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QDII退潮,俄羅斯元素缺席,何以首募即巔峯?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寧鵬
俄烏衝突加劇,衝擊波亦席捲資本市場。紐交所暫停俄羅斯電信運營商Mobile TeleSystems PJSC (MBT.NYSE)、採礦和鋼鐵公司Mechel PAO (MTL.NYSE)以及在線房地產分類廣告公司Cian PLC (CIAN.NYSE)的交易。而納斯達克亦暫停了搜索引擎運營商Yandex NV (YNDX.NASDAQ)和在線零售商Ozon Holdings (OZON.NASDAQ)的交易。
“金磚四國”概念曾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國內市場曾有三隻“金磚四國”概念QDII基金。不過,首募即巔峯,“高開低走”特徵非常明顯,其中兩隻已轉型或清盤,唯一尚在運營的是信誠四國基金,目前規模僅0.11億元。
從當初的高光時刻到如今的一地雞毛,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金磚四國”一度風靡
QDII家族在實實在在的擴容。
截至2022年1月底,外管局已累計批准174家QDII機構投資額度 1575.19億美元,包括34家銀行、68家基金公司及證券公司、48家保險公司、24 家信託類機構。其中,基金公司是當仁不讓的主力,以705.4億美元的額度佔據近半壁江山。
而與之相比,曾經風靡的“金磚四國”QDII卻相形見絀。
國內投資者接觸到“金磚四國”概念產品,始於2007年。當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紛紛推出“金磚四國”銀行系QDII,其中包括工商銀行的“富甲天下”、農業銀行的“境外寶”等。
在2007年,除了銀行系QDII關注“金磚四國”概念外,也有基金系QDII將投資市場瞄準“金磚四國”和“金鑽11國”。
無論銀行系QDII 還是基金系QDII,都是在一個相當樂觀的環境下發行的。早期的“金磚四國”概念基金,已斬獲了不錯的收益。比如,2005年成立至2007年2月底,鄧普頓金磚四國基金的總收益達58%。
當時,投行對“金磚四國”更為看好。
根據高盛的預測,“4+11”國(“金磚四國”+“金鑽11國”)的GDP總量在2035年可望超越七大工業國家。有理財專家認為,考慮到“金磚四國”經濟發展強勁,各自貨幣對美元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值,客觀上可以幫助投資者規避一部分匯率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的金融風暴帶來全球市場暴跌。然而總體來看,機構對“金磚四國”也持樂觀態度。
2010年,是QDII基金擴容之年。在2009年QDII基金整體表現良好後,2010年多家基金公司都將QDII基金納入到公司的產品發行計劃,以拓展公司的產品線。
根據Bloomberg統計,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間,“金磚四國”風光無限,MSCI金磚國家指數的收益率達308%,而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收益率僅僅為15%。其中,俄羅斯RTS指數上漲了724.3%、巴西Bovespa指數上漲了301.3%、印度Sensex 30指數上漲了248.9%、中國上證綜指上漲了139.8%。
正是在2010年,國內相繼出現了南方金磚四國、招商標普金磚四國、信誠金磚四國基金等三隻“金磚四國”概念基金。
首募即巔峯
2001年,時任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的吉姆·奧尼爾首度提出“金磚四國”概念。奧尼爾團隊曾預測,2039年,“金磚四國”經濟規模會超過最大的西方經濟體,推動全球新興市場新秩序的形成。
2006年,高盛推出“金磚四國”基金。在四國中,中國經濟增速最快,因而該基金53%的資產都投資於中國,21%投資印度,14%投資巴西,俄羅斯投資佔9%。
然而,2015年,高盛集團宣佈關閉旗下“金磚四國基金”。回顧這隻基金的運作,其規模巔峯出現在2010年,“巧遇”國內“金磚四國”QDII發行時點。在清盤之前的2015年9月末,規模僅為9800萬美元,相比2010年所達到的8.42億美元峯值,縮水了88%。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23日(被合併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的過去五年,金磚國家基金虧損21%。
“高點”發行的三隻QDII基金,與高盛旗下“金磚四國”概念基金的命運頗為類似。從首募規模來看,南方金磚四國基金、招商金磚四國基金、信誠金磚四國基金分別為6.4億元、4.36億元、4億元。
首募表現雖算不上特別出彩,但考慮到之前首批QDII出海即遭遇金融風暴所帶來的心理陰影,這也算不錯的成績。然而,三隻基金的規模巔峯就出現在首募階段。
截至2021年四季末,唯一仍存續的信誠金磚四國基金,主要倉位都在中國與印度,持有俄羅斯相關權益資產僅3.71%。據該基金四季末的規模計算,持有俄羅斯資產的倉位不到40萬元。
來源:信誠四國基金2021年四季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