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投資人入股價格為何僅為當前二級市場股價的1.6折?選擇重整投資人有哪些考量?產業投資者剛成立不足4個月,靠啥實現優質資產的注入?
繼12月15日晚回覆上交所對公司重整投資協議的問詢後,*ST實達16日迎來了上交所的第二次追問。
在上交所刨根問底下,*ST實達重整計劃的交易細節也漸浮水面,隨之而來的,還有公司股價的下挫:16日,*ST實達跌停收於3.59元,17日下跌1.67%。
*ST實達遭上交所連環追問
*ST實達近期剛剛進入破產重整程序。11月26日,公司發佈公告稱,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公司重整,並指定上海市方達律師事務所擔任管理人。
12月7日,*ST實達披露了重整事項的最新進展:公司與重整投資人簽署重整投資協議,確定福建省大數據有限公司(下簡稱“大數據公司”)為公司的產業投資人,衢州東昆科技服務中心(有限合夥)(下簡稱“衢州東昆”)、北京華夏遠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及王珊、周映霏9名自然人為公司財務投資人。重整完成後,大數據公司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如此簡單且模糊的重整投資協議當然不能夠過關。面對上交所的連環追問,*ST實達在12月15日的回覆函中披露,公司擬以資本公積金每10股轉增25股,共轉增約15.56億股。轉增股份全部由上述參與的12位重整投資人以合計約9億元的對價有條件受讓,平均每股對價約0.58元/股。
然而,截至2021年12月16日,*ST實達收盤價為3.59元,重整投資人平均入股價格僅為二級市場股價的1.6折。
記者還注意到,破產重整進行轉股讓渡後,上市公司後續要進行除權,投資者將面臨大額虧損。
對於市場前所未有的“折扣”和除權後原有股東的賬面虧損,12月16日晚,上交所再度向*ST實達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詳細説明重整投資人受讓股份對價的合理性,充分説明相關除權計算公式的合規性和合理性,除權計算結果的恰當性等。同時,針對重整投資人入股價格較低,可能導致中小股東面臨損失的風險,上交所要求進行公司財務顧問發表意見。
投資人浮盈高達數十億元
一旦真按照這個重整方案執行,財務投資者與中小股東的處境將截然不同:中小股東承受鉅額損失,而參與重整的11位財務投資人將收穫高達數十億元的浮盈。
根據*ST實達此前披露,大數據公司作為產業投資者,將以2.5億元的對價受讓約5.45億股,約0.46元/股。其餘兩家機構和9名自然人作為財務投資者,將以約6.5億元的對價受讓10.11億股,約0.64元/股。
以最新3.53元收盤價計算,上述重整投資人通過參與重整,賬面盈利可高達47億元,股權增值已超過500%。其中,11名財務投資者賬面收益接近30億元。
上證報記者還發現,參與*ST實達重整的機構多為突擊設立,如衢州東昆成立於2021年9月27日、大數據公司成立於2021年8月26日。另外,王珊、周映霏、許秀芸、鄭劉穎、黃浪峯、劉浪英、冷霞、武敏、林強等9名自然人真實身份也難以查證。
這11個財務投資者為何能夠獲得這麼豐厚的利潤?9名自然人又是如何成為財務投資者的?
在最新的問詢函中,上交所要求*ST實達結合上述重整投資人具體情況,充分説明選擇重整投資人的具體方式、履行的決策程序、主要考慮等,並論證合規性和合理性;同時説明上述重整投資人與重整管理人、上市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或其他利益安排。
優質資產注入靠啥實現?
對於重整後的經營,*ST實達也在此前的問詢函回覆中披露了一系列方案,其中也包括資產注入等。
*ST實達披露,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後,公司保留物聯網周界安防業務每年盈利情況將大幅改善,並通過重整投資人的規劃安排,引入優勢資源,穩健發展新的業務增長點,力爭將公司打造成中國IT領域的優質上市平台。
公告顯示,參與此次重整的產業投資人大數據公司成立於2021年8月26日,註冊資本為3億元,尚無歷史經營數據。
一個剛剛成立時間不足4個月的公司究竟有哪些優質資產?未來又將如何運作注入?
對此,上交所也要求公司補充披露產業投資人持有資產和經營業務情況,説明擬注入資產的具體實現方式,是否已有具體標的、時間計劃等明確方案,是否具備產業投資的經驗和能力等。