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基岩資本投資虧損事件有了最新進展。日前,廣東證監局分別對基岩資本出具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責令基岩資本進行整改。決定書指出該公司主要問題在於,在基金合同補充協議中向投資者承諾最低收益,在管理多隻私募投資基金產品過程中,未按照合同約定向投資者披露基金相關信息,且在已披露的信息中存在虛假記載。業內人士提醒,私募基金非“債”,私募基金不得向投資者承諾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但仍有一些私募機構通過關聯方擔保、關聯方承諾回購等方式,變相承諾保本保收益,欺騙投資者。
私募投資“承諾保本”要警惕
今年初,基岩資本旗下東方價值系列產品被曝出違規挪用資金,致使基金淨值鉅虧僅剩三成。恆天財富、東家財富等多家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紛紛踩雷。
根據投資者爆料,基岩資本曾在承諾函中表示,投資標的僅為嗶哩嗶哩在美IPO增發股份,但在後來的實際操作中卻並非如此。據有關人士爆料該公司重倉了其他中概股,再加上瑞星造假事件、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虧損嚴重。同時,該基金管理人還曾在多個文件中向投資者承諾,若標的企業完成IPO,則投資者獲得的年化淨回報率不低於8%/年,而監管近年來一直明令禁止基金管理機構承諾保底收益。
“很多不規範的私募機構,甚至不排除有披着私募外衣做非法集資的勾當,為了募集更多資金,往往就會降低投資門檻,進行不合規定的公開展示業績宣傳,甚至向投資者承諾保本,或者以遠超市場理財的高收益進行承諾。”有業內人士表示,但最後往往應了那句“你看上的是別人的高收益,別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小心私募產品的“三無行為”
基岩資本事件也為廣大私募投資者敲醒了警鐘。
一直以來,私募投資中的風險事件屢見不鮮。去年5月,中金國瑞就被曝出9.4億元未兑付,有超過500位投資者踩雷。今年初,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了第三十四批疑似失聯私募機構的公告,全國有35家疑似失聯的私募在列。
對此,中國基金業協會提醒投資人,要小心私募產品推介售賣過程中的“三無行為”。即代銷機構無資質,在認購基金前應該審核機構資質,代銷機構應具備,經證監會審核取得基金銷售資質,以及成為中國基金業協會會員;要小心推介人員無授權,募集機構不得允許非本機構僱傭的人員進行私募基金推介;此外,還要小心產品代銷無授權的情況,禁止募集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推介非本機構設立或負責募集的私募基金,即常説的“飛單”行為。
在銷售前,還要注意私募基金的宣傳規範,是否公開宣傳產品,將私募產品公開。“法律規定,未經特定對象確定程序,募集機構不得向任何人宣傳推介私募基金產品。”上述人士表示,如果通過公開媒 體傳播、線上線下公開談論或者是社交媒 體加大傳播力度,那麼就要小心了。據悉,私募可公開的內容僅有6項: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品牌、發展戰略、投資策略、管理團隊、高管信息以及協會公示的、已備案私募基金的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