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改就“分手”!4年4換券商,科隆新能重啓IPO能成嗎?
中新經緯客户端6月24日電 (付玉梅)4年內歷經4次上市輔導、換過4次輔導券商,上市板塊目標也從主板到科創板再到如今的創業板,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隆新能)的IPO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近日,其創業板IPO申請獲受理,最新保薦機構為中天國富證券。
主營鋰電材料業務,科隆新能正趕在電動汽車市場爆發窗口期。幾度折戟後再衝擊IPO,科隆新能這次能否順利乘上東風?
4次更換輔導券商
據招股書披露信息,通過本次首發,科隆新能擬發行逾1.06億股,募資6.13億元,計劃全部投向主業及高性能電池正極材料研發中心項目。本次IPO項目的保薦機構為中天國富證券,會計師事務所為天健。
中天國富證券已是科隆新能合作的第四個輔導券商。科隆新能的上市板塊目標也從主板、科創板再到如今的創業板。
4年前,科隆新能計劃登陸主板。2017年9月,科隆新能開始接受招商證券輔導。經過4期上市輔導之後,招商證券在2018年8月的輔導報告中表示,因受補貼下降及上游原材料的漲價影響,鋰電池行業競爭環境變得更加複雜,科隆新能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和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力爭在各業務領域保持較好的盈利能力,公司正在積極整改當中。
未曾想,兩個月後,科隆新能與招商證券簽訂關於終止上市輔導的協議書。科隆新能的第一次上市計劃就此擱淺。
不過,科隆新能閃電般地找到新的合作伙伴——2018年11月6日,科隆新能上市輔導券商更換為國泰君安。
2019年5月,國泰君安在第三期輔導報告中指出科隆新能還需各種完善。下一步輔導工作中,將加強對公司的盡職調查工作,進一步關注公司內部治理情況,對公司的業務、財務情況及合規情況做出進一步核查,並針對前期發現的重點問題進行整改。
巧合的是,“整改”信號一至,相同的戲碼再次上演。2019年7月,雙方簽訂了終止輔導協議書。然而,就在官宣“分手”同月,科隆新能又火速更換券商,牽手民生證券。
2019年9月24日,河南證監局發佈文件,民生證券已完成了對科隆新能的上市輔導,上市板塊由主板變成了科創板。
好景仍然不長。經過兩輪問詢後,2020年5月17日,科隆新能因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者保薦人撤銷保薦,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科隆新能也成為第27家被科創板IPO終止審核的公司。
幾度折戟後,也許是為了修補元氣,科隆新能的第4輪上市輔導並未如此前般實現“無縫銜接”。5個月後,科隆新能才宣佈接受中天國富證券進行輔導,相關備案於2020年10月23日在河南證監局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的招商證券、國泰君安、民生證券這些知名券商相比,中天國富證券的“咖位”直線下降。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證券公司2020年度總資產排名中,中天國富排到了第85名,其餘維度排名也均在70名開外。
截至目前,中天國富共出具了三期對於科隆新能輔導的報告。6月15日,科隆新能創業板IPO申請終獲受理。
從市場情況來看,得益於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科隆新能瞄準的鋰電池領域正是眼下風口。A股鋰電板塊也不乏造富故事:“老大哥”寧德時代幾日前邁入了萬億市值;“鋰電池第一股”榮百科技股價一年漲了2倍。只是,在複製“神話”之前,科隆新能先得敲開上市之門。
產能利用率下降,仍要募資擴產?
科隆新能成立於2004年,主要從事電池正極材料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三元前驅體及正極材料最終應用方向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公司也是國內較早具備三元前驅體材料量產能力的企業之一。
科隆新能主要產品 招股書截圖
據悉,鋰電池按照正極材料的不同,可分為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鎳鈷錳(NCM)三元材料等多種技術路線。三元前驅體是製備三元正極的關鍵材料,同時也是科隆新能的核心技術和主要收入來源。2018年至2020年,三元前驅體的收入佔比分別為41.34%、53.27%、47.33%。
這也成為招股書內公司所面臨風險的主要來源。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三元前驅體業務前五大客户收入佔三元前驅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4.87%、96.88%和96.24%,客户集中度較高。2020年,公司三元前驅體第一大客户收入佔當期三元前驅體收入比例為80.27%,公司存在三元前驅體業務客户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更值得注意的是,科隆新能本次創業板募集資金投資於“年產1.2萬噸高性能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建設項目”“年產4000噸高性能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建設項目”和“高性能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研發中心項目”,與前次科創板未發生變化。通過本次募資擴產,科隆新能擬將三元前驅體產品和三元正極材料的產能分別提升70.59%和266.67%。
但披露的數據已表明,公司產能利用率正在下降。招股書中説明,2019年產能利用率下降主要系公司四季度新建產線投產,投產初期產能逐步釋放所致。2020年,受海外新冠疫情影響,公司三元前驅體產品國際訂單延期交付,導致當年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降;隨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海外前驅體交付陸續恢復,發行人前驅體產能利用率2020年四季度已恢復至較高水平。
儘管如此,其產能利用率2020年也僅過五成。如若募資成功,耗資3.8億元、年產1.2萬噸的三元前驅體項目順利落地,產能釋放難免需要更長時間,屆時利用率又將如何?而且,數據還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三元前驅體銷量(含受託加工)分別為7638.05噸、8642.62噸和8643.18噸,均未過萬噸。
招股書截圖
中新經緯客户端還注意到,招股書中將“產能過剩風險”列出,但僅針對“三元正極材料”,未提到“三元前驅體”。但事實上,僅從數據來看,科隆新能近三年三元正極材料的產能利用率明顯比三元前驅體高且穩定。
這一產能擴充或另有深意。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説明中,科隆新能表示:“三元前驅體領域競爭較為激烈,下游客户在選擇供應商時會將產能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之一,如果未來產能擴張不及時,影響對下游大客户的供應,則公司可能存在被其他同行業優秀企業超越的風險。”
另一方面,公司海外訂單的恢復仍需時日。這不僅影響着其產能消化,還影響到毛利表現。
科隆新能表示,受海外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公司三元前驅體收入增速有所減緩,影響毛利金額。從具體產品來看,表現為境外客户採購需求下滑,採購合同未能按期執行,相關產線產能利用率下降,導致單位成本的降幅小於銷售均價,毛利率下降。
報告期內,公司的海外銷售金額分別佔主營業務收入33.20%、45.48%和37.20%。“隨着未來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海外銷售佔比可能進一步增加,公司拓展海外市場可能存在諸多風險。”招股書提到。
對於產能利用、海外市場恢復方面等問題,中新經緯客户端聯繫到科隆新能方面並致函,對方表示相關問題監管部門也比較關注,由於公司在IPO審核期間不便回覆,一切以已公開披露的信息為準。 (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