中擔任諮詢顧問、架構設計等關鍵崗位的人,也有操盤過萬千或上億項目的解決方案銷售。目前安平、金融、製造企業完成了首批專家的推薦和認證。

可以説,華為通過這種方式推動中國ICT產業走向成熟。

編者按: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深幾度(ID: deepchanpin),作者:吳俊宇,前南都、中經記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07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為和夥伴的人才生態:標準、密度、開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